2022年3月2日上午,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体打捞与保护工程——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在上海启动,长江口二号这艘沉睡了150多年的古船将于今年年内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为什么叫它“长江口二号”?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2015年上海市文物局组织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重点水下考古调查时发现的。当时通过声纳扫测等技术和水下考古潜水探摸,先发现了一艘民国铁制军舰,被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一号”。随后又在该沉船北部发现另一艘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木质古沉船,编号为“长江口二号”。
经过六年多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初步探明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基本情况,确认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木质帆船,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船型疑似为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广为使用的平底沙船。
长江口二号古船上有哪些文物?
通过对古船4个舱室小范围的清理,发现舱内的瓷器等精美文物,种类多、数量大。在船体及周围还发现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金属钻头、钻杆以及黑色矿物等大量文物。2021年7至9月,再一次的水下调查时,从长江口二号古船中清理出了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同治年制”底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长江口二号古船上的部分瓷器
长江口二号同“南海一号”相比如何?
35年前发现的广东宋代“南海一号”沉船,其残长约24米,2007年打捞出水时,文物超过18万件,轰动一时。而长江口二号古船比“南海一号”规模更大,船长38.5米,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堪称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
沉船打捞方式有几种?为何要整体打捞?
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迁移项目等比例海试现场
据悉,长江口二号古船将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水底沉船的打捞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提取船上文物后拆解打捞沉船;二是采用围堰抽水进行考古发掘后再打捞沉船;三是特制沉箱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整体打捞。长江口二号古船将采取第三种方式,以最大程度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水下文化遗产。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组织技术团队,将采用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创新方案“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来打捞这艘古船。
打捞长江口二号古船所用的弧形梁
沉箱出水后,上海打捞局还定制了一艘“中部开口”的工程船,将长江口二号古船运送到达黄浦江边存放地,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打捞与迁移任务有望在2022年年底之前完成。
古船为何能建一个博物馆?
上海市文旅局、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表示,长江口二号古船极其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大,足以支撑一座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古船博物馆。目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已正式决定选址位于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充分利用两个老船坞和历史建筑来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另外,市文旅局正在设想将根据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样式,仿制一艘上海砂船,将来在黄浦江上供市民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