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荐读」《一百条裙子》
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女孩。
也正是因为她的怪名字和旧裙子,
所有的女士都喜欢捉弄她。
直到有一天,
旺达突然声称她家里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
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嘲笑。
根本没有人会相信她,
而且大家都会拿这件事捉弄她,
旺达都默默地忍受着。
有一天,旺达终于因为受不了这些嘲笑而转学了,
她给大家留下了她那一百条“裙子”。
捉弄过她的那些女生发现原来旺达是多么爱她们,
而且旺达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聪明的女孩。
于是她们决定写信向她道歉,
并且去把她找回来。
可是,旺达再也不会回来了……
旺达到底有没有原谅大家呢?
作者:【美】艾莉洛·艾斯特斯
假清高、漠视别人的存在和自尊,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不少见。
但,有必要存在吗?
不管她是不是乡下的,鞋子上总是沾着泥;是哪一个国家的人,名字多么奇怪;或者是永远只穿着一条洗得褪了色的蓝裙子黄裙子……她都应该有自己的位置,有被平等接纳和交流的理由。我们不应该“看不见”他们,或者“看见”了,却只知道奚落、嘲笑,那么很可能有一天,你也会落得这苦恼的境地——尴尬和沮丧。
旺达有着很美好的愿望是一定的。她不埋怨爸爸和这样的家。埋怨难道会有意义吗?有意义的是,自己的心里该有一个愿望!她告诉同学们,她不但有一百条漂亮的裙子,还有六十双鞋的时候,目光就是略过了同学们,投向远方的。愿望,都是在远方的。任何人,都是可以热情地朝着远处望去的。
范文二:《一百条裙子》:以你的方式坚守自己的梦想
孩子的童书,也是我的童书。因为我的求学年代没有现在的阅读条件和氛围,我算是跟着孩子同步补了一回。我从小喜欢美好的事物,每次看童书,总是被书籍字里行间传达的纯真所感动,所以更爱看了。当然,这也无形间促进了我们的亲子阅读,有了更多的交流话题。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我很喜爱的童书《一百条裙子》,这是一本关于坚守梦想的童书。
《一百条裙子》是国际大奖小说,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美国图书馆协会优秀童书,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这本书是我孩子在2016年暑假推荐书单里挑选出来的,当初买它是因为它的书名吸引了我们。
还记得第一次看完《一百条裙子》的时候,我忍不住悄悄落泪了,心底被感动了。可能是故事太感人,也可能是被主人公的坚持和纯粹所感动了,以致我经常会想起这本书。
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身处在群体中,自己总是无法融入其中,因为没有共同的话题。
《一百条裙子》的主人公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小女孩,她与全体女同学有话说的唯一话题是裙子。
一提起裙子,可能女生会特别兴奋,笑容特别灿烂,抢着分享自己所拥有的裙子,如我衣柜里有多少条裙子,哪种面料最舒适,最喜欢某某品牌的……
一百条裙子,对于一位女生来说,不是少数,更是让人羡慕,听起来很有吸引力。
在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女同学又围在一起聊裙子的话题,旺达很想融入同学之中,于是她大声地说出自己有一百条裙子,正挂在家的衣柜里。以后的每一次,当她说出自己有一百条裙子的时候,她蓝色的眼睛总是闪着光。
从此以后,旺达口中的一百条裙子,是女同学脑中惦记的美好和怀疑,同学们甚至都不相信她说的是真的。因为她家庭并不富裕,一条裙子每天穿,还要自己洗。很多时候,旺达都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很不受同学欢迎。
事实上,旺达口中的一百条裙子,是真实存在的。在班级的一次绘画比赛中,一百条裙子终于展示了出来。原来,旺达画了一百条裙子的画。
旺达的班主任对她的画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实际上就是一百幅设计图,每一幅作品都与众不同,而且都美丽至极。”
可是,在公布画画获奖之前,旺达已经转学了。从些以后,旺达的一百条裙子挂在了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了他们一辈子的记忆。
或许,主人公小旺达在我们生活中有无数的原型,她真实、倔强而孤独地存在。即使命运如此,乐观的她仍报以每一个人微笑,以自己的方式,守护心中那份美好的憧憬和梦想。
每当徘徊在迷茫、失落、想放弃的边缘,我不由想起《一百条裙子》的故事,感觉心中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是鼓励我乐观、坚强、坚持的力量。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一时的困境只是减慢了我们追逐梦想的速度,但改变不了我们为梦想而努力的态度。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谈梦想时说:“第一,有梦想。一个人最富有的时候是有梦想,有梦想是最开心的。第二,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有梦想的人非常多,但能够坚持的人却非常少。阿里巴巴能够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坚持下来。在互联网激烈的竞争环境里,我们还在,是因为我们坚持,并不是因为我们聪明。有时候傻坚持比不坚持要好得多。”
如果有梦,我们就大胆去追,哪怕一时追不上,至少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坚守下来,狠狠地努力,过一个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梦,脚下有远方的人生,然后,惊艳所有人。
乐在分享!
范文三:据说每个女孩都有“一百条裙子”的梦想,数数看你拥有了多少条?
你是否因为平凡的相貌或朴素的衣着在人群中在被人“看不见”?《一百条裙子》里的旺达就是这样一位女孩。所谓对恶的沉默就是对善的打压,作者埃莉诺因为好友佩琪总是奚落旺达,却从来没有为旺达说过一句话。在她忏悔的描述中,我们知道旺达是一个不起眼的女孩,总是穿着一条洗得发白的裙子,在人群中被人“看不见”,尽管她是多么想融入她们。直到她说出自己有一百条裙子,其他人才将满目光投向她,随后便是不断的嘲笑和奚落。 直到学校公布绘画比赛获奖者这天,教室里的墙上、窗户上挂满了旺达的作品–100条美丽至极的裙子,人们才发现旺达已经好几天没来上学了,随后便听到老师宣布旺达已经转学了。这些女孩在惊叹旺达的艺术天份的同时,开始自责和忏悔,自己为什么没有给过她多一点关爱,还总是奚落她。而旺达是爱她们的,她从来都是默默承受同学们的奚落,最后还把自己的100条裙子的作品留给了她们。她不曾抱怨家庭的窘迫,买不起裙子就用笔把它们画出来…这么一个善良、有宽容心、能坚定自己的梦想的女孩,最后有没有拥有真正的100条漂亮裙子呢?不妨去读读这本书,找找答案吧。
范文四:《一百条裙子》:不再沉默,应该是我能送给你的最好礼物
刚从书架上略过这本书时,很容易快速跳过去。
一百条裙子?
嗯,一定是给女孩子看的书。
难道是讲“一百条裙子”的梦想实现的曲折过程?
那和一个孩子想找父母要乐高玩具的梦想差不多,想必故事应该很乏味。
可是,如果真是这么乏味的故事,不可能会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算了,读完就知道了。
毕竟,确实不可以通过一本书的封面去轻易断定一本书。
主人公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女孩,就和我们从小到大会遇到的班上某个名字特别的同学一样。
因为名字,被人侧目,嘲笑。
此外,被嘲笑的还有旺达穿的已经洗得发白的蓝裙子。
单单一个名字,就足以成为被取笑的理由,何况再加上穿着打扮?
这样的事情在学生时代,似乎屡见不鲜。
无论小学,中学,大学,班级里总有个这样被取笑和攻击的人,成为大家的笑柄。
还有更悲惨的,旺达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全都挂在我的衣柜里”。
从此以后,旺达更加成为佩琪和马蒂埃带头的孩子们取笑和捉弄的对象。
每天,都要遭到一次又一次言语上的暴力和心理上的折磨。
直到有一天,爸爸帮旺达转学。
旺达,只是想拼命融入女孩的群体,看见大家都围着穿着鲜红漂亮裙子的塞西莉,赞美和夸奖她,没有一个人注意她,也没有一个人和她说话。
她也渴望得到同龄同学的注意,渴望和她们交朋友,可即使她挤进去,也没人理她。
于是,她贸然触碰了佩琪,对她说“我有一百条裙子。”
当佩琪夸张地让她重复一遍,她坚定地重复了“我有一条条裙子,全都挂在我的衣柜里。”
所有人都听到了,但引起注意的结果不是得到朋友,而是被嘲笑和背后奚落。
佩琪的“跟班”马蒂埃,和旺达类似,穷人家的孩子,穿着佩琪给的旧衣服,扮演了沉默的角色。
因为佩琪是班上最受欢迎的女孩,而且她和佩琪是朋友,她不愿意失去佩琪的友谊。
如果她和佩琪不再是朋友,她害怕别人都知道她穿的是佩琪的旧裙子,她更害怕佩琪和同学们像对待旺达一样嘲笑、戏弄她。
所以,当旺达被欺负时,虽然马蒂埃不赞成,她也选择了沉默。
但是沉默就是默认,是从行为上的认可和放任。
马蒂埃虽然间接成为“帮凶”,但也要承受自己选择的代价。
当旺达转学后,马蒂埃始终不安,非常后悔,因为自己当初的胆怯,没有勇敢站出来为旺达说话,没有阻止佩琪继续嘲弄旺达。
马蒂埃去山上找旺达、给山上的邮局寄信,希望得到旺达的原谅,她在寻找和解,可是旺达却再也见不到了。
让我想起了初一时班上一位短发女孩,瘦瘦的,成绩很普通,没有奇怪的名字,却成为一群人捉弄的对象。
上课起来回答问题,被人踢掉凳子,下课被人围着捉弄拽头发,捉弄她的人总是赶也赶不走,甚至向老师告状,也只换来更多的欺负。
我曾经也是那个像马蒂埃一样沉默的旁观者,没有去阻止,也没有去帮忙,甚至害怕接近她,担心自己成为和她一样被欺负的人。
直到有一天,同样的事确实发生在自己身上。
一天早上,当那个从小学一直同班到初一的发小男孩找我抄作业时,我拒绝了,紧接着,就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一拳砸在了额头。
然后,无论上课站起来回答问题,还是下课,总是伴随着难听的侮辱谩骂,男孩和他降了一级同班的姐姐,趁我低头写作业的功夫用火柴点燃火苗烧我的头发。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第二天开始,班上没有一个人再和我说话、再敢接近我,从此我成了被全班孤立的对象,包括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住我家对面的女孩,也站在了孤立我的人中。
直到,转学的那一天。
从校园大门出来,那个好朋友跟着跑出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哭着说“XX,我不是故意的,他们威胁我,要是谁敢和你说话,就欺负谁。”
我也没忍住眼泪哭着对她说:“我不怪你,我知道你们是被威胁的。”
转学以后,也搬家了,再也没有机会见过面。
“一百条裙子”里面的旺达仿佛是我,因为我也曾被欺负和孤立。
马蒂埃仿佛也是我,因为我也做过沉默的旁观者。
虽然再没有见到旺达,但旺达送给马蒂埃的精美的“裙子”,却挂在了马蒂埃的心里,马蒂埃从那件礼物上知道旺达喜欢她,也原谅了她,她的心很宽慰。
我也很庆幸,还好当时及时对好朋友说不怪她,她一定和马蒂埃一样心里得着了安慰吧。
看到豆瓣书评中一个读者的留言,分享了他同事的二年级女儿,成绩在班上很优秀,只是稍微安静、害羞,想着女儿不可能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结果,在一次家长英语公开课的分组中被孤立了,没有一个组接纳他的女儿,甚至他女儿尝试了好几次加入两个组,都被拒绝,直到老师介入,才勉强进入一个小组。可是进去后,却一直战战兢兢、畏畏缩缩,想发言却不敢发言。直到结束,问女儿时,女儿眼泪汪汪地说出来,他才知道。原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女儿就开始被全班孤立,如果不是这次英语公开课,他都不敢相信,自己优秀的女儿会忍受了那么久。后来,班主任干预过,但好了没两天,又回到了从前的老样子。没办法,那位同事只好给他的女儿转了学。
《一百条裙子》中的波兰爸爸给旺达转了学,豆瓣读者的同事给他女儿转了学,父亲也是给我转了学,好像最后都只能以转学告终。
但是,如果班上的每个马蒂埃,都可以不再沉默,不再被动地当帮凶,是否结果又会不一样呢?
那个初一时被欺负的短发女孩,欠你的道歉,对于你已经受到的伤,只是亡羊补牢。
如果在你被欺负的时候,我不再沉默,这应该是我能送给你的最好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