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的“泌”的正确读音?
泌阳 Bìyáng[Biyang county] 河南省县名。在该省南部泌阳河流域。汉置泌县,明改为泌阳县
泌阳属于哪个市?
泌阳县属于驻马店市,位于驻马店市西南部,东西距驻马店、南阳两市均为97千米,总面积2335平方千米。
泌阳已形成“三山两园两水一圣地”的旅游格局;三山,即:铜山、盘古山、白云山;铜山以其秀、怪、奇、险而闻名,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一九七八年冬,泌阳地方铁路施工中,在县城东北一点五公里处的关庄北岗,发掘清理了四座墓葬,出土了很多文物。据省博物馆和地县文化部门分析鉴定,认为是秦代墓葬,这四座墓葬一座保存较好,三座均遭破坏。
延伸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早已发现,泌阳县之“泌”字的读音,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学生字典》及《辞海》、《辞源》中的拼音为“bì”,与县境内及周边县市广大区域的众多民众读音为“bèi”不符。为此,我不得不究其原因。
县名“泌阳”,首见于新旧《唐书》,《旧唐书•地理志》载:唐州泌阳县,“后魏石马县,后讹为上马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割湖阳(今唐河县湖阳镇)复置上马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泌阳县。”《唐会要》载曰:“开元十三年七月十七日,又置(上马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又改为泌阳县。”《旧唐书•哀帝》载:“(天祐)三年(公元906年)六月,权知唐州事卫审符奏,州郭凋残,又不居要路,请移理所于泌阳县,从之。”《唐会要》载曰:“权知唐州事孙审符四月奏,州郭凋残,又不居要路,请移理所于泌阳,六月准”。随之,唐州理所由比阳(今泌阳县旧名)移至泌阳(今唐河县旧名)。
二、比阳、泌阳之“比”“泌”二字读音,绝不会近似
自天宝元年改上马县为泌阳县后,历五代、宋金,到蒙古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废比阳县为毗阳镇,入唐州(见《元史•地理志》及《明嘉靖南阳府志》),此间共524年,比阳、泌阳二县,一东一西相邻,同隶于唐州,“比”字无二音,读bǐ,如果“泌”字读作bì时,二音相似,极易混淆,这是不可能的。“比”字为bǐ,而“泌”字,绝不会读作bǐ,当另读它音。
泌阳之“泌”字,究竟读何音?《旧唐书•释音》作“兵媚切,或毗必切”,即读作bèi或bì,究竟为何音?未确定。再查《康熙字典》,引《唐韵》、《集韵》、《韵会》和《正韵》,作“兵媚切”;同时又引《广韵》、《集韵》和《韵会》,作“毗必切”、“薄必切”、“薄密切”,即读作bèi和bì两音,究竟为何音?也未确定。又查《说文解字注》,曰:“泌,侠流也,从水,必声”,段注曰:“侠者,侠流者,轻快之流,如侠士然……《陈风》“泌之洋洋”,泌,泉水也。兵媚切,古音必”。由此可知,流速极快的水,读作兵媚切,即bèi;如泉水貌的水,读作古音必,即毗必切,bì。《说文注》在此也未定究竟读何音。
㈠
以上所述,“泌”字的读音,要以其水大、水小的含义而定,由此不得不与今唐河县的地望相对照。今唐河,为泌阳河的下游,泌阳河西流入唐河县境后,又先后接纳泌阳的红河、毗河,社旗县的饶良河、马河、晏河,及唐河的北支流潘河、赵河等及桐河,至唐河县城南,又接纳三夹河、清水河等,由此而形成滔滔的唐河,南行入汉江,而成为“浃流”,非细小的“泉水貌”。故,当时改为泌阳县时,“泌”字采用“兵媚切”,读作bèi。
㈡
又见《资治通鉴•唐昭宗元年》泌阳注,宋白曰:“泌,兵媚切”,胡三省也从其说。这就是说,泌阳之“泌”字,宋代读bèi
㈢
再见《元史•成宗》载:“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十一月,省泌阳入唐州”,即泌阳县被废。《明嘉靖南阳府志》载:“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析东北毗阳镇置泌阳县”。明代泌阳名人焦希成在《唐县学记》中说:“移泌之名于沘阳。”这就是说,元大德五年废泌阳县,于八十年后的洪武十四年,又置泌阳县。泌阳县被废的八十年中,人们不会遗忘“泌”字的读音,也就是说,于毗阳镇置泌阳县时,当地民众仍沿旧音,读作bèi,至今未变。
综上所述,泌阳之“泌”字,当今的字、词典的拼音为bì,是错误的。读作bèi,是符合情理的。
就泌阳之“泌”的读音来说,读“bèi”者,为泌阳县境及周边县市,甚至更远的广大区域的人群,且使用频率甚高;读“bì”者,仅限于说普通话中的一小部分人群,且使用率极微。而现在要求人们说普通话,让众多民众读作“bì”,甚感拗口、别扭。为此,作为专有地名“泌”字的读音,应以人群从众,以使用率从高,以历史沿袭为准,应读作“bèi”,当改“bì”为“bèi”为是。
作者悉心研究,观点新颖,
但我们目前还按照既定的音读,
因为这个提议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论证。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是国家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根本方针。
宋书秀/文 (泌阳县政协文史资料撰稿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