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是谁第一个提出来的 谁提出了正能量的定义

最初的正能量是谁提出来的?

最初的正能量是山木培训的老板宋山木提出来的。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正能量可以引导人们有积极向上的三观。

延伸阅读

质能公式:E=mc²

我们习惯上用公式 E=mc² 来表示质能等效(尽管不太精确),其中 c 代表光速,约为每秒 300000 公里,E 是静止物体所含的能量,m 是它的质量。质量 m 所含的能量等于这个质量乘以光的巨大速度的平方,也就是说,每单位的质量都含有巨大的能量。

根据这个公式,能量不可能为负,也就是不应该分正负。

 

那么,现实中,尤其是舆论环境中,“正能量”和“负能量”之说从何而来?

有人说是那个叫宋山木的强奸犯发明的。山木培训机构的老板宋山木,经常盯上感情上失意的女青年,强行发生肉体关系。他向受害人说人家身体里有负能量,他释放自己的正能量,帮人家中和一下。宋山木,还有一个传奇:连续多年在央视春晚露脸,每年他都在观众席里,镜头总是会有那么几秒对着他。于是,全国人民连续很多年都可以在央视里看到满脸络腮胡子的宋山木,满面笑容地拍着手传播“正能量”。

是不是很酸爽?

 

 

个人浅见,喜怒哀乐都是人的情感的自然表露。古人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方面可以理解成人生不如意的人大概占八九成,一方面也可以理解成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大概占到百分之八九十,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洞房花烛,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很多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那种幸福的感觉往往稍纵即逝。

喜乐可以有,怒也可以有,尤其是受到伤害和侵犯的时候,哀也可以有,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庄子,老婆死了还在那里唱歌。有时候,愤怒也会给人以力量,让人奋进,符合当今社会“正能量”的范畴。

另外,虚荣、嫉妒什么的,本身也没有什么问题。虚荣是人的追求,嫉妒也是人的一种情感,这两样基本上人畜无害。

痛就是痛,苦就是苦,如果一定要强颜欢笑,那笑容应该是僵硬的,扭曲的,分明就是一个大大的“囧”字。

“汉语盘点2013”揭晓 “正能量”当选年度国内字词。此后,中国的舆论风向变了,神州大地处处青山绿水,处处人民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