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有哪些(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五个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里对其利害关系人应付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

  利害关系人是指所有可以影响、或会被企业的决策和行动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团体、母公司或附属公司、合作伙伴、投资者和股东。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基本理论?

是企业责任管理的主体性内容,即企业自身组织建设、管理价值和管理精神等。一般来讲,企业社会责任的变革与企业组织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是企业责任管理的客观效果评价,即要根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客观评价这种管理活动的效果。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提出来哪几项社会责任?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国学者以及组织机构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卡罗尔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从下往上共包括四个方面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乃指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对雇员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责任、对所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以及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

企业承担责任有哪几种典型的观点和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理论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层次责任理论和利益 相关者理论。

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企业对社会负有责任是一个核心的商业原则 但对于社会责任的具体内涵有着不同的看法。

层次论的代表人物卡罗尔 Carroll 主张 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 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之外,由企业判断和选择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是哪几项社会责任?

最为广泛接受和最常提及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当属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卡罗尔提出的“金字塔”概念。卡罗尔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特定时期,社会对企业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企业自行裁量(慈善)的期望。

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反映了企业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的本质属性,也是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但不是唯一责任。

法律责任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权利,同时也要求企业在法律框架内实现经济目标,因此,企业肩负必要的法律责任。

伦理责任

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中都隐含着一定伦理规范,公众社会仍期望企业遵循那些尚未成为法律的、但却是社会公认的伦理规范。

自行裁量的责任

社会通常对企业给予了一些没有或无法明确表达的期望,是否承担或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完全由个人或企业自行判断和选择。这是一类完全自愿的行为。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流程所涉及的要素,一般一个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大致应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是指为服务和促进企业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而建立的组织机构与运行程序,其组织结构通常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2、企业社会责任日常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日常管理体系,是指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融入企业运营全过程和日常管理,完善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管理要求与行为守则。

3、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独立、相互补充的一些社会责任指标所组成,主要是用于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绩效来进行评价而提供的一套完善、系统的工具和标准。

4、企业社会责任业绩考核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业绩考核,是指对公司整体、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员工个人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和结果符合职责要求和考核目标的程度进行具体评价与奖惩安排,旨在建立促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5、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是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程序,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渠道,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必要的信息,并且接受利益相关方监督和管理的运作体系。

通过建立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信息披露渠道,向利益相关方完整、准确、及时地提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各方形成共识,赢得信任,建设和谐的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6、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能力,是指企业实现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或职责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意愿。每个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明确自己对社会责任管理应尽的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并积极地做好它,整个组织管理体系方可有效运行,这就需要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整体能力。

三大代表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三个研究流派的基本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

古典学派认为,从整体社会效率的视角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一个社会范畴内的概念,属于政府的责任而与企业界无关。

利益相关者流派则认为,企业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系列多边契约的集合,基于契约公平,企业要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来履行多元化的利益相关者责任。

而战略流派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当根据不同主体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影响程度的变化,战略性地采取社会责任行动来构建和维护企业的竞争优势;此外,战略流派还特别关注了媒体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作用。

三大代表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是什么?

从研究文献追溯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一词最早起源于美国,但英国人谢尔顿(Oliver Sheldon,1923)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有三大理论比较有代表性。

第一,主流经济学家的传统观点(Classical Views)

早在40多年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1970)在《纽约时报》杂志上撰文指出:“企业仅具有一种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法律或者伦理习俗的社会基本规则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确实,后来有不少研究文献试图证明企业追求社会责任与利润目标之间是相互排斥的。

  弗里德曼相信,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的著名逻辑),会促使企业追求私利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并引向和谐(一般社会福利)的最终结果。因而,任何企业都私利地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最终会达到市场的一般均衡(或言效率)。所以,企业社会责任仅局限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并没有什么错误,恰恰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尽管弗里德曼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著名观点是有缺陷性的,但其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

第二,利害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

“利害相关者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是与相互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雇员、顾客、供应商、债权人、政府和社区)相互联系的一个结合体,它有责任和义务为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创造财富。所以,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要为股东谋求利润最大化,而且也要为其他的利害相关者创造有益的利益。

  自从爱德华·弗里曼(Ed Freeman,1984)在《战略管理:利害相关者理论研究》一书中普及了利害相关者思想的概念后,利害相关者理论开始被广泛传播。早期的利害相关者理论是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种有用工具。之后,许多研究文献将利害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联系起来,企业的环境被视为是改善企业与其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后来的许多研究又深入地试图建立起企业的“社会”与经济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认为企业的“社会”表现应当是与其经济绩效相关的。

  由此,企业社会责任被视为是企业对待利害相关者的一种行动,利害相关者理论也成为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当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种理论。

第三,三重底线理论(Triple Bottom Lines Principle)

“三重底线”最初由埃金敦(John Elkington,1995)杜撰的一个术语,直到他的《用叉的加勒比人:21世纪企业的三重底线》(1997)一书问世后,这一术语才被广泛接受。事实上,“三重底线”这一基本概念的产生也与早期生态与环境思想密切相关,如布莱敦兰德报告(1987)和里约热内卢环境及发展宣言(1992)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