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别离》到《小欢喜》,教育题材热门背后是舍得为教育花钱的父母们

“出国留学还是直面高考”这个问题在电视剧《小别离》热播时期引起了无数讨论,如今这部电视剧的姊妹篇《小欢喜》能引起同样的热议度吗?
(截图来自微博视频)

昨日,电视剧《小欢喜》发布了首支“高考誓师”片花。继《小别离》掀起中考话题狂潮后,《小欢喜》又以“高考”这一话题为引,来呈现父母和孩子在面对高考时的焦虑。
除此之外,出品方柠萌影业称此后还将打造关注幼儿教育的《小舍得》,构成“教育系列三部曲”。
教育类的题材,仿佛成了热门题材。
01
教育类题材成热门
事实上,从最初的《虎妈猫爸》到后来的《小别离》以及前段时间上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和最新上映的《嗝嗝老师》,与教育相关的各类影视作品总是很容易引起大家的讨论。
2016年热播的《小别离》,播出期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掀起了教育、亲子、民生等话题的讨论热潮,获得了各年龄层观众的一致好评。
根据CSM35城数据显示,播放期间《小别离》连续11天收视夺冠,凭借超高的话题性登顶微博热门话题24小时榜一位,两个主话题词的阅读量累计达到11.8亿,连续3周登上豆瓣热门电视剧榜单,豆瓣评分目前为7.8分。


《小别离》更是在第3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上斩获了“优秀电视剧”大奖。
而同样以教育为主题,聚焦择校的印度电影《起跑线》在国内上映后也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首日票房达到2127.1万,累计票房2.1亿。
影片中的学区房、进名校难,尤其贫困生进名校等接地气话题,引得很多中国家长也有诸多感慨,片中老师突击家访和到学校通宵排长队报名等现象,戳中了不少中国家长的隐痛。
豆瓣下走心的评论,也能看出这样教育类题材的好电影让观众们颇有感触。


轻松收获高居不下的讨论度,“教育”成了影视剧里吸睛的利器。毕竟为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02
剧情源于生活
电视剧《小别离》里,主角方朵儿和张小宇在出国前报了出国留学补习班,一小时800,一天下来8000元,在出国之前,大大小小的花费就是近20万。
美国的中学教育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私立中学占20%左右,又分为走读和寄宿,因为外籍的身份,中国学生基本上会选择进入私立寄宿制中学,一年的开销大概在三四十万。
而这样的“剧情”可以说是完全的写实派了。
从影视剧的讨论中我们也能发现,越来越多家长愿意花费巨款送孩子出国,而且学生出国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小学初中出国已经成为教育热潮。


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出国留学总人数首次突破60万,相比上一年增长11.74%,反映出现在家庭愿付更多成本帮孩子开阔眼界。有27%的家长愿意每年花费10-25万支持孩子出国留学。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3年,美国共向计划前往美国高中接受教育的中国中学生发放了31889张学生签证,而在2005年仅为639张,8年里涨了50倍,并且该数据还在不断攀升。
如果选择不出国,留在国内读高中考大学,花费也不少,在电视剧《小欢喜》中为高考而花大价钱上培训班的剧情也体现了这一点。


根据新浪发布的《2017高三家庭教育消费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用户中,43%的家庭高三花费超2万,其中8%的用户家庭花费更是高达5万元以上。
在高考辅导的费用投入上,家长往往是最舍得花钱的。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以1万元为分界线,48%的家庭花费1万元以下,52%的家庭花费1万元以上。其中更有20%的家庭花费在2万元以上,整体付费水平较高。随着新高考全面铺开,个性化辅导需求将增加,高考辅导获将迎来消费升级。
高考志愿填报依然是用户非常看重的项目。志愿填报花费主要集中在三大类:买书、买卡、找专家。在付费的用户群体中,有36.3%的用户选择了找专家一对一报志愿,44.6%的用户选择了购买填报志愿的数据卡,63.2%的用户会购买填报志愿的相关书籍。
除此之外,在购买专家一对一的用户中,40%付费5000元以上,其中12%更是付费高达1万元以上。
今年夏天在微博火了的文章《花费近6万, 妈妈给孩子报了11个暑期培训班》,实际上可以看作当下年轻父母教育消费的缩影。
随着80后逐渐成为父母,他们在消费理念上与70后父母完全不同。教育消费主力军80后,舍得为教育掏钱,且学历越高的家庭越舍得。
03
舍得花钱的父母
新浪发布的《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显示,中国家庭非常舍得在教育上花钱,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30%的家长愿意支付超出消费能力的学费。
辅导班是教育支出的重头戏。43.06%的受访家庭中,辅导班在教育消费的占比最大。虽然线下辅导仍然是辅导的主流形式,线上辅导班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调查结果表明,40%的用户在线上教育花费已经超过5000元,覆盖用户不管是性别、职位、年龄都在不断扩充中。
家庭消费方面,妈妈占家庭教育消费主导权;51.24%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消费比家庭其他消费更重要。
50%的家长每年为孩子在线上教育花费1000-5000元,其中学龄前和大学阶段支出尤为突出。
幼小阶段,学前教育消费占家庭年收入26.39%。在这其中,接近9成孩子上过辅导班,家长报班主要考虑孩子兴趣身心健康发展,超过9成家长也在在线教育App上花过钱。
幼儿园花费0到5000元的家长占比超过60%,早教费用基本和学费持平,56%家长在早教费用花费也是占5000元左右。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显示,11.1%接受过高等教育的80后新中产,每年40%以上的收入用于下一代教育,20.5%的教育开销达收入的30%-40%。
除此之外,二胎政策的开放,正为教育消费带来新的市场,中国家庭的教育消费面临升级。《白皮书》显示,学龄前儿童家长二胎意愿强烈,49%学龄前儿童的父母想要二胎。另外,孩子已升入大学的家庭中,仍有11%的父母想要二胎。
除此外,在家长获取教育资讯的途径中,网络是最主要的渠道。近七成家长通过网络获知教育信息,其中,微信和QQ家长群是最主要的网络信息渠道。但在学习辅助工具的选择上,传统纸质资料仍是学生家长教辅的首选,但教育类APP的受欢迎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旺盛的需求直接拉升教育培训行业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教育公司融资案例共发生226例,不乏亿元级融资。
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自2012年以来,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基本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即使在2015年降至21.4%后也能够快速反弹,在2017年攀升至51.8%的新高位,相应的市场规模达到298.7亿元。
众多以成人教育起家的教育产业也纷纷向K12教育转型,例如新东方、51TALK等。

精彩回顾

86版西游记作曲人起诉电影《女儿国》,被改编40多次的“西游”口碑还好吗



进博会特写丨一个美国商人眼里的中国消费升级



6000多首K歌下架,你还愿意为KTV花钱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