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 (很珍贵哦)《先秦诸子选读》情景式默写 及答案 )

先秦诸子选读
《先秦诸子选读》情景式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孟子主张教民的措施的句子是: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0.《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1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13.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14.庄子在《逍遥游》中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7.《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而达到这种境界的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8.《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1.《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2.《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异曲同工之妙。
23.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勉。
24. 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25.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孟子主张教民的措施的句子是: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0.《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1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13.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14.庄子在《逍遥游》中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7.《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而达到这种境界的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8.《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1.《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2.《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异曲同工之妙。
23.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勉。
24. 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25.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论语·子罕》中形容颜渊对孔子之道赞叹的两句是:             ,            。   
2.                   ,                 ,是知也。《论语·为政》
3. 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                 ,               。
4.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述而》
5. 《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                 ,               。
6.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所向的句子是:                 ,               。
7. 知人者智,             。胜人者有力,             。             。强行者有志,                ,死而不亡者寿。
8.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庄子·让王》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             ,            。
2.                   ,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3.                  ,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4.乐民之乐者,                  。忧民之忧者,            。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5.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              ,。 爱人者,人恒爱之;              ,             。《孟子·离娄下》
6.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对“大丈夫”是如何要求的:              ,                    ,                    。
7.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中意思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的句子是:                 ,                  。
8.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             ,            。
2.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             ,            。
3. 岁寒,                     。《论语·子罕》
4.得道者多助,                  。             ,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下》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            。《老子》第二章
7.                   ,多易必多难。                ,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8. 庄子提出了逍遥自由,无所待的最高境界是:             ,               ,                。
9.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10.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答案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 于我如浮云。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知足者富,不失其所者久。
8.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3. 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4.民亦乐其乐,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5. 君子以仁存心,有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 。
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细。
8.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2.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5.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 夫轻诺必寡信,是以圣人犹难之。
8.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9.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10.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

先秦诸子选读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