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的幸福生活
去年,夏未央,我当了那群熊孩子的“后妈”!
得知我要当这个班的班主任,并且是中途接手,我震惊了。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
进班前,我在教室门口偷偷扫描:地上极其“整洁”;上课听讲极其“认真”;对待老师特别“有礼貌”;对待同学异常“友好”。眼前的情景让我震惊。作为后妈的我,第一堂课该做些什么?
得知这个班的教室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所有家长可以随时观察孩子上课的状况。说实话,对这种做法我很不认同,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也得有犯错的空间,还得有发泄的空间,孩子和老师的一切暴露在摄像头之下,这样绝对不行。
进班前,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随后问孩子们:“你们特别舍不得以前的班主任,对吧?”孩子们点点头。我说:“我也是,我也舍不得以前的学生。”又追问:“你们对新老师的到来不太认可对吧?”孩子们看着我,轻轻点头。我说:“我也是!”接着我又开始说了:“咱们心情都一样,都舍不得过去。你们的感受我特别能够理解,但是没办法呀!人生要面对太多太多的分离,有些分开和相聚,我们不得不接受。既然如此,那我们唯有深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孩子们好像慢慢放下了戒备之心,我看着讲台上的摄像头,对孩子们说:“你们是不是特别讨厌被监控?”孩子们笑了。我说我也是!接着孩子们和我一起对着摄像头大喊一句:“爸爸妈妈,再见!”我们拆下了摄像头。第一堂课完美开始,好像对这个后妈不太排斥了!开头好像也不太难!
可是之后的事情远远没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是班主任,且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他们无比随意,擦鼻涕的纸巾随时可以下位扔;一组的孩子想找四组的孩子借笔,他们可以马上去拿;下课时未吃完的零食上课必须先吃完……他们绝对不是故意捣蛋,在他们心中只是觉得这是常态,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我想这群孩子需要用制度来管理。
我们规定:上课时不允许吃零食,发现一次,这位同学请全班同学吃棒棒糖;迟到一人次,整个小组陪跑五圈;一周得分最低的小组给得分最高的小组送礼物……孩子们看到这些制度,觉得特别好玩,对于这样的制度,欣然接受了。第二天,三位孩子上课吃零食,按照规定,必须请全班同学吃棒棒糖。孩子们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中有一位孩子第二天没能买来棒棒糖,我给家长打了电话。家长们对我的工作绝对支持,他从孩子零花钱中扣了一部分作为惩罚。自己定的制度流着眼泪都要施行。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孩子吃零食,孩子们为了小组荣誉也再没有迟到过。
咱们制定的奖励制度也特别有意思:默写全对的奖励一块免死金牌,以后犯错误需要接受惩罚时将这枚奖牌拿出来可以免受惩罚;做作业特别快的同学可以给我发微信领一项奖励作业,这个作业可能是奖励玩半小时手机,还有可能是一个炸弹,比如背诵一首我特别喜欢的古诗;考试发挥特别好的孩子可以免做一周的家庭作业……
让孩子们痛并快乐着的惩罚和奖励充斥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好奇心促使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找我领各种各样的奖励。在这种竞争氛围中,他们慢慢地朝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这毕竟是一群熊孩子,时不时还是会闹出一些动静,对于异常严厉的我慢慢地接受,但是对于这些严厉的惩罚有点暗潮涌动。
那周,一位学生留长指甲,将另一位孩子的脸抓了几个血印子。在家长之间处理好后,将孩子们留的长指甲一个一个剪掉;另一位孩子妈妈在群里和孩子外婆吵架;上小科纪律特别不好,但是几周后会进行这些科目的结业考试。那几天我焦头烂额。在走进教室看到本应该安静的自习课堂一片哗然的时候,我瞬间爆发了,大声说:“你们太不听话了。学习是自己的,你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浪费自己的青春,既然你们这么不听话,我马上去学校申请,给你们换个班主任。”说完,我就冲出了教室!
几分钟后,几个孩子流着泪到我面前:“老师,您真的不能抛弃我们,我们再也不能换老师了,以后我们一定听话!”看到他们着急的模样,我暗自窃喜:“看你们的表现!”第二天我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尘不染的教室,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祝老师,您辛苦了!”这下我知道,这些孩子应该被我拿下了,他们应该深深地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遇到更优秀的自己。
那次以后,每天中午我可以放心地在办公室午睡,教室里应该也只能听见此起彼伏的呼吸声,上小科时,同学们都特别认真地听,每天背诵应该要完成的任务。
我想这就是成长,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成长,后妈不好当,但是当好了这个后妈,无比幸福,孩子们如此,我亦是如此!
(关于作者:祝皓 沙市十一中教师,王佑军工作室成员,刘行知工作室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