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是多少岁(耄耋之年的赵希达老师)

耄耋之年是多少岁
耄耋之年的赵希达老师
 
  赵希达老师九十岁了,昨天和高中同学去给他祝寿了,感慨很多,就说说赵老师吧!
   古人把九十岁的老人称之为耄耋之年,从象形文字而言,“上老下毛”“上老下至”都是说人到了极老之年,形容年纪十分大了,这出自曹操的《对酒》中的“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人活到九十岁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我不得而知,但我见过了太多高龄而不能善终的老人,长期卧病在床、久病无孝,老年痴呆,让我对高龄其实是有一种恐惧的。
  九十岁的赵希达老师的状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还能依靠拐杖行动,当我们三十年前的学生向他问候时,他大都能记起来。

  要以中年人的思维来要求一个九十岁的老人能记起曾经的一切是苛刻的,但我们依然和老师回忆了曾经的学生时代。
  34年前的赵老师也已经55岁了,比我们现在的年龄稍大一点,但那时的赵老师激情和热情就像一个刚刚参加工作三十出头的年轻老师,我们这一帮刚刚文理分科后的文科生就遇见了带语文的赵老师。
  初遇赵老师是什么场景我一点没有印象了,倒是王文升同学在酒酣之后惟妙惟肖的模仿秀让我记起来赵老师曾经的课堂。
   赵老师的语文课是很有激情的,也是要求严格的,所以上赵老师的课你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要必须同步进入他的那种激情氛围中去的,开小差是会被随时被“羞辱”的。
  现在和同学们回忆起那时赵老师的语文课的片段,就像在讲段子一样:
  段子一:
  某同学上课开小差,赵老师讲到鲁迅的《祥林嫂》,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读课文的一段“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时,一转头看出来了某同学的走神,于是出其不意的叫起来了某同学,问他:“乌裙”是什么意思”,某同学毫无准备,仓促之下,脱口而出:“乌裙就是没有穿裙子”的意思,这样的回答当然课堂上一片笑声,赵老师温怒说:“你看你思想龌龊吗?”,某同学依然茫然不知所措,心想:你们笑什么,我又龌龊了什么?
  下课之后,某同学看了课文才知道“乌裙”的意思,但他不好意思说:“我听成了无裙了”,我们调侃他说:“你大概是昨天晚上熬夜读了《少女之心》,脑子里想的是没有穿裙子吧!老师说你思想龌龊一点不亏你。
   赵老师上课很讲究预习课文,上课之前一定要叫学生上来读生词,这是我们最害怕的一个环节,但我们还总是抱着侥幸心理,以为50多个同学总不至于那么巧叫到我吧!但奇怪的是,赵老师好像总是知道谁预习了谁没有预习了一样似的,每次叫的总是那些没有预习过的,每当我预习好了准备的足足的满怀期盼希望赵老师叫到我时,总是不叫我,相反,如果你没有预习他总会盯上你,后来当过老师后才知道,当你面对几十双学生眼睛时,他躲躲闪闪的眼睛早就暴露出了内心的恐慌。
  段子二:某同学没有预习,赵老师上课前,把生词写在黑板上,叫同学来读,某同学有幸被叫起来了,黑板上有一生词曰“尴尬”,某同学不认识,凭着多年来混迹江湖的“识字先识半个字”的经验,小声试探性的读作;“监介”,赵老师说:自信一点嘛,大声一点嘛。某同学就大声的再重复了一遍于是同学们笑了起来,赵老师说;“你看你尴尬嘛,脏再读”,某同学不知所以然,依然读作“监介”,赵老师也笑了起来。
  好多年以后每当同学聚会。这些段子都会成为我们相互调侃、回忆学生时代的记忆,“你看你“监介”吗,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好像又回到了中学时代,回到了赵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从“监介”中找到了那一份同学的亲切和回忆。
  上中学时,我总是很不自信,但自尊心却很强,那时我其实是不这么太喜欢上语文课的,起因是因为赵老师的一篇作文,赵老师的作文课总会对学生的作文几乎都点评一遍,但写的好的总是泛泛而过,对写的不好的总是大加评论,大概是文人特有的习惯吧,这评论未免带有很多的‘文化味’的一些刺激性语言。
  记得有一次的作文题目叫《我的老师》,我写的就是赵老师,为了给赵老师留个好印象,于是我就用尽好词大加吹捧赵老师,以为这次赵老师会表扬一下我,但等到点评作文时却被赵老师大骂一顿,原因是,我把作文里的“酒肉朋友”写成了“狗肉朋友”,其实我以前一直是这么认为,而用这个词的,我的原意是我愿意和赵老师跨越年龄差别,师生之别成为莫逆之交,而不是所谓的酒肉朋友,但这酒肉朋友成了‘狗肉朋友’意思就大不一样了,赵老师看起来很生气,还让我写了检查,我很是忿忿不平,不就是写了个错别字嘛,至于吗?于是后来就不怎么太喜欢上赵老师的课了,多年以后我慢慢才意识到,大概是赵老师误会我了,小知识分子特有的敏感导致伤自尊了,赵老师可能认为我这‘狗肉朋友’大概是讽刺他没有知识的意思了,两个自尊心都强的人一次错词导致了一场大误会。
  后来大概是赵老师看出来了我在他的课上的消极状态,于是给我父亲说了一下,我觉得他告我一状,于是心里更加的消极了,直到有一次作文点评课上他竟然表扬我了。
  那次的作文大概是改写一片文言文成白话文,文言文的原意大概是说一位书生做梦在天上神仙那里转了一圈的意思,那次我改文章时,起了一个名字叫“游仙惊梦”,于是得到了赵老师的大加赞赏,更是和李渔的《游园惊梦》联系起来,于是乎我很是高兴,慢慢的喜欢写作文了,也喜欢上赵老师的课了,后来想想我那篇作文其实写的很烂,不至于让赵老师那样的表扬我,赵老师大概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挽回我们之间的误会,这也是两个两个自尊心都强的人之间挽回面子的另一种的方式吧!所以这才有了我现在写文章的一点积累和底子吧!

  其实想想当个老师真不容易,也许你无心无意的一句话会影响某一个学生对你的印象,从而导致他对你带的这门课的兴趣,也许会影响他的一生,好的老师就是像赵老师这样既要批评你,也要找回你的自尊。
   我们班那个时候城里的学生和乡下的学生大概各一半,那个时候城乡差别是很大的,城里的学生总是有优越感,乡下的自然就自卑一点,这表现在平时交往也是很明显的各自为政,于是有些老师也会对城乡学生的态度有差别一点,当然老师更多的是对学习好和学习差的学生态度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会导致那些乡下和差学生自卑,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但赵老师却不这样,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家在崇安,家里条件不太好,但这位同学作文写的不错,那时候赵老师常常会在作文课上表扬他,说他的作文朴实,真实,有点乡土作家的味道,那时候刚讲到赵树理的课文,于是我们称他为“山药蛋派”,后来这位同学也考上了中专,在乡里当了书记了,但他一直没有成为作家,我们同学聚会时不再说他的“山药蛋”了,倒是常常调侃‘张书记的牙刷子’了。
  这些年我们同学聚会组织看望老师的倒不是那时学习很好的同学,倒是几个没有考上学,那时被赵老师常常批评的同学,文升同学就是其中的热心人,文升同学是一个性情中人,也是很有文人气息的人,爱好涉猎很广,喜欢写写文章,也写点毛笔字,篆刻,那一次说他还在一次培训时拜了一位师傅学习古琴,那时上学时,他就属于那种有天赋但贪玩一点的学生,同学们在一起玩什么总缺不了他,他也是那种制造气氛的人,没有他还真不热闹,他脾气很好,你怎么开他玩笑他都不会生气,但那时他也是受到赵老师批评最多的同学,但他好像从来不上心,笑笑而已。

  这次看望赵老师他也是几个组织者之一,出谋划策,在同学群里组织征集寿联,他的一副对联被同学一致推荐选中,善书法的同学撰写,善美术的同学画一中堂在赵老师的寿宴上展示,善组织的同学召集组织聚会,赵老师和家人都非常感动,这几位同学其实那时都是学习一般的同学,后来也都没有考上学,但他们一直都关心赵老师,从赵老师的七十大寿,八十大寿到这次的九十大寿都是这几位热心的同学在召集和组织,其实想想真的很感激他们的热心和情谊。
  八十年代的隆中是一个师资很杂乱的年代,既有刚出校门的毕业生,也有刚刚平凡的老教师,赵希达老师,是陕西师大毕业的老大学生,在那个年代的隆中是属于比较牌子硬的老师,赵老师的身世我不是太了解,只是大概了解到他大学毕业了曾经在陕西教过书,文革中可能也受到影响,带我们班时时刚刚从陕西调回不久,老读书人都有一个特点,古文底子深厚,严谨治学,赵老师应该来说更适合当大学老师,我记忆中他的考据和考证是最厉害的,每一篇课文里尤其是古文里面的文字的出处课文上都没有介绍,他总会如数家珍的说出来,那个时候资料很少,也没有网络搜索引擎,那全部是他脑子里以往学识的记忆,现在想起来真是佩服。
   赵老师带我们毕业后,由于年龄的原因,大概在隆中就带了不多的几届学生,但从感情角度来说,我们这班学生和他最深,赵老师和他的家人也这样说,其实想想我们这班学生几十年后也倒并没有出来多大的人物,混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对于赵老师和邵老师(班主任)老师却是有着不一样的感情,这也许对于这两位老师那时对于我们不一样的用心和他们高贵的人品吧!

  我大学毕业到教育上工作时,赵老师已经退休了,但赵老师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他是闲不住的,由于他德高望重,那时每年,教师节、春节县上领导慰问老教师时总会看望他,每每在教师节大会老教师代表发言时总会听到他那底气十足的隆普腔调,我在下面听着听着就忍不住笑了,好像回到了高中的课堂上。
   后来又看见他写书法了,写的是篆书,可能是没有临过贴的原因,也可能是退休了找个爱好的原因,总之他的字写的很是随意,但一点不影响他写字的热情,送人的还不少,我对篆字不会看,但总看到他落款的那些字很是熟悉,就像我们作文后面的批语一样,带有明显的钢笔字的印记,但字却透着一股骨子里的硬气,昨天,张群同学翻出手机里存的赵老师送他的书法,我和同学们用现在练过书法的眼光来看一直认为他的字很“受看”,遗憾的是我没有收藏他的字。

  当然作为语文老师,赵老师也写了不少文章,也出了一两本书,大概是一些旅游文章,或者相当于回忆录的文章,我还有印象,文字朴实,感情表达细腻,当然那时候由于流行气功热,赵老师也练上了一种“有味道”的气功,文章里很大一部分是这样内容的,于是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但这丝毫不影响文章里显示出的赵老师的人格魅力。
  用我高中时赵老师批评我的《我的老师》那篇作文里的话,“我们要超越师生之别,成为莫逆之交,而不是“狗肉朋友”,三十四年过去了,没想到我和同学们和他真的超越了师生之别,成为了莫逆之交,当然酒肉也倒是少不了的。    
 赵老师七十大寿时,我们不请自来,赵老师意外之喜拿来了珍藏多年的好酒款待我们,我们酩酊大醉,八十大寿时我们如约而至,老师又是好酒拿来,,我们依然大醉一场,九十大寿,我们又是不请自来,老师惊喜之外,感动依然,我们又是大醉一场。
 人生百年,白驹过隙,耄耋之年,能有几人?
在羡慕老师人生之时,我们也在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能过自己喜欢过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赵老师的人生就是这样的人生。
  曹操的《对酒》中说到:“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人活九十已经很难得了,都能长寿而终老;恩德深广无边,可以遍及草木和昆虫。
  最后祝赵老师身体健康,我们期待着在他的期颐(百岁)之寿时还能再喝一场酒。
 
 
 
 
             
 

耄耋之年是多少岁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