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和诸葛允谁大些(诸葛恪和诸葛亮)

诸葛恪和诸葛允谁大?

诸葛恪大。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大将军诸葛瑾长子。

诸葛恪体格肥胖,聪明伶俐。 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担任左辅都尉,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之后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平定山越。赤乌八年(245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领其兵。

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危时,在孙峻的力荐下,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在东兴之战中取得大捷,名闻海内,天下震动。并因功加封丞相、进爵阳都侯。 此战之后产生轻敌之心,开始大举出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朝之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

建兴二年(253年)十月,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将诸葛恪及其死党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时年五十一岁。孙休即位除掉权臣孙綝之后,下诏为诸葛恪平反。

诸葛恪得兵十万典故?

出自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这句话出自《三国杀》中诸葛恪的台词:”叔父借箭十万,吾得兵十万,谁更胜一筹?”。

诸葛恪成名之战叫什么?

东兴之战。

东兴之战严重增强了诸葛恪的气势和权威,也正是在这场胜利之后,诸葛恪开始目空一切,恃才傲物,因此才有后来的新城之败。如果说这次战役是丁奉的封神之战,那么也是诸葛恪的扬名之战,但是也为他以后被杀埋下了一个隐隐的伏笔

诸葛恪出师表原文?

后出师表—诸葛恪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诸葛恪如果没死成东吴又会怎样?

诸葛恪如果没死东吴就不会被孙綝搞的一团糟,皇帝孙亮就可以不被废。

诸葛恪,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诸葛恪体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称,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担任左辅都尉,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之后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

诸葛恪为什么去了吴国?

诸葛恪在吴国为官,是由于其父诸葛瑾是吴国的重臣。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亲兄弟,但诸葛瑾出仕早,效力于东吴孙氏,并得到了重用。因此,诸葛瑾为诸葛恪的仕途铺平了道路,加上诸葛恪聪灵干练,迅速在吴国政坛崛起,直至成为掌控朝政的实权人物。

诸葛恪是谁的弟子?

诸葛恪是诸葛诞的弟子。

在演义中,对诸葛诞有一段浓墨重彩的描写。司马昭阴谋策划篡逆,派贾充去试探诸葛诞的态度。诸葛诞对曹魏忠心耿耿,因此坚决反对,于是贾充向司马昭告发。

司马昭暗中准备讨伐诸葛诞,诸葛诞率先动手,夺扬州、杀扬州刺史乐綝,并且谴子为质,向孙吴投降以结外援。后来司马昭分重兵围困寿春城,诸葛诞城内粮绝,军心哗变,诸葛诞在突围逃走时被胡奋所杀。其麾下数百人,决意不降,慷慨赴死。

诸葛恪评价诸葛亮?

说诸葛亮确实伟大,但是比不上自己

孙权有次问诸葛恪:“君何如丞相(你比得上丞相诸葛亮吗)?”当时大部分人都不会觉得诸葛恪能比他叔叔诸葛武侯优秀,孙权也是开个玩笑而已。但没想到,诸葛恪却回答道:“臣胜之(我比叔叔强)。”

对回答感到意外的孙权说:“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且为君叔,何宜言胜之邪?”孙权是与曹操、刘备齐名的三国雄主,当然觉得诸葛恪比叔叔差远了。

但诸葛恪却回答道:“实如陛下明诏,但至于仕于污君,甘于伪主,暗于天命,则不如臣从容清泰之朝,赞扬天下之君也。”意思是叔叔诸葛亮确实非常伟大,但他不能辅佐优秀的君主,自然比不上我。

孙峻为什么要杀诸葛恪?

很简单:诸葛恪功高震主,威胁皇权,死有余辜。

当时的东吴,孙权刚刚去世,吴主孙亮年幼,威望不足以压制士族。诸葛恪由于掌握了军队,发动过北伐战争,加上背后士族的支持,在东吴的朝廷上有着很强的势力,对皇权产生了威胁。

吴主孙亮要想执政,就必须除掉诸葛恪,因此授意皇族的孙峻找机会诛杀了诸葛恪。

自古以来,权臣能善终的不多见,诸葛恪位高权重,功高震主,自然被皇权所忌,杀之方才安心。

诸葛瑾儿子为什么叫诸葛恪?

因为诸葛恪从小就被给予厚望。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自幼聪明过人,深得孙权赏识,孙权去世后,主持吴国政务。

诸葛恪,字元逊,琅邪阳都人,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诸葛恪在陆逊病逝后任大将军代领其兵,之后被孙权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民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