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无迹”是什么意思?
“善行无迹”原出于老子《道德经》:“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行无辙迹”原意是:善于行走的人从来不会在走过的路上留下太多任何脚印。
随着老子:“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逐渐将“善行无辙迹”中的“善行”演变为友善、大爱、助人的友善的行动,善意之举。“善行无辙迹”的意思也就逐渐的演变为:“行善的人,总是不求彰显、不求扬名、不求立功的,也不在乎是不是能够留名,纯粹是随着本心的善意之举”。
“善行”其实很简单,并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面对人或事情:宽容一些,豁达一点,少一点得失计较,看轻看淡一些名利,少一些心机,放下自我,玉成他人……都是善行的充分表现。
“无辙迹”,由不留下痕迹,逐渐演变为“善行”之后,不张扬、不外传、默默无闻,不求立功,不求扬名,
“上善若水,上善万物而不争”,最上乘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置聚无形,总能无声无息地渗透到生活的所有缝隙,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善行无迹,恒德乃足”,是最高境界的“善行”,似一场融化的雪,无声浸润人的内心,并在人与人之间,搭起一座有爱、大爱、助人的沟通的桥梁。
“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种“恶行”不是表面做文章,不是公开行善,暗地为恶,而是不论人前人后都在作善事,。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这是对“善行”最为朴实无华的解释。为善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名声,只是热衷于“善行”,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是善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不会堕入伪善的“善行”。
道德经善计不用筹策?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无瑕(xiá)谪(zhé)②;善数不用筹策③;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④;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⑤。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⑥。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⑦。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⑧。
【注释】
①辙迹:车子在泥土的路上走过,车轮辗过留下的痕迹。
②瑕(xiá)谪(zhé):缺点,毛病。
③筹策:古代用竹制的计数的器具。
④关楗(jiàn):关锁门户的器具。
⑤绳约:用绳子捆起来。
⑥袭明:聪明不外露。袭,掩藏。
⑦资:借鉴。
⑧要妙:精深微妙。
【译文】
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说话的人,不会在言语上留下任何破绽;善于计数的人,不用筹码也能计算;善于闭守的人,没有门闩别人也无法把它打开;善于捆缚的人,不用绳结别人也无法解开。所以有道的人经常善于做到人尽其才,因而他眼里绝不会有无用的人;经常善于做到物尽其用,在他眼里绝不会有无用之物。这叫作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尊重善人的指导,不珍惜不善人的借鉴作用,即使自以为绝顶聪明,其实也是大糊涂。这实在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导读】
人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善于处无为之政,符合于自然,不必花费太大的气力,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圣人常常能够以道救人、以道用物,才能做到无所遗漏,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所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依道而行,否则仅逞些眼前利用的小智慧,只能陷入大迷糊。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什么意思?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意思:
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的人也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老子曾经说过:“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
[解读]
善于行事之人,做事无为自然,不会留下痕迹,让人琢磨不透;善于言谈的,沉默寡言,言而无过,让人抓不住把柄;善于谋划的人,不露心机,却能运筹帏屋,使对手摸不清底细;善于关闭的人,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善于挽救人,所以人间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世上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藏而不露的聪明智慧。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的人也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所应该作为借鉴的人和事的人,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世上最糊涂的人。这样的道理是精深微妙得很呀!
善者不善者之师出处?
出自《道德经》第27章节
◆◇◆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②,无瑕谪③;善数④,不用筹策⑤;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⑥;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⑦。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⑧。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⑨。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⑩
道德经讲付出不求回报的原句?
原句为:善行无辙迹。——《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释义】真正的善行是没有痕迹,不图回报的。善意的付出不是交易,不应期待相等的回报。别斤斤计较,要付出便要付出得心甘情愿。要让别人肝疾,而不是要人感到内疚。老天爷很公平,有付出一定有回报,只是回报不一定来得如我们所预期,因此无所求的态度才最健康。
老子认为在为别人付出得时候,不应总惦记着别人的回报。期盼回报的付出不但狭隘,而且还会失去助人的本义,让原本高尚的行为蒙上了一层势力的阴影。
道德经27章原文和译文?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无瑕(xiá)谪(zhé)②;善数不用筹策③;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④;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⑤。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⑥。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⑦。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⑧。
【注释】
①辙迹:车子在泥土的路上走过,车轮辗过留下的痕迹。
②瑕(xiá)谪(zhé):缺点,毛病。
③筹策:古代用竹制的计数的器具。
④关楗(jiàn):关锁门户的器具。
⑤绳约:用绳子捆起来。
⑥袭明:聪明不外露。袭,掩藏。
⑦资:借鉴。
⑧要妙:精深微妙。
【译文】
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言谈的人,不会在言语上留下任何破绽;善于计数的人,不用筹码也能计算;善于闭守的人,没有门闩别人也无法把它打开;善于捆缚的人,不用绳结别人也无法解开。所以圣人经常善于做到人尽其才,因而他眼里绝不会有无用的人;经常善于做到物尽其用,在他眼里绝不会有无用之物。这叫作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尊重善人的指导,不爱惜善人的借鉴作用,即使自以为绝顶聪明,其实也是大糊涂。这实在是精深微妙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