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的方法和技巧?
1、认识钟表要分清时针,分针、秒针。最胖最短是时针,时刻不停是秒针,剩余那个叫分针。
2、明确时间的一般读法,某时某分某秒。明确数字分布,上12,下6,右3,左9。
3、分针正指着数字12时就都是整点情况。这时的时针指向哪个数,此时就是几点钟。
4、半点就是分针正指向数字6时的所有情况,看此时的时针在哪两个数字之
间。
5、取较小的那个数作为时,可以说几点半。
6、比如分针指向6,正好是半点时针在1和2之间取1,读作时30分或一点半。
如何学会认识钟表?
钟表一圈分成12部分,从0点到12点。一圈是12个小时。从凌晨到零点中午12点是一圈,这之间是从零点到12点。
过了中午12点,可以说成下午1点,下午两点等,或者13点14点。看时间的时候先看时针,确定现在是几点。
然后看分针,一圈是60分钟,12个大点,每个大点之间的间隔是5分钟。60个小点,每个点是一分钟。确定现在是几分。
再看秒表,一圈是60秒,12个大点,每个大点之间的间隔是5秒钟。60个小点,每个点是一秒钟。确定现在是几秒。这样懂了吧?
扩展资料:
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时,过了几就是几点.分针指向几时,就是几分钟,分针在几和几之间时,就是几分钟。
钟表的认识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过小的孩子我们不要拔苗助长,可以结合生活让他们对时间有个大概的认识,比如1分钟是多长时间,1分钟能干什么事情,1小时是多长时间,1小时又能做多少事情。
告诉孩子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几点吃饭,借助于道具,让孩子对时间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父母在教孩子认识钟表时的交流秘诀:
1、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孩子没关系,你现在不理解,我们下次再试试。
2、孩子,不要着急,妈妈认识钟表已经认识30多年了,你现在还小,需要慢慢学习,不能一步求成。
3、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了吗?真替你高兴。
4、妈妈很想告诉你答案,但是妈妈忍住了,妈妈不想剥夺自己独立成长的机会。
5、今天已经有点儿晚了,宝宝的脑子已经有点儿不转了,明天再学吧。
如何学会认识钟表?
第一步要了解钟表的原理,一般而言,钟表分为机械钟表和电子钟表,区别就是动力来源,机械钟表有重力提供来源,内部有一套精密的传动系统,其核心部件就是机芯,优点就是使用寿命长,而且由于很多钟表都是名家手工制作,故有较高的收藏和艺术价值,这些钟表价格往往都很高。
电子钟表由电池提供动力,电子表,电子钟等,这些基本随处可见,优点就是精准度高且使用寿命也很长,缺点就是坏了,只能换不能修,机械钟表坏了可以通过修来恢复。了解了钟表的种类,第二步要去了解钟表的历史,机械钟表历史悠久,至今500年以上,是人力智慧的结晶,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如牛顿,宝玑,惠更斯等都对机械钟表的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了解了这些,就会对钟表多一份敬畏之心,这是前辈通过不断努力创造留给后人的财富。其他的就需要了解他的工艺价值,艺术水平,机芯技术等。这样就对钟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
一年级钟表的认识教学?
首先,找来一个模板。跟孩子一起看指针,有个小口诀:长长是秒针,短短是时针,中间我们把它叫分针。还有格子:小格格,大格格,时分秒指各不同。当然,这个格子,就大略一说,重在实践。
然后,就告诉孩子,时间的概念。秒针一圈,一分钟;分针一圈,一小时;时针一圈大白天,又来一圈是黑夜,它要两圈,白加黑。
最后,就是认点钟,先看时针谁之间,再看分针跑哪里,两下一对,想一想,秒针我们看不见。
认识钟表教学过程?
钟表有方形,圆形两种,一到十二的阿拉伯数字均匀分布周围,在钟表的中心点安装有三条长短不一的针,最长的叫秒针,也是在钟表上转动最多的针,每转一圈为六十秒,不长不短中间的是分针,每转一圈是六十分,最短的是时针,每转一圈是十二个小时
认识钟表内容?
钟表有很多种类,行状外表繁多,精致美观,钟表是指导人们看时间的指针,它园园的钟盘,上面刻有十二阿拉伯数字,每个数字之间有五个点,在园盘中间有三个指钟,一个是时针,一个是分针,一个是秒针,秒针转一圈为一分钟,分针转一圈为一小時,三个指針靠钟摆而挪动
如何教孩子认识钟表?
◆ 5-6岁:
孩子应该能够读取模拟时钟上的小时和半小时标记,并可以在表盘上绘制相应的时间。
◆6-7岁:
孩子们应该知道一个小时包含的分钟数,以及一天包含的小时数。
孩子应该能够以五分钟为增量去表述以及在表盘上画时间。
儿童应该能够理解 15分钟的概念。
◆7-8 岁:
孩子应该能够使用12小时制,24小时制和罗马数字(I-XII)来读取模拟时钟,精度提高到最接近的分钟。
孩子应该能够比较时间的多少和早晚,单位可以是小时,分钟,甚至几秒钟。
孩子应该习惯于使用特定时间的词汇,比如上午,下午,中午,晚上和午夜。
◆8-9岁
在模拟和数字时钟的12小时和24小时之间进行读取,写入和转换时间。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为何家长教两三岁的孩子认识钟表会如此困难了。
家长在教孩子认识钟表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