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豆瓣(《金陵十三钗》影评)

金陵十三钗豆瓣

 《金陵十三钗》

一提到中国经典的电影,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面只有《金陵十三钗》。可能是惊叹于演员的美貌与演技,使得每个人物活灵活现,个性鲜明。可能是感叹时代的混乱,使得一群被压迫的中国国民英勇抗战,即使是一群青楼女子也懂得舍弃自己来换回女学生的安全与童真。

影片类似于回忆录,是站在一个女学生书娟的角度写的,讲述了十二个女学生和十四个秦淮河女子之间的故事,二者看似毫无关系,不是同一路人,却也能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故事的一开始,是战火连天的南京,生灵涂炭,满目苍夷,血肉模糊的尸体纵横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上,只有剩下的一小部分军队誓死抵抗着日本军队,保护着南京的一小部分人的安全。她用这句话暗喻当时社会“所有人都在跑,好像永远跑不出那场大雾”。的确,当时的中国面孔要么是躺在地上冷冰冰的尸体,要么是四处乱窜逃命的普通人,以及明知一死还要坚守一线誓死保卫国家领土与人民安危的中国士兵。随后,画面随着女学生书娟的逃难到了目前还算平静的教堂,当女学生还沉浸在前教父死亡的悲痛以及日本人的恐惧中时,教堂却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秦淮河女子。以玉墨为主的秦淮河女子带着她们所特有的“胭脂香味”进入了教堂。两种完全不相同的女子群体凑在一起,争吵必然无可避免,女学生以特有的书生气厌恶着这群经常衣不蔽体的秦淮河女子,瞧不起她们,因为她们是风流女子来自于窑子,不配与她们这群有学识的女学生呆在这个神圣的天主教堂。秦淮河女子以其特有的“市侩”气息当然也忍受不了女学生对她们的冷嘲热讽。她们的战争也常常一触即发。但这些在日本人的残酷压迫下似乎不值一提。日本军队的突然袭击是全剧的转折点。女学生为了不让秦淮河女子被发现,最终被日本人残酷的侵害,沉重的打击她们那纯真美好的心灵世界。日军对教堂更加严格的监管更加剧了她们心中的害怕,当她们不愿沦为日军的消遣物品时,为了守护她们心中的纯净世界,她们站上了教堂的顶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这种情况下,玉墨主动提出代替她们去,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她们,就是要破了这千古骂名。她们剪头发·裹胸,伪装成女学生的样子,带着视死如归的决心上了日本人的车!影片的最后是神父带着女学生顺利逃脱,却没有讲那群替女学生参加日本宴会的女人最后的命运结果如何,这也是电影的一大出彩之处。

这部影片使用普通话的地方少之又少,更多的是方言与英文交杂。整部影片对比之处颇多,如假神父从最开始的地皮流氓嘴脸到后面的认真负责;秦淮河女子从开始的自私抢地窖到后面代替女学生送死侠义柔情的比较;士兵开始的退缩心理到后面的英勇抗战舍生取义;孟先生带着汉奸的袖套到之后冒死带来修车工具·通行证等等,这些鲜明的对比,把影片一次次推向高潮 ,她们也由最开始的互相嫌弃厌恶到后来的惺惺相惜,这一切的改变,都是由当时的大背景日本侵华 南京大屠杀引发的。战争带给国民的,只有无穷无尽的伤害,自己的性命都不一定护得住,她们却互相牵挂,互相记念着。战争无情,但人与人间的情谊却是十分温暖的。

END
扫码关注我们原创:赵楠
排版:陈凯文
审核:任伟

金陵十三钗豆瓣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