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教学中的引领者——教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课程人见人爱?课程教学设计非常重要。
在大学课堂上,以下现象屡见不鲜:“低头族”几乎一节课都没抬过头;老师提出问题,等待有人主动回答,学生却往往用沉默回应……面对这样的课堂,大学教师能做什么?麦可思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认为母校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中,“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45%,“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不够”为32%,“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为23%。
大学教师或可以围绕以上几点在课程教学设计上做出改变。那教师可从哪些方面着手设计课程呢?本文介绍的两所高校在课程设计方面的举措,也许可以给您一些参考。
课程目标——易懂、易评
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对课程目标的要求:“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那什么是课程目标呢?莱斯特大学将其定义为学生在成功完成学业后将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如何应用于个人的工作实践。这不仅是学生在课程最终所需达到的目标,而且需延伸到该课程的每一个课程单元、每一小节课。
鉴于此,莱斯特大学建议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该目标设计必要的学习活动,制定相应的考核计划,评估学生是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具体设计时,学校建议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表述课程目标,且每个目标都是可衡量、可实现和可评价的,应尽量避免使用“理解……;了解……”等类似的表述。
比如学生被告知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懂得如何开车”,这一模棱两可的表述是不合适的,应该明确是需要学生会驾驶、停车等一系列实际操作,还是需要学生了解如何开车的技术,实际上会不会开车不是考核重点。准确的表述是“重复安全完成倒车的动作;讨论以30公里/小时、50公里/小时的速度开车时所需的停车距离”等。这样,学生需要达成哪些目标一目了然。当然,教学目标也不是既定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需求、学生类型灵活调整。
考核评估——科学、多元
一旦教学目标确立,考核评估自然成为课程设计的下一步工作。莱斯特大学认为,考核除了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外,如果设计有效,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所以,为了让考核评估发挥最佳效果,且让学生对考核及评价标准有清晰的认知,学校建议学生参与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并为其提供评价其他同学的机会。
以视频制作为例,学生以小组形式,从主题规划、脚本制作、拍摄剪辑到展示报告,分工合作,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鉴于此,教师需要提前告知学生,对前期主题的规划、背景信息的调查组织、视频设计制作的创新性、小组沟通情况、任务时间分配、展示等环节都会进行评价,而且视频最后的展示环节,教师不仅会作总结评价,还会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最后综合评分。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还需考虑考核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考核方式是否多元、考核进度的安排是否合理等。
关于考核方式,布莱顿大学在针对本科教师制定的《课程设计框架》中提到,每门课程需均衡设置,合理分配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的比例。在设计考核任务时,教师需要提前想好相关考核是上课期间还是学生自主学习期间进行,是否需要给学生提供参考范例,考核说明及考核标准如何制定等。
《课程设计框架》建议一门总时长为40到50小时、学分为20的课程,需设计1至3个过程性考核任务和1或2个总结性考核任务,还要注意加大实践类考核任务的比例,比如 PPT 展示、视频制作等,同时建议每个阶段的考核任务都能至少提供1个难易程度、课程关联性等与原题目接近的备选,方便学生按需选择。
在考核结束后教师还需及时对学生作出有效反馈,并告知他们反馈内容的具体含义。那么学生将通过何种形式获得反馈呢?是口头反馈还是书面反馈?是教师反馈还是同学反馈?书面反馈是可评分还是不可评分等都需要教师提前计划好。
关于考核进度,布莱顿大学《课程设计框架》的建议是避免发布考核任务或要求学生提交任务的时间节点过于集中,一是帮助教师减轻因反馈工作量较大而导致的工作压力,二是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缓解因考核集中而导致的焦虑紧张,同时给学生预留一点时间消化教师的考核反馈,反思个人的学习实践。
师生合作 互利双赢
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并非莱斯特大学一家所为。为帮助教师创建一门充满活力的课程,同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工作实践,布莱顿大学的《课程设计框架》建议,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并合理分配师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比重,真正实现以实践智慧为基础的师生合作。
如何让学生成为教师的伙伴并参与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框架》中提到,教师可通过学生的日常反馈、组织部分学生创建焦点小组、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简短问卷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并合作推进教与学活动。
其中关于问卷设计,除了客观选择题外,学校建议教师在问卷中添加评论框,让学生写出自己对课程设计改进提出不同建议或意见的原因;关于问卷发放的时间,学校建议教师可针对某一门课程提前设定时间点,比如是在第一学期的期中阶段或是课程开设的第一学年等。
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设计课程,一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二是可以提升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习动力,同时学生参与课程设计,还有助于他们理解课程达成度,继而积极探寻完成相关目标的实践方式。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能够帮助学校真正实现课程创“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课程建设中占据重要一环的课程设计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何才能使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让其发挥出“事半功倍”的作用,还需高校从业人员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作者 | 麦可思 张静
责任编辑 | 胡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