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三毛(撒哈拉沙漠里的三毛)

撒哈拉沙漠三毛
 

小时候,家里有几本三毛的书。隐约记得是1992年出版的,三块钱,那本书名是《万水千山走遍》。

曾经好奇的拿起来看过几页,觉得很无聊,就把书丢一边了。
 

初中的时候,我的历史老师聊起三毛,说三毛自杀的时候很诡异。她是在医院里用丝袜上吊自杀的。诡异在于她身高一米七几,上吊的地方才一米六几。三毛是弯曲的身子,迁就着那一米六几的位置自杀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历史老师要对还是14岁的我们讲那么恐怖的事情。反正我记忆犹新。
 

到了高三,我逛书城的时候,无意中看见了三毛的一本逝世20周年纪念本。这本书的名字是《三毛1943-1991》。我怀着对三毛的好奇,买了这本书来看。
 

这本书里面访问了许多三毛的亲人和朋友,可以比较侧面的了解到三毛的生平。
 

自从荷西死了以后,三毛经常跟她的姐姐说,她想死去。人生太无聊了。我最爱的人已经走了,而我这辈子想做的事情已经都做完了。你看我去旅游,世界都被我走遍了,我这辈子过的比别人三辈子都要多,我觉得够了。可是我不想你们伤心,放不下你们。所以,我还没死。
 

三毛当时的语气是很冷静的,没有悲伤。就觉得死去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好像一种解脱。
 

我看了这一段,非常的不理解。怎么有人不怕死,还对死亡有这种态度?
 

我把这个疑问埋在心里。
 

有一次,我看志云饭局这个访谈节目。陈志云访谈沈殿霞。

沈殿霞说,当时张国荣会经常找她聊天。

会跟她说:人生很无聊呀。我想做的都做了,我都不知道我要干嘛。

沈殿霞就劝张国荣想点其他事情做,安慰了一番。
 

我想起了三毛跟她姐姐说的那段话。
 

“人生很无聊,我想做了都做了。”
 

竟然如此的相似。
 

后续的许多年,我带着两件事情,时不时跟朋友讨论,想弄清楚:觉得人生很无聊的人,究竟是怎么想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参加创业比赛,去澳门的船上,认识了一个深大心理学的研究生学姐,就把这两件故事告诉她,想跟她讨论一下,为什么三毛和张国荣会觉得人生无聊,想死呢。
 

她问我:你知道佛洛伊德吗?
 

后来的一个多小时船程,我基本没听懂她在讲什么。
 

今年,我跟朋友借书看,他恰好有一本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经过十几年的铺垫,我终于真正拿起三毛写的书,看了起来。

有种“我终于要认识你”的感觉。很奇妙。
 

没看三毛写的东西之前,我以为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是轰轰烈烈的。
 

三毛不止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她和荷西结婚,是因为总要和人一起过日子,遇到觉得这人还可以,就结婚了。

这段婚姻一开始不是热烈的,是冷静的。
 

他们的婚姻生活,充斥着财米油盐酱醋茶。在他们结婚之后,荷西一直为找工作而烦恼,后来找到工作,又为跟了一个烂老板而烦恼。
 

三毛说要去撒哈拉沙漠,她觉得她前世就是在这个沙漠里生活的,这世一定要去。

荷西二话没说,就让她去了。而且过了几个月,荷西跟随着三毛的脚步,来到撒哈拉沙漠生活。

在撒哈拉沙漠里,荷西和三毛一起经历了抢劫,战乱,逃亡……

那种冷静的爱情,因为这些经历从“凑活着过”变成了“我爱你”。
 

在三毛的笔下,荷西是善良的,可爱的,顶天立地的男人。
 

看完,就算直男的我,也难免会脸红害羞,想拿着小粉拳锤荷西的胸口。
 

看完三毛写的东西,我才明白为什么当时在台湾会掀起“三毛热”。为什么三毛都已经逝世二十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怀念她,看她写的散文。
 

三毛太真挚了。

看了三毛的散文,你就像认识了三毛。

这个对人真诚,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好奇的女人。谁不想和她做朋友呢?
 

三毛其实长得不算好看。某种程度算大块头了。

可是看她的照片,她散发的自信和气质会让你觉得她好看。

可能才气真的能添加一个人的魅力吧。
 

我后来又看了三毛的《温柔的夜》和《稻草人手记》。

我觉得没有《撒哈拉的故事》好看。

可是哪又有什么关系。

仅仅这本书,就让我喜欢上三毛了。
 

太浪漫的文人,生活总不会好过。

三毛在她人生的后半段,过的并不开心。

看了她的书,我隐约了解到,失去荷西的痛苦。

我隐约了解到,三毛确实已经完成她这辈子想做的了。

人生很无聊,可能是:

就算我过的再丰富,没有你的陪伴,那我又怎么会快乐呢。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我瞎猜的。

无所谓了。
 

可能当荷西死了,三毛就已经死了。

可能不是这样,但是我愿意这样想。

既然他们已经离去,那就让我来编个理由,让他们的离去更浪漫吧。
 

荷西死了。

三毛死了。

可是我们还在。

三毛的文字还在。

好像这样就够了。

撒哈拉沙漠三毛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