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中的南岳(南阳雉衡山 名列五岳间)

五岳中的南岳

南阳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

【关键词:雉衡山  衡山  五岳  巡守   宝鸡 陈宝祠  光武  鲤鱼垛 金船寺 醴水 雉县 郭璞  徐旭生 钱穆】

引子
近些年,随着官方和非官方文化研究队伍的壮大,地方文化挖掘工作逐步深入,南阳不断爆出冷门历史公案。如南阳是周代王子朝奔楚典籍匿藏地、是鄂方国后裔迁徙地、楚文化滥觞之地、舜帝即位前隐藏地、黄山遗址或为夏代国都,南阳是促成汉语言文化统一的重要方域,南阳是梁启超、孙中山、习仲勋祖居地,是牛郎织女、白蛇传传说起源地等等,这让很多国内外历史学家瞩目南阳,蜂拥而至考察端底。但也有一些不解南阳风情的本本主义“智叟”大吐其槽:一个小南阳哪有那么多大来头,南阳人咋总躺在盆子里自慰。
然而,南阳华夏文明探源工程开启以来,很多玄而又玄的断想和学说得到了证实。神奇的南阳的确潜藏着众多的大体量历史文化“大鱼”,有些课题甚至早已成了史学界公案。这没办法,这不是哪个地域能羡慕得来的。
本文着力探究的论题,是关于五岳中的南岳历史上曾指南阳的雉衡山。这可不只是断想,是历代史家曾经的主张。而今,南阳是时候该擦亮雉衡山的金字招牌了,焕发其原有的夺目光采,还历史以原貌。谨以一长短于前,权作招睐片花:
南召雉衡山,
名列五岳间。
先秦已显尊,
太史挪湘南。
(2019年11月12日于云阳)
关于五岳
中国五岳,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五岳的说法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华山五岳。”《周礼》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阴阳等诸家而形成的。因此我们认为五岳的思想是糅合夏代、商代以来的四方神和战国初期的五行观念而形成的山岳崇拜。五岳是封建时代帝王加封的,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的象征。
《史记集解》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帝王们为了”报天之功”,常以雄伟险峻的大山为祥瑞,在峰顶上设坛祭祀,举行封禅大典。封禅活动约起始于东周春秋战国时代。而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秦始皇亲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一处。到了唐代和武周武南岳衡山 皇武则天,封禅活动在中原中岳嵩山。
当代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五岳多重说
五岳之名,始见于《周礼·大宗伯》和《周礼·大司乐》。历代对五岳有多重认定。
1.《尔雅》五岳说有二:
其一:华,岱,恒,衡,吴山(即岳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南)。
郑玄注《周礼·大司乐》采用此说法。
其二:泰,华,恒,嵩高,霍山(即天柱山,在今安徽潜山市)为南岳。
郑玄注《周礼·大宗伯》采用此说法)。
2.《尔雅正义》五岳说:
唐虞五岳:泰、华、恒、衡、霍山。
周代五岳:泰、华、恒、岳、衡。
汉初五岳:泰、华、恒、嵩高、衡。
武帝五岳:泰、华、恒、霍、嵩高。
3.金鹗《求古录札记》五岳说:
唐虞五岳:岱、衡、华、恒、霍太。
殷代五岳:岱、衡、华、恒、嵩高。
周代五岳:岱、衡、华、恒、吴岳。
4.《山海经·中山经》五岳说:
泰山、华山、恒山、嵩山、雉衡山(位于南阳南召方城交界处)。
5、《史记》五岳说: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当今普遍采用第5说,即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学说。
从以上列举可以看出,五岳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群组,但历史上泰、华、恒一直入围,其次是衡山,再次是嵩山,霍山、吴山偶有入围时段。也就是说不同的历史阶段,因统治区域变化,交通条件限制,认知视野限制,政治意识需求等因素影响,无法”择优录取”,只能以偏概全,对五岳进行断定。
南阳雉衡山南岳说
1.郭璞注《山海经? 中山经》载:“又东南五十里,曰衡山,其上多寓木榖柞,多黄垩白垩。”郭璞注解衡山,在南阳,即南岳。(从后文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否定语中推断而出)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 [1]  。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
郭璞自少博学多识,又随河东郭公学习卜筮。为正一道教徒,除家传易学外,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长于赋文,尤以“游仙诗”名重当世。《诗品》称其“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文心雕龙》也说:“景纯仙篇,挺拔而俊矣”。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
2.据现代著名史学家、考古学家徐旭生(南阳唐河人)考证,历史记载多指南阳衡山为南岳,而非今日南岳衡山。

徐旭生(1888~1976):我国当代著名古史学家、考古学家、教育家。生于河南省唐河县,1913至1919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主攻哲学。1919年徐旭生学成归国后,先后任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26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长。1927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29年任国立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院长。1932年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编辑,晋升研究员。1937年任中国史学研究所所长。解放后,先后出任北平研究院领导小组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述等身,造诣颇深,为夏文化探索的开拓者。著有《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徐旭生西游日记》等学术专著以及学术论文数十篇。
3.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干脆指出:“汉人多指南阳衡山为南岳也。”

钱穆(1895-1990),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等。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以上三位堪称大师级专家,他们都不是坐“盆”观天者,他们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史学权威,郭又是中国历史上堪舆祖师。郭、钱不是南阳人,根本不会有“自慰”动机。
雉衡山真面目
雉衡山是古书中描述的一片山脉的总称,区域大致在鲁山界以南,南召县与方城县交界处,旧时隶属于南召县,今大部分在方城四里店乡境内。主峰暂无确指,区域内最有名气的山峰为垛子石,当地人号称海拔886米,其上古有道教场所金船寺。垛子石往西有一山岭海拔约1000米,当地人俗称红爱山,山上怪石嶙峋。

(感谢漯河友人的资料协助,图上显示了雉衡山、醴水,即今澧水)

(遥望红爱山)

(名峰垛子石——金船寺山)
《水经注?汝水》中记述:“马融《广成颂》曰:面据衡山阴,指谓是山。在雉县界,故世谓之雉衡山。”
但笔者认为郦道元认可的表述不合逻辑。从下文雉衡山宝鸡传说来看应该是先有衡山之名,因从陈仓飞来了雄宝鸡,才有雉衡山之说,因雉衡山名气之大,也才有了雉县之名,这样才更合乎常理。
那么衡山是什么来历?查破典籍无只字片语表述。但根据地势与历史,我们可以断想,衡字有“横”意,其“制衡”“抗衡”与这里的特殊地理环境“鲁阳关”相关联,结合春秋时期周王室一直采取的扼制南土(指南阳区域,因在中原南部),屏藩熊楚的策略,可以推测这里的衡山意思是衡扼南方势力之山,故为衡山。

(图中显示,鲁阳关在雉衡山北麓)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汝水又东,得醴水口。水出南阳雉县,亦云:导源雉衡山,即《山海经》云衡山也。郭景纯以为南岳,非也。”
根据郦道元的这段话可以推断,雉衡山为醴水发源地。该地在原南阳雉县(治所今南召县云阳镇)。对照今天的地图,雉衡山最高峰垛子石,约在今南召县皇后乡东5km,方城县四里店乡西北10km处,其顶有金船寺。其南5km处为百重山一峰鲤鱼垛,海拔630km。其群山北麓偏西有鲁阳关,为三鸦古道上第一险关,垭口今经开挖后依然高出鲁山县城60多米。

这里是赵河(唐河上游流程最长的分支)、澧水(古为醴水,流向漯河城区注入汝水,《水经注》中与雉衡山最具关联的河流)、彭河(旧时绕东北,再向南注入澧水,今部分导入平顶山城南沙河、部分注入改为水渠的彭河古道)、鸭河(白河支流之一)的发源地。此处有“一山看四县,四水出一山”之说。

(标注点下方即为赵河源头,右边和北边是澧水源头,北为彭河源头,左边为鸭河源头)
另外,郦道元不究原委,断然否认前辈,不给出只字驳论依据,言论不负责任。
《大明一统志》:百重山在府城北七十里,山巒重複,所可記者鹿鳴、武陽、亂石、柘禽、鯉魚五山,總曰百重。雉衡山在府城北七十五里,山有石室,中甚精潔。唐人詩雲:(地)連熊耳峯齊秀,水出雉衡山最高。据此,可以看出,鹿鸣山与鲤鱼垛同为百重山的一部分。雉衡山与鹿鸣山不在同一地质区域。由此得出,此前南阳多位学者断想鹿鸣山周围的群山为雉衡山是错误的。
与今天的地图比照,雉衡山在鲤鱼垛(在建景区)北边约6km范围内。根据鲤鱼垛有溶洞,来判断附近的岩体结构可以形成溶洞等。其物状与雉衡山史料描述很接近。说明明代对雉衡山的记述绝非子虚乌有。雉衡山的溶洞具体位置有待进一步探寻。 
鲤鱼垛以“鲤鱼遐翀”之名入列清代南召县八大景。

这说明,清代咫尺之隔雉衡山已经名气不再,更不用提南岳这顶桂冠了。
何以崇拜雉衡山
郭璞、徐旭生、钱穆等史学大家如此看重的雉衡山究竟有什么历史渊源呢,古人为何崇拜它呢?
至今尚未找到正史材料,但传说杂记已使雉衡山魅力无穷了。
《列异传》、《搜神记》先后记述了雉衡山来历的神话故事。其中《搜神记》更明确:天上飞来雌雄二雉,一只落在陈仓,一只飞到南阳“今南阳雉县是其地也。”并进一步说明秦代设雉县,是因为雄宝雉栖止于衡山而得名。
有学者断想,这对来自“天上”的雌雄宝鸡,应该就是一块陨石在空中爆炸,一分为二。一块由东南方向坠入陈仓境内,成就了陕西宝鸡大名;一块由西北方向坠入南阳衡山,从而有了雉县的历史地名。
南阳民间盛行的传说是,衡山有神鸡,得之可成霸业。刘秀在这一带留下了很多故事:逃难鹿鸣山(雉衡山)神鹿搭救,在垛子石度过了一个煎熬的冬夜,在晒衣山得仙人相助,而最大的收获是在雉衡山得一宝鸡,终成就霸业,使大汉王朝中兴续延近200年。
南阳千里之外的宝鸡也有一则传说,同样也表述了雉衡山的贵处。
据《列异传》,秦文公十九年(公元前747年),有个陈仓人猎到一只既像羊又像猪的怪兽,准备进献国君。路上却遇到两个小孩劝他万不可行。因为这个怪兽,名叫“獍”,刚一出生,就张口吃母,及长,在地下吸人脑浆,要用柏木棍子打头才能将它打死。陈仓人一听要用棍子把它杀死。獍突然开口说话了:“你们不要杀我,快放了我,去逮那两个龙凤胎小孩,他们都叫陈宝。得男者称霸,得女者称王。”陈仓人闻言,以为灵异,放下獍去逮小孩。可是两个小孩忽然变成两只神鸡,一只飞到了河南南阳,千年之后转生为光武帝刘秀,另一只直飞陈仓山顶,化为石鸡,体大如羊,光洁如玉。陈仓人放了獍,獍感其德,衔草掩护石鸡。“至文公为立祠,名陈宝。雄雉飞南集,今南阳雉县,其地也。秦欲表其符,故以名县。每陈宝祠时,有赤光长十馀丈,从雉县来,入陈祠中,有声如雄雉。”

  这些不仅让世人对雉衡山生出了向往之心,也是历代秦王、秦始皇、东汉诸代帝王崇敬拜祭的根源。
混淆错讹的南岳记述
因认定变迁和文字记载讹误,认知混淆,才导致南阳雉衡山近代淡出五岳序列。
有古史料表述当年虞舜等君(以及后来的秦始皇)曾巡守今天的南岳衡山。这些记述不合常理,汗牛木轴交通工具时代,船舶要经历逆顺涨落考验,要过“河湖密布”的荆湘去千公里之外的衡山难上加难,另外,就秦始皇时期来说当时名统实散的政治局势下,根本没必要冒那样的风险去“烧香拜天”。他们拜的南岳衡山有可能就是雉衡山。因为雉衡山在先秦时期对秦国已有很大的影响,南阳又长时间归属秦国版图,秦人熟知南阳,《列异传》中有关于秦文公(秦早期国王)在宝鸡敕建陈宝祠,时南阳雉衡山曾射去十余丈长的赤光,并伴有雄鸡的鸣叫声等描述 (本文末有原文片段)。也就是说秦始皇崇拜雉衡山是有皇室历史渊源的,合乎常理。后世把秦始皇封禅的雉衡山当成了衡山来崇拜,大有可能是以讹传讹、将错就错的。

咱们再看看《史记·封禅书》中的记载:”岁二月,(秦始皇)东巡狩,至于岱宗;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这更不合常理。秦始皇一年之内不停跋山涉水“出差”能受得了吗?要知道咸阳大致距衡阳1200km,距泰山900km, 距恒山1000km.  秦统一六国后,矛盾迭起,反抗之声浪涌,一直持续到灭亡,秦始皇仅仅在位统治了11年,他哪有时间这么逍遥地折腾自己。即使有时间,张良、荆轲之徒也在路边虎视眈眈盯着,出门就意味着冒身家性命之险。
再说,据邓州古迹遗址显示,舜当年作谦让之态,表示不好意思接受尧的禅让,曾避隐邓州。说明当时对黄河流域政治中心而言,南阳的南界已经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了。直到今天从南阳入湖北境就有地广人稀之感,古代谓之蛮荒之地就可想而知了,何况湘南是蛮荒中的蛮荒之地呢?也就是说三代之时,湘南根本就不在其势力范围内,怎么可能去一个毫不相干的地方拜谒呢?
一个现代的交通条件事例就足知古时皇帝出巡有多难。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原路况比之古代应该不错吧,可是作为共和国元首的毛泽东一直向往着南阳,却两次都因道路不通而望洋兴叹,甚至着急得提出要骑毛驴前往的请求。要知道郑州距南阳只有区区280km。
可以推断,太史公引用的传说出现了讹误,或者把衡山误当成了雉衡山。面对此前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史记》只能算盲人摸象,有点讹误实属正常。 
雉衡山入列五岳更合乎中原文化道统
“岳”在东周春秋前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职称,尧时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领就叫”岳”。后来把主管方岳的官吏与岳官驻地的大山名称统-起来了,便出现了代表四方大山的”据道教典范《洞天记》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黄帝远在五千年前,其疆域版图不出中原黄河流域,黄帝是否封岳无正史可查,但到唐虞三代出现了四岳是无可置疑的。
历史上各朝京都虽屡有变迁,均不出豫、晋、陕、三省范围,其所封四岳都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春秋产生了”五行”之说,战国时颇为流行。由于阴阳学家邹衍等人的大力宣扬,”五德终始论”越来越盛。”五岳”之说才应运而生,故《诗话》曾说:”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岳。”
中国岳山称名始见于《尚书》。《尚书》有东、西、南、北四岳,而无五岳。四岳山名见于经书者唯有东岳岱宗。《周礼·大宗伯·大司乐》始言五岳,而不言为何山。

中国古来有“天圆地方”的自然认知,习惯把地域格局方块化处理。而雉衡山入列五岳才合乎这样的朴素规范。西华——东泰约700km,南雉——北恒约700km。也就是说,四岳正好撑起的是一正方形天地,也就是狭义上的中原地带:四岳之中的原野。而换之以湘衡山,四岳撑起的地域是700×1350,就不合先秦各代帝王的政治和传统需求。
也就是说,雉衡山入列五岳能满足历代帝王巡守的崇拜之尊、传统之范、距离之便。
    南阳城西南白河西岸的岗脊上,自古建有衡山庙,家住雉衡山南麓的科圣起名张衡,这是否与雉衡山的大名有关,这有待进一步考究。
结语
综合各个时期的资料可以说,因宝鸡怪异传说,秦国早期已有尊崇向往雉衡山之举,致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封禅之。至东汉,尤其是初期,雉衡山再次被披上了神秘幻彩,世人更是崇拜之至。加上东汉的实际控制区呈东西狭长格局,时雉衡山被奉为南岳不足为奇,可能文字记载遗失,以讹传讹,或者后世为了政治统治需要(五岳作为所辖疆域格局的象征),尊奉南移为今衡阳衡山,才使南阳雉衡山的南岳光环晕泽渐逝。
 只愿南阳雉衡山不再受委屈!
  感谢南阳景子飞的多方支持!感谢漯河文友方金州的资料帮助!感谢文力事务所景煜雅律师的协助!感谢生活在雉衡山深处的景兴彦、殷建华、景红改向导的指引!  

  齐英杰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河南范蠡研究院副秘书长,河南省红学会常务理事,南阳红楼梦研究会副秘书长。学刊《范蠡文化研究》、学刊《掬红一叶》编辑。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南阳大观网创办人。南阳亘古文化苑创办者。

王保定:南召县人,南阳大观网网站总编 ,某部退役中校,地方文化资源探究者。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有更多的好故事等着你!   网站是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可在电脑上搜寻南阳4000处文化资源点。

五岳中的南岳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