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怎么比较评价俾斯麦和李鸿章?
优质回答:
俾斯麦与李鸿章
这个问题我一定要来回答一下,俾斯麦当然是不如李鸿章的。
对的,你们没看错,我就是认为俾斯麦不如李鸿章的。
或者这么说,李鸿章好歹靠着自己裱糊手艺,延续了清朝十几年寿命,甚至可以理解为他在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害清朝少活那么几年。
而俾斯麦不是这样的,俾斯麦纵然快速让普鲁士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然而因为他选择了一条最保守,最反动的德意志统一之路,直接导致了一战德国的战败,间接导致了二战德国的战败;而这两场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上千万德国人的死亡,损失了大量的国土,然而德国付出这么多牺牲,蒙受了这么大的损失,最终依然还是回到了1848年革命时德意志自由派希望的,普鲁士国王一度批准过的自由的德国道路上来。
也就是说从1848年革命到1945年德国宣布战败,这100年的时间,德国人走了一条弯路,而带着德国人走这条弯路的就是俾斯麦,而更讽刺的是俾斯麦一生致力于建立一个大普鲁士,他对德意志帝国没有任何兴趣。
我先大概科普一下俾斯麦上台前的情况。
自从神圣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德意志更像是一个地理概念,因为信仰的不同,德意志南部信仰天主教,普鲁士等地区则信仰新教,残酷的、血腥的、疯狂的三十年战争主要交战地区就集中在德意志地区。
然而虽然30年战争把德意志打的山河破碎,但是有一个好处是德意志地区分裂成无数个小邦,而每一个小邦和自由市的自由都得到外国的担保,不能被凭空剥夺。所以1789年前后的德意志表面上看上去支离破碎,但是对于组成德意志的一千七百多个组成部分的各级人民来说,反而是维持自身和平、安宁和自由的屏障。
然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崛起打破了德意志地区的平静,从意识形态上,德意志地区各阶级开始有了共同的民族意识;从政治现实而言,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德意志西部原本分崩离析的政治地图被几个大邦取代了,唯一还保持着细碎状态的是德意志的中部。这就给之后在邦国的基础上重新实现德意志统一打开了道路。
但是请注意,虽然拿破仑战争从意识形态和政治现实创造了德意志统一的基础,但是怎么德意志应该怎么统一还是有严重的分歧的,德意志地区的中产阶级上层和贵族里的开明派希望德意志统一是类似英国那样的虚君共和,从日后德意志议会选举看,这一主张得到了精英阶层广泛支持。
而另一派则是贵族里的极端保守派,去他的宪法,去他的议会,国王用钱怎么能还要议会批准?!这是耻辱!这一派的代表就是俾斯麦。
但是这两派都以自己的方式来推动德意志的统一。
讽刺的是德意志统一的经济基础“基于自由贸易的北德意志关税同盟”和东西贯穿德意志的铁路系统都是几代普鲁士自由派大臣连贯的采取一种基于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的结果。
另一个事实就是1848年革命的时候,德意志邦议会已经向普鲁士国王送上了德意志皇帝的皇冠,但是被普鲁士国王拒绝了,因为国王拒绝自由派和所谓人民授予的皇冠。
然而1848年革命终究还是在普鲁士和德意志身上烙下了深深的烙印,俾斯麦上台前,普鲁士是沿着“普鲁士的辉格党贵族”所设想的充满自由主义色彩道路前进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俾斯麦,德意志有很大概率会形成一个英国式的君主立宪的民主国家。
最讽刺的是俾斯麦根本不想要什么“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这是德意志中产阶级上层和德意志贵族里的辉格党贵族所期望的;俾斯麦只想用德意志帝国这张皮来掩盖普鲁士吞并汉诺威、法兰克福、和其它几个小邦,从而实现建立东西两部分领土之间的陆地联系这个事实。(普鲁士东西领土不接壤)
所以德皇威廉一世才会怒喝俾斯麦“说到底你还是一个德意志人”。
而证据则是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的时候,俾斯麦慷慨的满足了一切南德意志各邦提出来的维护自己国家独立性和主权的要求,因为所有这些慷慨的让与都同等的被授予普鲁士王国,俾斯麦不想要一个统一的德意志,为此他的德意志帝国甚至除了帝国宰相府办公厅之外没有常设官厅,后来的帝国政府各部门都是从为俾斯麦一人服务的帝国宰相办公厅和办公厅的各个专任国务秘书发展来的。
甚至在帝国建立之后,俾斯麦依然不愿意推动帝国的统一,按照德意志帝国的陆海军相关法律,帝国陆军属于各邦,只在战争爆发的情况下才由皇帝统一指挥,所以俾斯麦喜欢扩充普鲁士自己的陆军,但是帝国海军法规定海军属于整个德意志帝国,所以俾斯麦对海军毫无情趣,真正推动德意志海军建设的反而是威廉二世。
俾斯麦为什么连续发动普奥对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不是因为他爱国,而是因为他的反动政策导致德意志帝国议会对他的反感,因为这种反感和厌恶,他基本上无法在内政上有任何作为,他组建的内阁被称为“流氓内阁”、“蠢蛋内阁”,所以他只能发动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
更好笑的是他虽然和所有普鲁士容克贵族一样,自诩为懂军事,然而实际上他真的不懂,普奥战争最后,老毛奇(普奥战争普鲁士真正的指挥者)无意中一句话深深的伤害了深度军事发烧友俾斯麦,他一辈子没有原谅老毛奇。
老毛奇凭借在战场上看到王太子军的旗帜就判断出了普奥战争普鲁士是真正的胜利者,而同样在战场上的俾斯麦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因此俾斯麦认为老毛奇是故意在威廉一世和普鲁士军官团面前暴露他对军事的无知的。
其他网友回答
用一句话概括是俾斯麦把一手好牌打到了极致,李鸿章把一手烂牌打得尽量不那么难看。
两个人确实有相似性。李鸿章就被称为“东方俾斯麦”
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那一年,德国海军大臣克纳德访华,在天津见到李鸿章。当时,大清国正在全世界采购军舰。德国人正好开着最好的军舰来了。这也是一次推介会。克纳德邀请李鸿章去参观一下。
李鸿章也想借这个机会去看看。去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而军舰停在港口十里之外,要去必须要坐小船。那当然就不安全了。但李鸿章想着自己既然来了,那是一定要看的,就毅然坐着小船上了德国的军舰。德国人一看,行咧,有胆识,跟我们的铁血首相俾斯麦一样。东方俾斯麦。
这就是李鸿章称为东方俾斯麦的由来。
说起来,就跟说李毅大帝过人像亨利差不多吧。
但其实李鸿章只是性子像,他的作用,他的能力,他的平台跟俾斯麦都不相似。俾斯麦是德国最高权力拥有者,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架构德国。而李鸿章只是一个高级打工者,是大清国的高级CEO,很多事情,他还做不了主。比如他搞海防,很多经费都到不了位。
所以,李鸿章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量的拯救时局,这也是他被称为大清糊裱匠的原因。缝缝补补,又让大清国多活了两三年,仅此而已。
而俾斯麦确实是强大德意志的人,他的能力与李鸿章强不了多少,但他的平台太好了。
相似的还有日本的伊藤博文,当年李鸿章是瞧不起伊藤博文的,但伊藤博文最终打败了李鸿章。
但伊藤博文也说,如果我们调换位置,你可以做得比我更好,但我可能做不到你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