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那亚共和国(海上共和国(三)——威尼斯、热那亚与拜占庭帝国)

热那亚共和国

12世纪与13世纪见证了阿马尔菲与比萨共和国的兴衰,但是在这个时候,两个更加强大的国家,威尼斯和热那亚,正在慢慢的崛起。今天,我们将讲到的是这两个掌控地中海数百年的强权的早期事迹,以及他们与当时基督教世界最具威望的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关系。

11世纪的热那亚我们已经在上一篇讲比萨时略有提及。这个城市在11世纪早期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属下的自治公社。整个11世纪,热那亚多次与其他海上共和国合作攻打阿拉伯人。在1087年,热那亚、比萨和阿马尔菲的联军甚至攻占了当时北非法蒂玛王朝的首都马赫迪耶(在今突尼斯),但是因为阿拉伯人的持续反击而被迫撤退。尽管陆上进攻没有取得胜利,热那亚成功摧毁了阿拉伯人的舰队,将地中海控制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保障了自己的贸易路线。同时也使得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海上进攻路线成为可能。

图一:热那亚国徽

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热那亚派遣了13艘桨船与1200名士兵(当时整个城市总共只有10000人口),并在耶路撒冷、安提奥克等战役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这场战争中,热那亚的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它也被给予了地中海东部、黑海地区的众多领土,也掌握了拜占庭、的黎波里、十字军领地、亚美尼亚和埃及的大部分贸易输出。之后的几十年中,热那亚控制了西至西班牙、东至克里米亚的几十个城市,共和国政府一般将这些海外地区给予给自己的市民和商人来管理,而不是自己接手。这样省去了许多领土管理上的麻烦,也让共和国可以更好的扩张。

图二:14世纪热那亚版图

随着12世纪末比萨、阿马尔菲的没落,热那亚完全获得了整个西地中海。其主导了地中海奴隶贸易路线(当时美洲还没有被发现,三角贸易与黑奴还不存在,热那亚人主要从摩洛哥、突尼斯等地区购入奴隶,并卖到埃及、阿拉伯地区),这也是热那亚经济得以如此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个时候,热那亚只剩下了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威尼斯。

图三:威尼斯国旗

威尼斯这个城市起源自位于亚得里亚海尽头的一个靠近大陆的小岛上。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当地的人们聚集到了一起来抵御伦巴第人、凶人以及其他日耳曼蛮族的入侵。这个小岛随后发展成了一个城邦,并效忠于拜占庭帝国。公元810年,当地人选出了第一位总督,并得到了君士坦丁堡的认可,威尼斯共和国正式建立(根据记载,威尼斯其实在697年就选出了自己的第一位总督,但也有学者对其表示出质疑,因而尚有待证实)。

公元803至814年,法兰克皇帝查理一世和拜占庭帝国尼基弗鲁斯一世签订了《尼斯弗里条约》(Pax Nicephori),两国同意将威尼斯地区归入拜占庭势力范围,而威尼斯人则称这个条约给予了威尼斯独立。811年,总督雅尼洛·帕提西帕奇奥即位,其通过大规模的桥梁、运河、要塞和石制建筑的建造,对这个小岛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使船只能够通行于房屋之间,加强海上力量,同时也契定了现代威尼斯的模样。

雅尼洛总督的继承人彼得罗·特拉多尼科于837年即位。其最出名的事迹莫过于在828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偷取了圣马可的遗体。圣马可是耶稣基督的学徒,其著有《马可福音》,公元68年逝世于亚历山大里亚。相传其在意大利传教时,乘船经过阿拖岛海岸,当时风暴骤起,把船刮到荒凉的沼泽地带搁浅了。马可以为到了绝境,向天祈祷,似乎听到天使在召唤:“愿你平安,马可!你和威尼斯共存。” 威尼斯人因而称他为城市守护神。彼得罗(当时还不是总督)与其伙伴在两位希腊僧人的帮助下假扮成商人偷走了圣马可的遗体,将其藏于猪肉内运回了威尼斯。由于亚历山大里亚在伊斯兰教的统治之下,当地人不会多检查猪肉,威尼斯人也成功完成了偷渡。遗体被运回威尼斯,圣马可也称为了城邦的象征:威尼斯的国旗(上图)中带翼的狮子就是圣马可的标志,而至今游客仍能够在这个城市游览圣马可广场和大教堂。

图四:圣马可像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在彼得罗与其继承者特拉多尼克时期,威尼斯的海上力量迅速发展,在接下去的100余年中,威尼斯击败了亚得里亚海上的阿拉伯和克罗地亚海盗,控制了伊利里亚、达尔马提亚、拉古萨等地区。在11世纪初期,通过掌握地中海东岸黎凡特地区与西欧的贸易路线,威尼斯得以繁荣发展,并参加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图五:1000年的威尼斯版图

12世纪末之前,威尼斯与拜占庭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威尼斯商人在拜占庭有着众多权利,作为回报,威尼斯人为拜占庭提供海军。而在1182年,君士坦丁堡爆发了反西方骚乱,因为嫉妒意大利商人的影响力和财产,混乱中篡位的安德洛尼卡一世宣布没收拉丁人的财产,并将商人囚禁起来。这一事件被称为“拉丁大屠杀”,比萨、热那亚、威尼斯商人总计六万人被关押或流放。与此同时,位于亚得里亚海的扎拉市趁机脱离威尼斯之手,并宣布自己效忠于天主教皇和匈牙利王国。

这两件事情成为了威尼斯的耻辱,虽然威尼斯后来与拜占庭谈和,双方恢复了以前的外交关系,许多人却不买账,其中也包括了恩里克·丹多洛(1107-1205,1192-1205执政)。丹多洛早年是一位外交家,曾在费拉拉、拜占庭生活多年担任大使。在拉丁大屠杀爆发之后,丹多洛与当时的威尼斯总督一起去拜占庭谈判,却遭到暴民袭击,总督被刺杀,他也被弄瞎了一只眼,慌慌张张地逃离了君士坦丁堡。1192年,丹多洛当选为了第42任威尼斯总督,其执政时期完成了威尼斯的金融改革,而其更为出名的,便是1204年的君士坦丁堡之劫。

图六:恩里克·丹多洛像

1202年,教皇诺森三世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集结到威尼斯坐船前往耶路撒冷,却没有钱支付船费。丹多洛总督借此机会,提出让十字军帮助威尼斯收复扎拉来抵押船费。当年11月,经过短暂的围城,扎拉投降,十字军攻入城内并洗劫一空,并在城里过冬。听到扎拉被十字军劫掠,教皇以进攻天主教同胞为由开除了整个十字军和威尼斯军队教籍,威胁他们重新遵守誓言并向耶路撒冷进军,然而这没有能够制止丹多洛的野心——攻占君士坦丁堡。

图七:十字军攻入君士坦丁堡

1204年三月,十字军开始围攻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拥有着当时最坚固的城墙,威尼斯方因而久攻不下。终于,在4月12日攻城者集结了天时地利人和,发动了总攻。相传当时丹多洛总督亲自带领人马爬上城墙上展开厮杀。虽然无法证实,但是丹多洛确实指挥了整场战争。作为一位已经97岁、瞎了一只眼的长者来说,这可确实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雄心的。

最终,十字军与威尼斯军队攻入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逃亡野外,这个城市也惨遭烧杀抢掠。今天我们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看到的四匹马铜像就是从君士坦丁堡抢来的。这场浩劫直接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的一蹶不振,也导致了天主教与东正教关系进一步恶化。2004年,君士坦丁堡之劫800年之际,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巴尔多禄茂一世访问梵蒂冈时,教皇保罗二世说道:“我们怎能不分担这长达八个世纪的痛苦和厌恶?”,这也被视为了天主教会向希腊东正教会的道歉。巴尔多禄茂一世后来也回应道:“和解的精神,比仇恨更强大…我们带着感谢和尊重,接受你们对于第四次十字军的悲惨事件的亲切的姿态。这是一个事实,800年前在这座城市犯下了一件罪行。”

然而,当这件事被世界史学界津津乐道的时候,当人们为拜占庭感到愤慨不已时,有多少人还记得20多年前(1182)的拉丁大屠杀呢?没有这样的时间,威尼斯人也没必要如此大费周折,提出这种大胆的计划。俗话说“恶有恶报”,这值得我们深思。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后,海上共和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他们走向了全面的强盛,整个地中海已经无人能敌。他们的黄金时代以及后来的衰弱,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之中提及。

热那亚共和国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