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人员什么意思?
编外人员的意思是指未进入编制的人,是指在很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因为出现了原有工作人员难以承担的工作量,那么该单位就会在编制以外招聘员工,这些人就统称为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在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员工,属于单位里的“二等公民”。
一些“编外人员”即使比“正式员工”干得更好,也享受不到正式员工的相同待遇,不合理的机制恰恰给单位的管理带来更多的麻烦。
什么情况下编外人员可以转正?
现在国家正在进一步压减编制,如果不通过相应的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话,编外人员不论干多少年原则上都是不能直接过渡为正式职工的。
当然,对于一些通过人才引进方式招录的高学历人才,在对专项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前提下,是可以也能够直接转为正式编制的。
非编制人员工资待遇是什么样的?
我找到的非编制人员工资待遇的内容如下,事业单位招聘工资待遇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非编制人员就是本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就象企业聘用一样,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关系)。
所以,非编制人员的待遇不一定比编制人员差。
目前多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对新进的人员,包括事业编制的人员在审查档案后,交给人才中心保管。
另外国家也在积极推行事业单位人员雇佣制这将逐渐改变事业单位编与企业编的差距。
延伸阅读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中,占很大一部分的群体是非在编人员。
而在编人员由于用工性质与其不同,因此,二者缴纳的养老保险种不一样。
a、社保
在编人员参加的是机关单位的养老险,缴12%的职业年金,此款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而非在编人员则是缴纳企业职工的养老险,虽然并轨,但在养老待遇上是有区别的。
b、医保
在编人员按照国家公务员的身份参加保险,并享有与企业员工相同的医保险待遇外,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公务员的医疗费补助和体检金额等。
b、薪水
非在编人员薪水比在编人员的低得多,最正常的薪水差距是三倍。
各种福利、补贴也有很大的区别。
c、合同方面
非在编人员的性质是劳动关系,是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签订的劳动合同。
而在编人员与是人事关系,签订的是人事聘用合同。
d、住房公积金
非在编人员和在编人员因薪水差距,而产生的非在编人员所缴的公积金数额也明显低于在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