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第三段译文及注释(屈原列传第三段译文翻译)

屈原列传第三段译文?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辦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网,写下了《离骚》。

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地;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量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

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

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所述的事物也是透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

屈原列传里竟为秦所灭的为是什么意思?

句中为的意思是:被。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

节选: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译文:

从这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亡.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屈原列传名句?

1、 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文:(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治乱的道理明晓,对外交辞令娴熟。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听力不明,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眼睛,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
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译文: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
4、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译文:秦惠王把这件事当作了忧患,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译文: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事物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现的意思却很深远。6、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文:一个人,谁又能用洁净的身体,去受浑浊脏物的污染呢?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译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文辞,但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屈原列传以出号令的以什么意思?

以-释义:用来

此句意思就是: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