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既云殁译文?
意思是:孔夫子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岁暮海上作》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译文:
孔夫子已经去世很多年了,我也乘船游览大海。
天黑了看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星转了回来,才知道一年又过去了。
船儿无人驾驶,随他漂去,钓鱼并非想钓上鱼。
问一下乘船的人,水边的隐士还有谁?
仲尼驾说者也解释?
意思就是:孔子死了以后。
说:脱,解脱。
驾说:解马、停车,比喻人死。
出自《扬子法言·卷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译文:天道不是体现在孔子的身上吗?孔子死了以后,不是体现在这些所谓的儒者身上吗?若要传布圣人之道,最好是使儒者成金口木舌的木铎。
为什么孔子叫仲尼?
古人排行按照”伯仲叔季”
仲”为老二,孔子在家里排行第二,所以孔子又叫”孔老二”,尼”没什么特别意义吧
我们现代来说,长幼排序一般都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这么排的。要给古人看,这就是“俗”、“没文化”。那么在古代是如何排的呢?
孔子为什么叫孔仲尼?背后有啥原因?
其实在古代,长幼的排序非常有讲究。一般来说,依次为伯,仲,叔,季。而“伯仲叔季”这四个字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来自于春秋时期王子朝对诸侯的一番言论。
而对这四个字解释最好的,是汉朝时班固在《白虎通·姓名》当中写的:“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
孔子为什么叫孔仲尼?背后有啥原因?
“伯”,其实就是长子老大,比如周文王的大儿子叫伯邑考;“仲”是指老二,比如说孔子,就是因为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所以他的字是“仲尼”。但是历史上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嬴政称吕不韦为“仲父”,仲父不就是二爹吗?这纯粹是尊称,不代表长幼排序。
孔子为什么叫孔仲尼?背后有啥原因?
“叔”就是指老三叔父,当然儿子多的人家除了“伯、仲”之外其他的全是“叔”。比如周文王除了大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最小的是聃季,其他的全是叔,有管叔、蔡叔、曹叔、成叔、霍叔、康叔等等。
“季”就是指最小的,比如项梁是项羽最小的叔叔,《史记》里就说,“其季父项梁”。不过一直沿用到现在的只有“伯,叔”两个了。
伯仲后来慢慢的延伸出别的意思了,就是指不相上下的意思难分高下,成语又“不相伯仲、伯仲之间”,名句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 的仲尼?
仲尼-释义:指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此句意思就是: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
出自《韩非子·五蠹》: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译文: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
叔孙武孙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赏析?
本章出自《论语》:子张篇
【原文】
19.24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翻译】
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说:“不要这样做!仲尼是不可诋毁的。他人的贤能,好比丘陵,还可以逾越;仲尼,就好比是日月,是无法逾越的。一个人即使想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伤害呢?只显出他不自量力罢了。”
【赏析】
孔子在生前就得到弟子们非常崇高的评价和景仰,所以当有人诋毁孔子时,弟子们就自觉地站出来为老师辩护。当然,孔子之所以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除了他自身的渊博学识、高尚品德、卓越贡献之外,还得益于其弟子们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仲尼是对孔子的尊称吗?
“子”,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任何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如“西门子”。孔子属于前者。另,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父亲名叫叔梁 ,武力绝伦。元配生有九个女儿,无子。妾虽生了一个儿子,可惜是个残障儿。于是在六十四岁时,又娶了颜氏,才生下了孔子。所以孔子是家里第二个男子,字亦为“仲尼”,“仲”是第二的意思。所以孔子也被称为“孔老二”。
仲尼他的言论收集在什么一书中?
《论语》。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我囯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曾带领门徒周游列国14年,回到鲁囯后从事教育和整理典籍。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一说是仲弓、子夏等)把孔子对答弟子和非弟子的发问言论汇编集合成书,即为共有二十篇的《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