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特伯雷大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贝克特变身“达赖喇嘛”)

坎特伯雷大主教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引言:
金雀花王朝王权与教权的斗争第二回合;

宗教领袖深陷腐败大案漩涡,逃往国外,引发外国势力介入;

国内矛盾升级为国际争端,矛盾更趋复杂化。

正文:

中国人可能没有几个人没听说过十四世达赖喇嘛 丹增嘉措的。达赖喇嘛是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中与班禅并列的两大宗教领袖之一。千年以来,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制度,比欧洲中世纪的制度还要黑暗。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达赖十四世曾派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签订了《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十四世达赖喇嘛
1957年以后,达赖喇嘛与西藏上层分裂势力互相呼应,支持由局部逐渐扩展至全面的武装叛乱,公开撕毁“十七条协议”。1959年3月17日,达赖喇嘛出逃国外。此后达赖喇嘛长期在国外煽风点火,攻击中国政府,捏造各种事实歪曲西藏现状,妄图引入外国势力干涉西藏事务。而种种反华势力也基于种种原因,为达赖喇嘛的反华行动站台。
达赖喇嘛的这些活动没什么新鲜的,早在十二世纪,在英格兰坎特伯雷大主教贝克特与亨利二世的斗争中,这些伎俩统统被用过,而且演技更比达赖喇嘛超出十个奥斯卡奖。下面我们就看看贝克特当年是如何表演的吧!
在签订了《克拉伦登宪章》后,贝克特再次发挥他的演员天赋,他谁也不见,整日在教堂中以泪洗面。他因为自己将本属于基督的权利白白让给了世俗之人而感到“异乎寻常地惴惴不安和忧郁伤心”。他用更加严苛的苦行来惩罚自己的过错,每日在耶稣受难像前痛哭自己的软弱。他如此作态,真实目的是拒不履行坎特伯雷大主教应当承担的一切事务。他声称,除非他这样大的过错得到教皇亲自的赦免,否则他绝不会为国王做任何的事情。 亨利二世这下是真真切切地感到,什么叫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根据《克拉伦登宪章》的规定,国王有任命主教的权力,但是在主教没有重大过失的情况下,一旦任命,不可免职。除非上一任主教主动请辞或者死去,才能任命新的主教。宪章中规定的”重大过失”,可没有在耶稣受难像前忏悔这一条啊!
贝克特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亨利二世就成了面对刺猬无处下口的老虎,什么号令英格兰教会也就成了空谈,收回教士司法豁免权的愿望也就落了空。 同时,亨利二世在教皇那里也碰了个钉子。亨利二世把拟好的《克拉伦登宪章》快马加鞭呈献给教皇亚历山大三世,请求教皇批准。他认为,既然在之前的斗争中,教皇并没有给贝克特撑腰,教皇现在已是自身难保,一定会批准这份宪章。有了教皇的批准,他再用教皇的命令向贝克特施压,在国王和教皇的双重压力下,就不愁贝克特不屈服。 亨利二世把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在此之前,英格兰教会从属于国王,属于国王与教皇之间心知肚明的一项潜规则,但是决不能摆在明面上。如果教皇批准了《克拉伦登宪章》,先例一开,别的国家要求效仿,教皇应当如何处理?那样一来,教皇号令天下的地位就不保了!因此,这件事情触及了教皇的底线。教皇一纸诏书,严厉责斥了《克拉伦登宪章》对教权的僭越。不过,教皇为了避免完全撕破脸,批准了其中相对无关紧要的六条。 亨利二世想借教皇的权威压服贝克特的愿望落了空,他一计不成又施一计,再次向教皇提出申请,要求任命约克大主教为王国境内的教皇特使,从而剥夺坎特伯雷大主教作为英格兰教会之主的地位。而现任约克大主教非常识时务,有他合作,一样可以达到控制教权的目的。 现任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公元1159~1181年在位)是通过残酷权力斗争才坐上教皇宝座,在担任教皇之前,是波伦亚大学的法学教授。他比亨利二世还要精于权术,而且他的政治主张比制造了“卡诺莎之辱”的格里高利七世还要强硬。他认为,基督在世上的胜利是绝对不能够被世俗国王的权威打败。只不过他现在面对他一生中的劲敌——绰号“红胡子”的德皇腓特烈一世的强烈挑战,实在无暇顾及英格兰,才无法对亨利二世进行强硬反击,只能用“巧实力”与之周旋。他答应了亨利二世的任命,不过却加上了一个附加条件:禁止教皇特使做出任何不利于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行动。有了这个条件,教皇特使的权力仍然从属于坎特伯雷大主教,亨利二世明白这个任命“然并卵”,便又退还了教皇的诏书。 亚历山大三世
贝克特表面上天天跪在耶稣受难像面前以泪洗面,双耳不闻窗外事,但实际上,教皇与国王之间的斗争他都打听得一清二楚。他明白,教皇目前迫于形势,也就能做到这么多了,万一亨利二世恼羞成怒用武力强迫自己屈服,教皇是绝对无法援救的,自己少不了遭受监禁虐待,弄不好命都会搭进去。因此,他开始暗中谋划逃离英格兰,到欧洲大陆上再利用宗教影响号召大家反对亨利二世。这样一来,坎特伯雷大主教与国王之间的斗争就会引来外国势力的干预,从国内事务变成国际争端,对国王会非常不利。 亨利二世早就防着这一手,派人盯着贝克特的一举一动,他两次试图渡过英吉利海峡,均被卫兵发现并拦截,其理由是,贝克特的出逃违背了《克拉伦登宪章》中关于禁止教士未经国王许可出境的条款。
就在贝克特秘密策划出逃的这段时间,亨利二世也没闲着,既然贝克特如此不配合,那就只能控告贝克特犯罪,使其产生”重大过失”,从而达到替换大主教的目的。
1164年10月,一位司库官指证贝克特在担任大法官的期间贪污了一些土地。这些指证首先被上诉到教会法庭,之后,根据不久前生效的《克拉伦登宪章》,这些指证又被呈递给皇家法庭。亨利二世召集主教和贵族在北安普顿召开了枢机会议,要对贝克特进行司法审判。 贝克特明白这一定是国王在背后暗中策划,自己无论如何辩驳,也难以脱罪。为了避免当面受辱,他派了四位骑士代表自己出席了审判。果然,亨利二世就是冲着把贝克特投入大牢去的。四位被他派遣去的骑士受到国王的威胁,几乎因为欺骗法庭而被定罪入狱。大卫·休谟在他的《英国史》中这样评论此时的亨利二世:“亨利遭到如此的忘恩负义,怒不可遏,完全丧失自制能力,他(亨利二世)毫无节制的迫害似乎只是来源于感情冲动,而非伸张正义或者政策需要。” 这一评论可谓精辟独到。如果亨利二世能够保持冷静,像从贵族那里收权那样有耐心,以《克拉伦登宪章》为基础缓慢推进,假以时日,英格兰教会必将逐渐团结在以亨利二世为核心的英格兰国王周围,走一条具有英格兰特色的发展之路。但是,亨利二世曾经无比信任贝克特,而贝克特彻底的背叛使得他失去了理智,他迫不及待地要立即打倒贝克特,以雪心头之恨。从这一刻起,亨利二世已经开始落入贝克特的圈套之中。 审判的过程中,主教们和贝克特站在统一战线上。他们深知,自己在《克拉伦登宪章》签过程中的妥协退让,已使得教会的利益大大受损,贝克特的坚持,才使得他们拥有的特权没有被完全剥夺,支持贝克特就是帮助他们自己。但是在皇家法庭上,主教只有建议权,没有表决权。而拥有表决权的贵族此时被国王牢牢掌握,必然按照国王的意志行事。 审判结果的最终判决是:贝克特蔑视皇家法庭,不履行效忠誓言,被没收一切财产。判词从头到尾对于贝克特的犯罪事实只是简单叙述,而用大量篇幅指证他背信弃义,背叛国王对他的信赖。 这一审判结果只是对贝克特的名誉造成了影响,并没有造成实质性打击。不过,在亨利二世的计划中,此次审判只是火力侦查,真正的撒手锏还在后面。亨利二世祭出古今中外政治斗争中的终极杀招——反腐败! 亨利二世的想法是:你贝克特当年做大法官期间掌握巨大财权,生活豪奢排场惊人,钱从哪里来?都是贪污腐败来的吧!当初用你信任你,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你背叛了我,那么对不起,吃了我的统统给我吐出来,吐不出来的话,就把命交出来吧! 亨利二世要求审计贝克特在大法官任期内的账目,并限期偿还在位期间所有主教,修道院长,贵族的岁入亏空,这是一笔天文数字,贝克特是打死都交不出来的。说句公道话,这笔钱也并不是都进了贝克特的腰包,所有主教、修道院长、贵族人人有份。要真是细细追查,这些人都不能幸免。亨利二世对真相实际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别人都不问,都算在贝克特头上,就是欲加之罪了。这么多钱,贝克特长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反腐败 
主教们深知,这笔钱根本说不清楚,贝克特死扛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有些主教建议他辞去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教职来换取清偿,另一些主教们则劝他完全向国王屈服,以获取国王的原谅。亨利二世也认为,在死亡威胁面前,贝克特必然要低下他那倔强的头。 贝克特的做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在预定的向大众和国王解释亏空去向的那一天,贝克特身穿法衣,手举十字架,庄重威严地走进国王的宫廷。这一做法惊呆了所有人。亨利二世也感到十分诧异,贝克特这是要搞什么幺蛾子?亲国王的主教连忙去一探究竟,难道说,贝克特是算用依然在身的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职权,将国王逐出教会,与国王公开对抗? 要是真闹这么一出,亨利二世就难办了。没有了教籍,按照“君权神授”的原则,国王的合法性就成了问题。国王是可以立即把贝克特抓住或者杀了,但消息被教会别有用心地传播出去,必然会导致不明真相的英格兰基督徒反抗国王暴行,外国人也会参与进来。要知道那个时候,整个欧洲人人都是基督徒,公众舆论完全控制在教会手中,而基督徒对于教会所说的一切,基本是不加怀疑的接受。在讨伐暴君的名义下,国内外的野心家们就会趁势而起,英格兰会出大乱子,别说教权,亨利二世的身家性命能不能保住都很难说!
事实的真相是,这一切只是贝克特的故弄玄虚。这么做,固然可以立即打倒亨利二世,但是自己的命弄不好就没了!在贝克特看来,为了耶稣的荣耀,自己的生命死不足惜,但是现在,民间对自己的崇拜并没有树立起来,国王与主教之间斗争在欧洲各国都在上演,出个人命也不算太稀奇,就算暂时发动舆论打倒了亨利二世这个“暴君”,用不了多久民众就会淡忘这一切,英格兰的王权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损害。 用一句话总结,在现阶段与亨利二世同归于尽,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的问题,亨利二世的继任者仍然可以继续把教权掌控在手中。必须留下有用之身,从长计议!贝克特这么做只是在拖延时间,他暗中加紧了逃跑的计划。正在亨利二世举棋不定的时候,1164年11月,贝克特秘密乘坐一条小船离开英格兰,到法兰西寻求政治庇护。 这一事件打个类比,就好比西藏的达赖喇嘛跑到国外寻求政治庇护,要求外国干涉中国内部事务。只不过达赖喇嘛的政治影响力相对于中国执政党来说,如同蚂蚁对大象,但这也给中国造成不小的麻烦。而坎特伯雷大主教与英格兰国王的政治影响力不说旗鼓相当,也是相去不远,可以想见,亨利二世将会遭受多么大的政治压力! 正如达赖喇嘛出走国外,到处煽风点火,掀起反华乱流一样,贝克特这一走,给了教皇和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插手英格兰内部事务的口实,英格兰的王权和教权斗争不再仅限于国内,而将国外势力也牵涉进来,斗争越加复杂化。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

(未完待续……)本文为《国家富强的密码》中的章节,请关注本公众号guancha360,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阅读全部文章:进入公众号,点下方精彩文章——选中《国家富强的密码》,获取全部文章目录。本文为北山浮生原创,并由公众号:互联网观察(guancha360)首发,请尊重作者劳动。如要转载,务必给出完整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二维码、公众号名称,网页链接),谢谢合作。声明: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版权人与我联系。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

坎特伯雷大主教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