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死了秦始皇后悔吗 扶苏和秦始皇谁先死

网友提问:

如果秦始皇死后是扶苏当皇帝,历史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优质回答:

如果秦始皇病逝后,其长子扶苏继承帝位,假设这种结果成立,那么历史进程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扶苏如果能顺利继承帝位,原有的历史将不复存在,秦始皇病逝后的历史将会完全改写。首先秦朝的历史不会仅仅只存在了14年,扶苏继位,意味着胡亥和赵高的势力集团无法在推动原有的历史进程,赵高不会掌握实权,也就不能实行残暴的统治。

那么显而易见的结果是:秦朝百姓的生活不会那么苦;陈胜、吴广不会在大泽乡起义反秦;六国贵族也就不能顺势而为进行复国运动,最终的结果就是秦朝不会短暂灭亡。这种变化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可以遇见的,也是扶苏继位,最起码会改变的历史。

接下来的变化会是翻天覆地的改变,其次紫陌认为:如果扶苏继位,秦朝之后的汉朝将不会存在,秦朝会在扶苏的励精图治下逐渐进入盛世。如果汉朝消失,那么汉朝之后的朝代也将不复存在,扶苏将会完全改变历史进程,最后将历史带入另一条主线(后文具体论述)。

公子扶苏简介

扶苏为嬴姓、赵氏,本名嬴扶苏,是秦始皇长子(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所以不存在嫡长子),也是秦朝的宗室大臣,常称其为“公子扶苏”。

据史料记载,扶苏为人宽仁、刚毅勇武、信人奋士、有政治远见。后因反对父亲坑杀儒生和术士,触怒其父,被发配上郡监军,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

如果扶苏继位,之后的历史走向会是什么样?

扶苏顺利继位,胡亥、赵高退出历史舞台

原本的历史是:

秦始皇在沙丘病逝后,给扶苏治丧即位的遗诏被近侍赵高暗中扣押,然后赵高说动胡亥和丞相李斯发动沙丘政变,先对外隐瞒秦始皇病逝的消息,并伪造始皇遗诏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太子,之后用矫诏赐死始皇长子扶苏,最后赶回咸阳,拥立胡亥为新帝。

秦二世继位后,赵高作为胡亥的亲信之人,掌握朝政实权,为此开始铲除忠良(杀害蒙恬、蒙毅等大臣)、迫害秦国王室之人(胡亥的兄弟姐妹皆遇害),陷害丞相李斯。在其残暴的统治下,百姓的反秦呼声越发高昂,最终爆发乱世,秦朝在起义浪潮中被推翻。

假设扶苏顺利继位

秦始皇在病重时,自知大限已到,便写了一封盖有皇帝玺印的诏书“与丧会咸阳而葬”给扶苏,意思是让身在上郡的公子扶苏赶回咸阳主持葬礼。虽然史料记载中没有明说让扶苏继位,但基本上已经肯定了扶苏继位的事实。

秦始皇去世,扶苏作为长子是有理由回咸阳参加葬礼的,秦始皇何必要再发一封盖有玉玺的诏书给扶苏呢!并且还是让扶苏主持葬礼,如果秦始皇选定了继承人,那么自然由未来的储君来主持葬礼。所以,秦始皇临终前的意思就是让扶苏治丧即位。

秦始皇之前派扶苏去上郡监督30万的大军,也能看出秦始皇对扶苏是很信任的。赵高拥立胡亥也是因为自己和扶苏向来不合,担心扶苏即位后,对自己的地位不利,如果赵高和扶苏的关系正常,也就没有必要冒着诛三族的风险去发动政变。

回到正题,假设秦始皇的这份诏书顺利送到公子扶苏手中。身在上郡的扶苏在收到诏书后,便会和蒙恬做好交接工作,然后快马加鞭地赶回秦都咸阳,然后稳定朝中局势,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朝中自然会有不少跟随者,如蒙恬、蒙恬兄弟。

扶苏除了长子身份外,还是秦宗室大臣,秦宗室贵族也会支持扶苏,只要扶苏能顺利抵达咸阳,继承帝位可以说是板上钉钉。扶苏回到咸阳后的工作便是:联合支持自己的文武百官、稳定始皇病逝出现的朝局动荡、提前做好秦始皇葬礼的准备、继位称帝。

扶苏称帝后,自然要组织自己的领导班子,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身边的近侍之臣也会更换,因为赵高向来和扶苏不对付,而弟弟胡亥虽受父亲喜爱,但先帝已故,加上分封制已经被废除,胡亥和赵高从此便会退出历史舞台。

如果扶苏继位后、农民起义很难爆发,六国贵族不能进行复国运动

关于扶苏继位的历史会是什么样,可以通过扶苏的为人进行论证模拟。首先扶苏的为人与性格和其父秦始皇、其弟胡亥是不同的。

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本纪》:“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意思是说,丞相和大臣处理公事都是依赖秦始皇的决断,可见秦始皇是一位自以为是、过于霸道的帝王。

秦始皇在位时,百姓是惧怕心理,《秦始皇本纪》记载:“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因秦始皇喜欢用残酷的刑罚来确立自己的威严,天下人因此都惧怕秦始皇,可见秦始皇是比较暴虐的。

根据秦二世在位时的结果,也可看出胡亥并不是一位贤能的君主,而且比其父更加残暴,秦二世所有兄弟姐妹都惨遭杀害,被征发劳役的百姓,连饭都不管,需要自带粮食无偿工作。

但扶苏与秦始皇和秦二世几乎完全是两种人,根据史料记载“百姓多闻其贤”,扶苏为人宽厚仁慈,连百姓都多有听闻扶苏的贤能,那么扶苏作为秦朝的统治者,其结果自然和秦始皇与秦二世的统治是不同的。

我们也知道,秦朝是在农民起义下被推翻的,那么扶苏继位后,秦朝还会爆发农民起义吗?紫陌认为是不会,秦朝之所以爆发农民起义,是因为秦二世实行残暴的统治,导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意思是说秦二世时,秦朝的法令刑罚越来越残酷,群臣和百姓已经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想反秦的人也越来越多。

百姓心中是讨厌秦二世的,百姓反秦是秦二世自作自受,但如果换作是扶苏,结果完全是另一种结果,首先扶苏在百姓心中享有盛名,陈胜在起义时都说,很多百姓都说公子扶苏很贤明。

在秦始皇坑杀触犯法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时,扶苏就曾直言劝谏,希望其父明察此事。理由是:天下刚平定不久,边疆的百姓尚未安抚,用严厉的刑罚惩治效法孔子儒生们,容易造成天下动乱。

以扶苏曾劝谏秦始皇的理由,便能看出扶苏为人宽仁、贤明、有政治远见等优点。得出来的结论便是,公子扶苏很得到民心,也不残暴,能想到利弊,那么在扶苏的统治下,百姓几乎不可能造反,且会比秦二世在位时,生活的更加幸福。

紫陌认为,如果扶苏继位称帝,陈胜、吴广不会起义反秦,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反秦,主要原因是因为“失期,法皆斩”,以扶苏宽仁的性格,秦朝的严酷的律法只会逐渐改善,因严酷律法产生的不利事件会大幅减少,甚至很难发生。

百姓心中是希望扶苏称帝的,这便是民心,即便有零星的起义,也难以对秦朝构成威胁。百姓好不容易迎来和平的生活,能吃饱喝足的情况下,谁还参加起义,没有百姓的支持,六国贵族便无法进行复国运动。

即便有复国运动,扶苏也能派兵镇压,扶苏继位,意味着蒙恬、蒙毅不会遇害,众多的兄弟姐妹和忠心于秦朝的文武大臣也不会被胡亥陷害,如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人。

扶苏拥有精兵强将,众多中流砥柱的大臣支持,六国贵族拿什么和扶苏对抗呢?有贤明的扶苏在,南方的赵佗估计也不会脱离秦朝,自立为王。即便没有赵佗的支持,扶苏也拥有数十万的强大秦军。

蒙恬、蒙毅出生将门世家,其家族三代为秦将(爷爷蒙骜、父亲蒙武),兄弟二人可以说自幼习武、熟读兵书,蒙恬又曾和王翦一起攻打过楚国,有大规模作战经验。如果六国贵族图谋复国,相信一有苗头就会被镇压了。

并且以扶苏的宽仁和贤明,六国贵族可能会是另一番想法,如电视剧《神话》中,项梁、项羽叔侄二人遇见扶苏后,复国的心态便出现了改变。而刘邦也不会遇见机遇,只能老老实实地为扶苏打工。

扶苏继位,秦朝逐渐步入盛世

扶苏继位的情况下,秦朝会安稳的过渡政权,之后便会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为之后的盛世奠定基础、如果扶苏能像高祖父秦昭襄王那般长寿,秦朝更可能在扶苏在位时便会步入盛世。

根据推算,扶苏在公元210年,年龄大约在30岁左右(根据秦始皇49岁病逝的年龄,加上男子大约在16岁左右具有生育能力的条件加以推算)。如果扶苏在位20年,秦朝在扶苏发展下,会逐渐强盛,向盛世前进。

如果扶苏在位50年,即便是熬,也将刘邦和项羽熬死,六国旧贵族也逐渐离世,覆灭秦朝的想法更加难以实现,秦朝变得更加稳定。

扶苏未继位前,属于旁观者清,对秦朝存在的问题要比秦始皇有着更深的认知的。在扶苏还是公子身份时,就具有政治远见,如果扶苏成为秦朝的皇帝,扶苏便能改善秦朝存在的各种危机,最终改变秦朝的现状。

扶苏对于秦始皇惩处460余人,都会担心天下动乱,相信对于征发数百万的民夫修建长城、皇陵、阿房宫等大型工事,则会更加反感,结果便是服劳役的人数会大大减少,不会出现“天下苦秦久也”的情况。

扶苏很大可能会与民休养生息,减轻百姓赋税、采取能安抚百姓、安定社会的一系列措施,逐渐让六国百姓忘却仇恨,从心中接受新生的秦朝,接纳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秦朝在经过扶苏的治理、时间的沉淀,不出昏君的情况下,秦朝必将迎来盛世,秦朝国内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百姓富足、对外军事强大、和中原之外的各国建立联系,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如果扶苏继位,秦始皇病逝后的历史必将会改写,秦朝之后的汉朝很可能不会存在,直接将历史进程带入另一条主线,列强不敢觊觎华夏,华夏迎来恢弘篇章,最终进入盛世中华。

结语:

扶苏之死其实源于秦始皇,若其父没有将扶苏发配到上郡监军,何以能给赵高机会迫害。扶苏作为始皇长子,宗室大臣,在秦始皇巡游天下之际,完全可以在咸阳和文武大臣一起监国,有众多的宗室大臣支持,岂能看着赵高赐死扶苏!

但扶苏为人宽仁,一生都忠于秦朝、忠于百姓,即便在赐死时,有反叛的能力,也因忠孝耿直,选择相信诏书而自杀,可能对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来说,认为扶苏情商低,或者可以说是傻,但怎能以现代人的想法来衡量古人呢?

扶苏最终被奸臣迫害,忍不住让人感到惋惜!

大家对扶苏有何看法?认为扶苏如果继位后,历史会有哪些改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文/历史紫陌阁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其他网友回答

世间无万古不灭之国,区别只在国祚长短。假使扶苏继承大秦皇位,大秦绝不会这么快灭亡,“扶苏不死,大秦不亡”。扶苏继位,大秦君臣同德同心,国内富庶,国力强盛,国祚绵长,大秦帝国延续二三百年可期。

扶苏本有四大优势可以扭转乾坤,但历史车轮滚滚而来,一切事实都已注定,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想象空间。

德厚本应是扶苏最大的实力

中国历代帝王,开国之君大多是豪强、军阀、强人,后世之君多文弱、腐朽、愚蠢,像汉文帝、宋仁宗这样儒雅的翩翩君子,为历代所称颂,扶苏本也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诗经·郑风》当中《山有扶苏》一篇,其中一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想必就是扶苏名字的来源。

扶苏,树木名,一说是桑树,诗文的意思就是枝叶茂盛,香草佳木。公子扶苏,想必也是人如其名,秦始皇以此为其子命名,显而易见是对扶苏寄托了无限期许。作为长子,虽未明说,但秦始皇却一直将他当成大秦的皇位继承人来培养。

在人们的印象中,扶苏俊雅挺拔,温润如玉,乃一位谦谦君子,甚至连宵小之人赵高也曾称赞他“刚毅而勇武,信人而奋士”。

这样温文尔雅,淡然高华,谦逊有礼,成长于政风良好的秦国宫廷,又接受了良好的学识教育和治国理政培养和熏陶,扶苏具备了一切成为明君圣主的素质。

民心本应是扶苏最大的支持

民间对扶苏什么看法,史记记载如下: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陈胜、吴广率先发动了大泽乡起义,这两个秦朝的掘墓人,尚且还打着扶苏的名号起事,可见百姓对扶苏爱戴之深。

在秦末这样一个波澜壮阔风云诡谲的乱世之际,扶苏的死亡成为了一个精神事件,一种民心的风向标。陈胜、吴广高高举起扶苏的名号,数万众云集响应,可见扶苏在天下百姓心中享有多么高的威名。

扶苏知书达理,深明大义,谦恭有礼,至仁至孝,重视“以德化民”,在朝臣和百姓中有较高威信。这样的人,继立为君,众望所归,天下百姓也会臣服。

仁政本应是扶苏最大的政绩

秦始皇雄才武略、刚毅果断、深谙峻法,公子扶苏宽厚仁义,两人性格正好相辅相成。秦始皇一统华夏,靠的是武力;扶苏收民心,靠的是仁义。

这一对父子,恰好似后世的康熙与雍正,康熙晚年以宽仁治国,朝政懈怠;而雍正务实严猛、振作有为,一改朝野靡靡之风。

在秦帝国始建初年,根基未稳,复辟逆流势力蠢蠢欲动,赋税增加、徭役增加,可以说是终结分裂、走向统一、实现富强的必经之路,但也是百姓必须要承担的一个历史过程。

扶苏的政治思想非常适合战乱以后的国家治理,他主张仁政治国,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倡导“与民休息”。

假如扶苏继位,将“顺民之情而与之休息”,力推“休养生息”政策,“约法省刑”、“轻徭薄赋”,修补前朝弊政,稳定帝国基业,广大人民将有一个较为宽松的生产和社会生活环境,大秦国力也将日益蒸蒸日上。

良将本应是扶苏最大的后盾

史载,扶苏多次为国策直言劝诫,始皇大怒,结果扶苏就被派到了上郡去做蒙恬大军的监军。实际上,扶苏绝不是被发配,而是被始皇帝精心保护起来。

当时朝廷上,复古派与郡县派廷辩激烈。让其去边关,也有让扶苏远离政治漩涡中心,以求保全之意。秦始皇还希望扶苏能通过跟随大军,在军中磨炼性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更加重要的是,扶苏去的是蒙恬的大军。蒙恬是谁?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将军,掌握的是大秦最精锐的军队。派去蒙恬的军中,实际上有托孤于蒙恬之意。

蒙恬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在军中经营多年,弟弟蒙毅常侍秦始皇左右,在内出谋划策。秦军当时的将领大多曾在蒙氏三代麾下效力,蒙氏一族在朝中军中威信极高。

始皇深知,一旦朝局或地方形势有变,蒙恬大军将是大秦的定海神针。把扶苏交给蒙恬,实际上是为大秦后继之君找了最大的实力靠山。

假如扶苏继位,蒙恬、蒙毅兄弟和秦军一班勇猛之士如臂指使,朝廷上的阴谋家也就没有了可乘之机,扶苏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大秦将迎来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扶苏之悲?大秦之悲?

可悲的是,秦始皇千算计、万算计,还是未能算到赵高、李斯、胡亥等小人的算计。

扶苏本该成为大秦王朝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以仁义来治国安邦,兴起一个大秦的“文景之治”、“贞观盛世”。

假使扶苏有后来李世民、朱棣的风范,携蒙氏兄弟以清君侧为由直入咸阳,剿灭李斯、赵高一伙叛党,至少也给自己、给大秦一次翻盘的机会。

扶苏的死犹如巨星陨落,也直接影响了大秦王朝的命数。否则,如此强大的大秦王朝也不至于仅仅到了秦二世就灭亡。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扶苏当皇帝!历史至少会有这些个变化。

扶苏当皇帝!秦始皇的郡县制可能不复存在了。

扶苏是儒家,他可能会搞周公那一套,也就是分封诸侯王

想当年,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还不就是儒生们怀恋周天子的分封制,他们希望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也能够效法周公那一套东西!

周公是分封制的老祖宗,周朝分封了很多诸侯国,形成了武王姬发为大家长,各个诸侯国为小家长的“家国天下”!

这个治理天下的办法,好处就是功臣们有了封地,可以到地方上称王称霸,天高皇帝远,功臣们在地方上就是土皇帝!

如果这些个土皇帝有点道德,那么地方上就非常稳定、协和,如果地方上的诸侯王是“缺德”的坏蛋,那么老百姓就没有办法过好日子了!

周天子也没有具体的办法来监督这些土皇帝!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对诸侯国彻底失去控制能力!就是诸侯们太缺德了,居然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小诸侯国害怕的不是周天子,而是有势力的大诸侯国,比如齐国、晋国等等!

春秋五霸表面上尊王攘夷,事实上就是最“缺德”的诸侯,他们让天下礼崩乐坏,从此不得安宁,不久就出现了战国七雄,相互攻打,老百姓不能过太平的日子。

这一切,都是秦始皇听说过,经历过的事情,所以秦始皇不敢搞分封制,生怕秦朝皇帝的大权在握后,又大权旁落了!

但是,分封制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可以先稳定一下功臣集团,让他们到地方上享清福,这样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

就是传说中的“休养生息”、与民同乐了!

这样在开国初期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大臣们都是功臣,只要秦始皇还活着,一般不会有人敢出来造反!

所以,扶苏也赞成儒家的主张,认为分封制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能够稳定天下局势,自己也可以做个太平太子,将来就是太平天子!

总之,扶苏相信道德的力量,而秦始皇却独信秦法,认为只要老百姓遵守秦法,天下就会太平!

可惜!秦始皇不长寿,当了十多年皇帝,就去世了,如果扶苏不死,能够继承秦始皇的天下。

他当皇帝,可能重新再来搞分封制,那么秦始皇的儿子们有福气了!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如果搞分封制,那么大秦帝国就要被划分为二十多个诸侯国。

历史又要回到春秋时期,小国林立,扶苏成为周天子第二!

扶苏也可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成为汉武帝那样的皇帝!

如果把天下分为二十多个国家,楚国就会变成三四个小国家,项羽即使造反,也很难一统楚国。

即使统一楚国了,齐、赵、魏、韩、燕等大国也不复存在,而它们仅仅是一些被秦国公子们治理的很多小国了。

如果这样,扶苏可能成为汉武帝那样的皇帝,也未可知!

扶苏当皇帝,可能还会有刘邦和项羽起义,但是刘邦很难进关中,项羽也很难打败赵国,扶苏不死,他来当皇帝,估计秦朝存在的时间会很长!

当然,扶苏成为皇帝,天下也未必会太平无事!

六国贵族子弟,总会趁机捣乱,贫困农民也可能因为活不下去而起义,刘邦可能还会起义,项羽可能还会破虎沉舟,来争夺天下!

但是,如果是扶苏当皇帝,他们都很难成气候了!

首先,不会有整体性的农民起义,扶苏后来本身就成为起义军的借口,不少起义军说扶苏没有死,他们起义就是要让扶苏来当皇帝!

说明扶苏还是能够获得一部分人的支持,所以如果天下大乱,扶苏还是能够得到一部分人的力挺。

这样就不会出现秦朝整体性的崩盘,刘邦绝对不会轻而易举的进入关中,项羽也不会那么容易的打败秦军!

秦军被打败,很大程度上是对秦二世的不满!

如果是扶苏成为皇帝,秦军不会土崩瓦解,不一定能够快速平定起义,但是扶苏可以利用地方兄弟诸侯王的帮助,毕竟扶苏是他们兄长!

秦国的太子扶苏如果分封了诸侯王,那么秦朝的江山至少可以稳定200年,至于200年之后会这样,事实上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扶苏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却不能改变历史周期律!

效法周朝分封天下,可以避免秦朝的天下大乱,但是也不可能根本改变秦朝也会生老病死的命运,总之扶苏不死,他来当皇帝,估计秦朝存在的时间会很长吧!

一起走近历史和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关注!@龚柳辉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奋六世之烈威,扫六合,实现了大一统。他所制定的政策,所启用的李斯,都是以严酷无情的法家为基础,大刀阔斧,威震九州。

大一统后,太子扶苏曾建议父皇,安邦治国宜用儒家行仁政,收服民心。最初,秦始皇大怒:"妇人之见,秦国历代以法治国,才能国富民强,横扫天下。"直接把太子打发到了大漠戊边。

在秦皇最后一次巡游天下时,渐有感悟,觉到太子建议可以考虑。大有急招太子回来之意,却不幸病倒了。在秦皇昏迷之中,赵高怕太子继位,就鼓动丞相李斯一起假秦皇诏,改立秦皇末子胡亥,阻止扶苏上台。

李斯也怕扶苏将来改弦更张,实行儒家仁政,自己将来权相不保,竟伙同赵高一起伪立胡亥继位。胡亥竟假诏将太子和其余王子全部杀死。

赵高权势灼人,在朝廷上指鹿为马,对凡不服者任意杀戮,最后连李斯父子也一并腰斩。残暴统治,造成民不聊生,纷纷揭杆而起,秦王朝在农民起义浪潮中轰然倒塌。

假邚秦皇没有倒下,回到京城,招回太子,扶苏正常继位。以他清明仁慈的仁政统治,会大大修补和改善六国残余力量,安民修养,可能也会取得"文景之治"。那么秦朝或许也会像两汉四百年那样长治久安。也许华夏就永称秦文化、秦语了,而这一切本来都是秦始皇大一统所确立的:"统一文字、统一度衡、统一郡县"等等。

可惜,扶苏未继身先死,秦皇大业付东流!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觉得扶苏是仁慈、忠孝之人,所以靠仁孝治国就可以延续秦王朝万世不灭的江山,可是这真的可能吗?

扶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仁孝,遵循儒家传统文化,但是秦国的基础是建立在法家思想体系之上的,秦国也正是因为法家思想而发展起来的超级强国,扶苏上位不仅仅要改变人们思想的扭转,还要将人们从高压之下解救出来。

可是,制度的改变当真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更改的吗?

扶苏上台,秦王朝是建立在强大的法律体系之中的王朝,这种有法律体系保障的王朝的根本做法是没有错的,真正错的地方是法太严,刑太酷,在这种制度体系下,秦王朝的那些子民们就像是生活在高压锅中的人,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性。

而且刚刚从分封制转向郡县制的秦王朝,制度的革新本来就需要时间去消化,去巩固。这些都需要巨大的时间去转变,而且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分封制直到末代王朝清王朝才彻底的消散,凭借扶苏一人之力,根本不可能挽救秦王朝。

而且,秦始皇让六国子民的臣服本来就是建立在高压之下的,他们的内心是恐惧暴力征服才臣服的,在不断的强压下才开始渐渐爆发,六国得以重新崛起,就算扶苏可以以一种极度柔和的国策来安抚六国贵族,但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已经影响到了很多的人,在这条利益链上,虽然扶苏是最强大的存在,但是和六国一样,扶苏同样也是这根绳子上的一直蚂蚱,到头来,谁吃谁也说不准。

在大时代的变革中,尤其是制度的骤变,必然会引起王朝的覆灭,我们最为熟知的清王朝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是弱,但是在三千年未有大变局下,谁能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扶苏登上帝位,也许可能延续秦王朝的国祚,但是,如何保障那些就六国势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并非因为扶苏因为是一个仁慈的君主就可以力挽狂澜,拯救曾经称雄的大秦帝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