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曹操并没有活到三国时期,为什么提到三国我们还是会想到曹操?
优质回答:
曹操的确没有活到三国时代,但是每当提到三国,我们却总是会联想到曹操。曹操这位乱世枭雄,即便到了三国时期,也是个绕不开、甩不掉的重要人物!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三国时代之所以能够形成,与曹操为之奠定的基础有着脱离不开的联系。
曹操本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小官,曾经与大将军何进关系密切。自十常侍作乱以来,东汉朝堂上更加昏暗了。此时的汉朝己犹如一株百年老树,表面上枝干虽完整,但内里筋脉却己接近枯萎。而宦官乱政则加速了东汉王朝,这株百年老树的枯萎速度!
何进想要铲除乱政的宦官,以便重整朝纲,同时也便于自己排除政敌、掌握大权,然而大将军何进却是个志大才疏而又目光短浅之人,他置曹操的良言不用,为了增强与宦官集团摊牌时的力量,竟然想出了召集董卓进京相助的馊主意!
而当十常侍察觉到危险时,便抢先动手矫诏谋杀了何进!此举激怒了袁绍、曹操等人,他们率兵杀入宫中,将宦官集团一举摧毁了!然而此时已经无法阻止董卓进京了,董卓入京之后很快就掌握了权力,凭借武力迫使皇帝与群臣屈从!反对董卓造逆的丁原被杀害了,袁绍也逃离京师去外地发展势力了。而曹操在谋刺董卓不成后,也逃回了家乡招兵买马,逐渐拉起了一支队伍——这是曹操起家的基础和起点!
随后曹操与诸侯们联合讨伐董卓,迫使董卓迁都长安,回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而随后在司徒王允的“美人计”下,董卓、吕布“父子”反目成仇,最后董卓被吕布所杀,董卓的余部随即大乱。此时不仅长安洛阳乱成了一锅粥,那些原本联合讨伐董卓的“联军”,也因利益争多而发生了有人调侃的“贼杀贼来狗咬狗”的争斗,整个天下都乱了套,天子的权威没有了,朝廷的统治秩序也不复存在了!
曹操的势力在此期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先后消灭了若干小军阀,最后又把天子劫迁到了许都,从此以后不仅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而且在汉献帝这个傀儡皇帝的掩护下,也更有利于名正言顺地继续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曹操击灭了袁绍以及其他一些政治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尽管经受了赤壁之战惨败的损失,但曹操仍然可以扫除盘距在西凉的马超、韩遂,以及汉中的张鲁,巩固了北方的统一,为以后魏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就是南方的吴、蜀两国能够建立,也与曹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无曹操南佂则荆州的刘琮也就不会投降,那样南方就依然会是荆州刘琮、东吴孙权、西川刘章,这三分势力平分天下的局面,而刘备仍将是无地容身!可以说是曹操的南佂,打开了南方的僵局!曹操消灭了刘琮势力,间接为孙刘两家打开了局面!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折戟沉沙,因其力量遭到了摧折,而难以再对南方有所作为,故而南方才会轮到孙刘两家争夺!最后刘备西佂四川打败了刘璋,占领了四川以及汉中地区,为蜀汉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而后又经过了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袭荆州、杀关羽等一系列混战之后,吴国的框架也基本上构建完毕了!而到了这个时候整个三国的框架便已基本搭建完毕了,不过曹操并没有纂汉,在三国即将出现以前他便去世了。而后随着曹丕篡汉、刘备称帝、孙权称王(后称帝),名存实亡的汉朝政权便彻底终结了!
综上所述:曹操虽然是三国之前的人物,但是三国的形成却与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才会使我们每当提到三国时,总是会联想到一代枭雄——曹操!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出发来进行分析:
首先,“三国”中的“国”的涵义;
其次,三国的起讫时间;
第三,曹操应该处于哪个时代;
“三国”的“国”的涵义;
纵观《三国志》,亦或是《三国演义》的描述,书里所谓的“国”并非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拥有国号和都城的国家。我以为,应该是指在经济、政治以及军事上独立于中央的、拥有独立自主权的集团。如果书里所指的“国”就只指纯粹意义上的国家,那这两本书的三国前传内容篇幅真实太多了。
而且,从时间顺序上也讲不通。三国的终点时间是确定的,即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80年灭吴,三家归晋,中国大地上又一次出现了一个统一的王朝。那么如果是以“国”的概念定义三国,则起始时间应是三国均建立的时间,即应是孙权于公元229年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开始。至此三国(魏、蜀、吴)正式成立。这么说的话,三国的起讫时间即为公元229年至公元280年间。
但矛盾又出现了,蜀汉是公元263年就灭亡的了,因为蜀汉的灭亡,中国大地上实际上就只存在两个独立的国家了(盘踞辽东的燕国暂不记入在内)。那时就不能再称之为“三国”了,如此,三国的时间就要改变为:自公元229年起至公元263年止。但公元263年时,司马炎还未代魏为晋,即晋朝还未建立。
所以,三国中的“国”即是指在经济、政治以及军事上独立于中央的、拥有独立自主权的集团。
三国的起讫时间;
有了上面的分析,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好确认三国的起讫时间了。关于三国的起讫时间,历史上是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自立建立魏国起至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
第二种说法:公元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或奉天子以令不臣)起至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
第三种说法: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诸侯并起)至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
以上三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第一种说法我们在上一节内容已经进行解析,有颇多争议。第二种说法的支持较少,因为如果以历史的角度去看,三家鼎立的前因时间还需要再靠前一些。那么再靠前到什么时候呢?就是第三种说法了。因为发生于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对行将就木的东汉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朝廷无力平定叛乱,导致各地军阀拥兵自重,东汉最终名存实亡。因此,三国局面的形成,因始于黄巾起义。当然,《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描述也都差不多从董卓之乱或者稍微早一点点的时间段开始说起。这也间接说明了从古人的角度出发理解三国的时间亦是此段了,即公元184年至公元280年止。
曹操应该处于哪个时代;
弄清楚上面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就很容易进行解答了。
曹操生于东汉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之前,政治上已渐露头角。“棒杀蹇图”事件也领其在朝廷上留下自己的一点足迹,但也仅此而已。直到镇压黄巾起义之后,什么“孟德献刀”、“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赤壁之战”、“败走华容道”、“奉天子以令不臣”、“官渡之战”、“远征乌桓”、“平定凉州”等朗朗上口的故事才发生。
因此,关于题主的问题,我们做个总结,首先,曹操也是生活“三国”时期的人物;其次,曹操太强了,如果没有他,三国的历史就不知该如何演绎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我是真得不错,一位喜欢历史、喜爱三国,做点原创,分享点有感触东西的小编!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曹坯的父亲是曹操,曹坯的基业是曹操。那提到三国必须提到曹操。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提到三国就会想到曹操,是因为我们对曹操一生为曹魏所付出的认可。曹操一生征战无数,统一北方奠定曹魏的基础,而且曹操死时已有三足鼎立的雏形。
乱世枭雄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天下去了英雄豪杰同时兴起。曹操从小机灵聪明,很有谋略、权术。
曹操采纳申不害、商鞅的治国方法;通晓韩信、白起用兵的奇谋良策。曹操用武力征讨四方,击败占据四州之地,盛世无敌的袁绍统一北方,为三分天下占得一席之地。
驭人之术
曹操广招天下饱学之士,文有荀彧、郭嘉、贾诩等名士,武有“八虎骑”、“五子良将”,更是号称有上将千员。曹操能人善用,按照每个人不同的才能授予不同的官职,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
曹操懂得克制感情,讲求策略,不记私仇,最终能够总揽朝廷大权,完成魏国大业。这都是因为曹操具有卓越聪明策略。曹操完全具备一国领袖的条件。
三足鼎立雏形
刘备入主蜀地后,三足鼎立的雏形初现。无论我们是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在《三国志》中了解的三国,只要看到曹魏二字,我们都会认为曹魏的曹指的就是曹操。其实在建安二十二年时,曹操已经开始享受皇帝的所有待遇了。而且立曹丕为魏国太子。
夏四月,天子命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五月,作泮宫。六月,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摘自《三国志?武帝纪》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曹操曹魏集团的开创者。为后面三国时期奠定基础,提到三国不得不提起他。
其次,作为一个历史上非常性格非常具有争议的人物,具有多面性格的人,吸引许多研究者进行研究。
其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管是出于何目的,曹操一直是丞相,代表着正统,不管你同不同意,他都可以以朝廷的口吻命令一些吃俸禄的诸侯大臣。
其四,曹操惜才,也是这个社会所认可的正能量,在对待关羽方面就能看出他的爱才如命。
其五,曹操本人多才。
不管是在政治还是文化修养上,曹操都可以数的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每次读这首诗,都能感受到他的霸气,这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在当时也是很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