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战争特点和影响?
1、地缘政治方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军阀割据,各种势力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
2、经济发展方面,三个国家都积极采取系列措施,使得局面地区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3、军事建制方面,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由于魏、蜀、吴三国立国条件不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也有异,因而三国的军事建制也各有区别。
简述三国鼎立的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是汉末各诸候割据势力妥协的产物。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通过赤壁之战得以初步实现,之后魏、吴打了一战(平局),魏、蜀汉中之战(蜀胜魏败),然后吴、蜀夷林之战(吴胜蜀败),结果是三国鼎立形成,三国共存只是妥协的产物,因为蜀并没有放弃北伐的目标,但是吴也不会实际支持蜀,如果蜀灭了魏,吴就独木难支了,反之,魏灭了蜀,也是吴不愿见到的,统一是必然趋势,暂时的分裂就是为了以后的统一,因为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时间可以引起量变,量变最终实现质变······
三国鼎立是哪个战役?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赤壁之战,准确的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尔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西晋是怎样建立并纯一全国的?
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过程是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刘备建立汉(史称蜀),定都成都,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曹魏政权,建立了晋帝国,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立国52年,传4帝。
西晋建国后也像它的前朝一样制定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来巩固其统治。颁布占田制就是其中一项,农民可以依照法令占有一定数量土地。占田制的颁布对西晋初年的经济繁荣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封了27个同姓王,并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这样,有些王就逐渐发展为雄霸一方的割据势力。晋惠帝时,先后有8个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进行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多年的混战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同时也削弱了西晋自身的统治。
西晋的衰落同掌权的士族大地主的腐朽也有关系。这些土族大地主有世代做官的政治特权,经济上得到种种优待,生活上极端奢侈腐化。此外,西晋政权对内迁的少数民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为奴。这又加剧了民族矛盾。
西晋末年,匈奴首领刘渊起兵,进攻西晋。匈奴兵占领洛阳,俘虏晋怀帝,杀死官民几万人。因为晋怀帝年号永嘉,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战乱为“永嘉之乱”。洛阳失陷后,司马邺在长安称帝,即晋愍帝。公元316年,长安又被匈奴军队攻破,晋愍帝投降,西晋灭亡。
中国通史三国鼎立知识点?
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知识点2赤壁之战
208年,曹军同孙权和刘备联军在赤壁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最终曹军大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三国鼎立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后在229年于建业称帝,国号吴。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诸葛亮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国鼎立时期的时代特点。?
三国时期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各国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外交等措施,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三国鼎立历史?
答:从公元 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王朝镇压黄巾起义的必然结果,也是东汉末年割据战争的继续发展和社会大破坏的自然产物。因为东汉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时,给予了各地军阀和州郡长官以可乘之机,他们纷纷组织武装,修建坞堡,扩大地盘,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公元 189年,并州牧董卓乘中央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之乱,带兵进京(今河南洛阳),废除少帝刘辩,另立刘协为献帝,自任相国,独揽朝廷大权。这时,在京师为官的袁绍、袁术和曹操等人,不愿与董卓为伍,遂逃亡地方,号召州郡共同讨卓。
关东一些州郡的牧守,不满董卓专权,纷纷举兵声讨,并推袁绍为各地联军的盟主。当联军进至洛阳以东时,董卓自知打不过联军,于是在公元190年,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就自动解散了。
三国鼎立的知识点?
三国鼎立知识点
1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2 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住在茅庐的人是 诸葛亮。
3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是: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军阀割据混战的表现。不同点:官渡之战赢的曹操;赤壁之战是曹操败。
4 三国时期的夷洲就是今天台湾。
5 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当时的志向是率军南下,统一天下,表现了他的抱负远大、勇于进取的精神。
6 与曹操相关的两大战役: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 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8 对曹操的评价: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当然,作为地主阶级政治家,也有其阶级局限性。
七上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
三国鼎立这一课一共分三个知识点。
一是官渡之战。曹操采纳许攸的建议趁夜火烧乌巢,断了袁绍大军的粮草,最后曹操以少胜多。
二是赤壁之战。曹操基本稳定北方后,挥师南下一统全国,最后被孙刘联军用火攻,以少胜多击败
三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股势力谁也不具备消灭其中两个对手的实力。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汉,222年孙权在建康称王建立吴国,229年孙权称帝。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