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教务处(东莞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兰善红:课研工坊——一种新型的产教融合模式)

东莞理工学院教务处
2019年11月16-17日,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年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22个慕课联盟以及高校、企业的1200余名代表参会。大会由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主办,中教全媒体、我国22个慕课联盟类组织承办。东莞理工学院教务处兰善红处长以“课研工坊—一种新型的产教融合模式”为题作了精彩演讲。

东莞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兰善红
现场精彩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课研工坊:一种新型的产教融合模式》。我的汇报分为课研工坊的缘起、课研工坊的创新模式、东莞课研工坊的具体实施内容和初步合作成效四部分。课研工坊的缘起
关于“金课”建设,相信很多高校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我们学校在去年也发布了《东莞理工学院2025行动计划》作为我们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方针,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来进行。《东莞理工学院2025行动计划》对我们的工作作出具体要求,要建成一批国内一流的专业、课程、教材、协同育人平台(包括500门左右的专业优质课程,300门示范性专业核心课程);造就一支潜心教书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产教协同育人、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保持国内同类高校领先水平;形成有力支撑高水平理工科建设的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争当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排头兵。那么“金课”该如何建设?初期阶段,我们和很多高校一样,也遇到了困难。对管理部门来说,跨部门协调难,沟通成本高,教务处想建金课,如何推动老师们来建课?;对老师们来说,老师有内容也有经费,但不懂技术;对学生们来说,各个老师所使用的APP不一样,自主学习数据分散,学习管理不便,也有困难。这个情况下,有些高校就会找第三方公司来合作,但这也会产生一些问题。首先,高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组织壁垒,其次,产教协同还缺乏有效载体支撑,这些导致企业等优质教育资源难以与高校资源有效整合。基于以上种种,我们东莞理工学院提出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学生的“学”的转变,引入了课研工坊。2016年9月,由东莞理工学院和北京文华在线教育以校企合办的方式共同创建的课研工坊——数字化课程中心,落地松山湖校区图书馆5楼。为什么要建设数字化课程中心?马宏伟校长指出,大学的产品是课程,课程的品质也是老师最有控制权和决定权的,建立课程中心是要协助老师们提升课程的品质。课研工坊的创新模式
课研工坊是文华在线面向高等院校提供驻地运营服务的产品品牌,是一种创新的产教融合模式,从课程设计到拍摄制作,再到帮助老师们运用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课研工坊都可以为院校提供课程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如何进行一流课程的建设靠高校自己摸索需要花很长时间。课研工坊的发展形态和内容随着产教双方合作的深入不断演化升级。另外,课研工坊的模式还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课研工坊是内嵌在校内的机构,实行服务化运营。同时,课研工坊虽是东莞理工学院和文华公司共同建立的,课程中心在校内办公但其运作模式是企业化的运作模式,机制非常灵活。那么,课研工坊里的产教融合分工协作是什么?高校在硬件方面搭建创课空间、录播室和智慧教室;软件方面则实行教改制度、制作课程建设标准和制定教师鼓励政策等等。而数字化课程中心则通过教学管理平台提供管考评研、数字化学情分析,提供教学设计、课程录制与制作和微课视频呈现等等来实现课程建设的数字化。我们东莞理工学院课研工坊模式是学校从上到下,top一down,从政策、规划(计划)、经费支持等驱动,具体而言表现在创课空间建设、教师赋能培训和项目课题支持;课程中心是至下而上,以优学院教学云平台为基础,课程数字化为路径,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为目标,校企共同创造教学新生态环境,具体而言表现为数字化课程制作(互动教材)、混合式学习设计和优学院SPOC平台搭建。东莞课研工坊的实施内容
在课研工坊里,我们具体能做哪些事情?首先是我们可以构造教师“创课空间”。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经过一年的筹备,2017年9月份我们的办公室在图书馆正式挂牌成立。我们有办公区、演播室、教师交流区等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师创课空间。创课空间可以帮助老师完成课程设计,开发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提供成熟的创课体系和最新的微课和慕课的制作技术。学校教师开展“创课”行动,解构、重构课程内容,打造教学发展新范式。两年时间,在数字化课程方面,我们已经完成了40门的数字化课程开发,正在建设28门,准备建设38门,未来我们将有106门以上的完整的在线课程。课研工坊帮助深入开展混合式学习服务。课程中心提供优学院教学云平台,支持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推动教学改革;学校提供通畅的网络环境,出台政策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应用教学信息化技术, 提升教学效能。我们为学校定制设计了优学院平台网站门户,网站上已经上传了162门校内spoc,有一大部分是我们学校老师自主将课程资料系统整理成在线课程的体系,有一万多名在校学生和五百多名教师用户。课研工坊推动教改相关政策文件出台,近两年我们学校接连出台了《关于公布2017年度“翻转课堂”示范课程项目立项的通知》、《关于2017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的公示》、《关于组织申报2018年第二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通知》、《关于申报在莞工优学院平台发布在线开放课程的通知》、《关于东莞理工学院2018校级质量工程立项的通知》和《关于开展2019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等等。数字化课程中心还对教师发展做出支持。依据教育部最新的政策要求,协助策划系列专题培训活动;汇聚课程建设相关领域内的校外专家、名师,建立专家资源库(课程思政、新工科、外语、教学信息化等方向);协助建立教师发展序列在线课程体系;协助提供教学信息化素养系列技术赋能培训及实施(混合式教学、MOOC建设、微课摄制、教学PPT设计等主题);协助支持莞工名师工作室、提炼教学案例等系列工作。同时,课程中心还协办教师赋能培训活动。开展“金课”建设教师教学赋能培养训练营四场,训练人次350+、开展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训练营专项培训活动五场,培训人次300+、开展教师教学信息化素养提升培训活动,培训人才1000+人次、开展东莞区域新教师教学PPT系列培训活动10场,训练人次500+。初步合作成效
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初步合作成效。首先,在2018年5月24日,东莞理工-文华数字化课程中心被评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案例” ,这在全国仅有20项。第二个是在广东省教学信息化评比中,我们多个信息化教学案例及美术、物理、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微课获得奖项。第三,我们在校内混合式模式及教学案例探索层面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校内涌现了一批“混合式教学先行者”,初步总结归纳了一下:主要有掌握学习模式、技能训练应用模式和研究探索模式。掌握学习模式适用于公共基础课程,因为这些课程的知识体系比较稳定,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在课堂讲授重点难点,课后布置一些作业;技能训练应用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工科方面的实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与技能。先让学生通过课程中心去预习,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就不用从头讲到尾,课堂上只讲重点,省下的时间就可以做一些具体的实操,这为我们的案例教学提供了可能。课后就是数据和场景的分享。技能训练应用模式我们主要运用于设计基础、实验课和应用写作等课程;研究探索模式适用于环境监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语言程序设计等专业基础课,这类课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目标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创新能力。我上课的时候也是让学生在课前先预习一次,学生有没有预习我是可以看得到的,课堂上利用15-20分钟先讲讲课程重点,课后再布置一些大的实际项目给他们做。但是这些的前提是什么?前提就是我们建立了课程中心,没有课程中心是没有办法做的,我们这个也算是一个新的模式。同时,我们课研工坊的建立也起到了一定的区域性示范效应,2018年,共有17所院校来我校参访交流,2019年到目前为止也有12所院校来到我们的课程中心交流考察。其中包括北京科技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省内外高校,还有华为云亚太地区、新加坡科技工商协会等海内外企事业单位。最后的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点我的感想。课研工坊“金课”建设得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作为地方型本科院校,可以引进校外优质MOOC,在本地平台生长,课程更新迭代升级;建设校内SPOC课程,全校课程体系化建设,教学数据积累沉淀;同时推进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联动,教师和学生紧密连接,助力课堂改革,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同时提升教学效能,对在线课件、作业、网考、论坛,课程过程化管理,帮助老师减负提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以上是我粗浅的一些思考,谢谢大家!(演讲整理:中教全媒体 辛昀瑾)温馨提示
如需下载东莞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兰善红演讲PPT,
请登录中教全媒体校企对接平台 (电脑版) 进行下载
网址: http://www.xiaoqiduijie.com
相关链接
现场 | 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年会11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联席会年会 | “联盟风采与经验交流、说课环节”现场报道
中教全媒体是教育科技行业全媒体机构;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的媒体运营机构。中教全媒体肩负传媒使命,通过传媒力量推动教育科技事业发展;通过传媒优势把教育科技理念、成果面向世界传播。中教全媒体拥有专业媒体、理事会、年度大会、会议培训、校企对接平台、公开课、招生服务、公关传播、社交网络等全媒体服务平台。

 觉得不错请点好看 

东莞理工学院教务处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