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每个地方的春节都有不同的风俗和特点

网友提问:

春节期间,各地的风俗有哪些不同?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家长给孩子发红包哈!

其他网友回答

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过春节,各地风俗习惯不一样,首先说说我们苏北里下河,鱼米之乡的一些风俗:一、农历十一月底,家家户户要腌一些大鱼大肉,再做点香肠,晒三个太阳后挂在阴处阴干,吃的时候那个”腊香’,特别诱人。二、做大团大糕(现在也有买现成的)。三、农历腊月二十四,要行仪式送灶台神上天言好事。五、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要”辞年”(弄一桌菜烧点纸钱送给亡人)。六、要做一场豆腐(取其谐音:偷富偷富),但现在都买现成的。七、除夕晚上必须吃鱼、豆腐等含吉祥名字的食品。八、除夕晚家家抢着”敬菩萨”放鞭炮,另外,长辈还要包压岁钱给小孩。九、初一早上要吃芝麻汤圆(必须用’芝麻楷子”烧火),但现在都用煤气了。十、初一整天不下生(都吃头天晚上的剩饭剩菜),除夕晚上不能泡汤,鱼千万不能吃光。,初一不扫地不洗衣,外面不能晒东西,用的水不能倒在外面。十一、初一早上抢头香到土地庙里”敬菩萨”,有的人半夜就去抢发财。十二、家中要烧香接香,保证整天都不能(指初一)。十三、除夕初一小孩不能说呆话(不吉利的话),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发红包。十四、村上所有小孩必须一家一户拜年,给人家送祝福话,人家会一个一个给吃的礼物。十五、家族邻居还有关系好的,晚辈必须去给长辈拜年,然后再互相窜门。十六、家族里有长辈亡故的第一年,家里人要守孝,不可乱跑,第一年贴白对纸花边,第二年贴绿色的,第三年才能贴红色的,另外家族里晚辈都来叩亡人一个头(有一个牌位)。十七、大人小孩必须都穿新衣服鞋袜。十八、除夕,家家户户全都贴好新春联还有花边。十九,初二开始,出嫁的女儿一家人要回娘家”看亲”(买礼物拜年,外公外婆要包红包),然后,就可以到处走亲访友了。说了这么多,但有的地方也与时俱进,有点改进了。最后,向大家拜个早年,祝朋友们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其他网友回答

春节是我国一个最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庆祝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大部分相传至今。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历史的好些风俗习惯传承到如今,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民族风俗又有差异。也有好些相同或相近的风俗在各民族亡间传承。如:扫尘;贴春联、年画;打炮竹;舞狮子拜年:给孩子压岁钱;给亲友拜年;吃团年饭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有,北方爱包饺子;布衣族,在除夕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挑第一担水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彝族,除夕夜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藏族,春节那天穿上艳丽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用唢呐、海磥大鼓凑乐,举行隆重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新年早晨,妇女们背“吉祥水”,预祝一年吉祥如意。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回答,其实全国各地的过年风俗习惯都大概相同。像豫西地区的话由于处在黄河中游,又是河南,山西,陕西的交界地方,所以风土人情就基本概括了三晋与三秦文化的融合。

过年其实更是举家欢聚的象征。身处异乡的家人在外打拼了一年回家过年,家人团聚,其乐融融。传统礼节更可以体现家庭和睦与增加节日气氛。农历腊八,要吃腊八粥,俗语“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称为过小年。过了二十三全家动员除尘,蒸馒头,炸油条,备年货,一直忙碌到除夕这一天,除夕贴春联,包饺子,家里人全部到齐了开始煮饺子,放鞭炮,晚上一起吃年夜饭,熬年,过了十二点就开始放鞭炮,接新年。再吃新年第一顿饭。

初一早上晚辈给长辈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三初四走亲戚,初五过破五。十五十六闹元宵。这传统的风俗文化,可以说是全球所有华夏子孙最期待与最美好的节日。

其他网友回答

腊月28~30的其中一个晚餐时间,安排娘婆两家一起吃团年饭,暨亲戚间团拜、互发红包活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