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为什么称祖 朱棣是明太祖还是明成祖

网友提问:

朱棣为何被后世称为明成祖呢?

优质回答:

谢邀请!朱棣其实死后的庙号是“太宗”后来明世宗嘉靖给朱棣改的庙号后面的人们才称朱棣为明成祖!

朱元璋驾崩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把自己的儿子朱棣等人分封的四地为藩王以此巩位中央皇权。但是朱允炆登基后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引起了朱棣的不满。以此为借口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起兵反抗,挥师南下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战争历时四年在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随即登基为帝。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征战四方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完整。为了加强对北方和东北的控制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很大提升,是为“永乐盛世”。在公元1424年朱棣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在明世宗之前都是称为明太宗的。

在明世宗朱厚熜还没有登基之前在承天府当着他的王爷,只是在正德十六年明武宗驾崩后由于没有子嗣,在其生母张太后与首辅杨廷和决定下根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由武宗的堂弟也就是朱厚熜继承皇位。这样本来还是王爷的朱厚熜就一跃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朱厚熜当上皇帝后为了把自己的父亲迁入太庙与首辅杨廷和等人开展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仪之争。为了使自己的坚持有祖制可循,聪明的朱厚熜想到了明太宗朱棣也是跟自己一样由小宗入主大宗。所以就把朱棣庙号改为明成祖与朱元璋明太祖提到一样的高度。

综上所述,朱棣被称为明成祖是朱厚熜为了自己在大礼仪中合法化而改的。其实就凭朱棣在位期间的文治武功也当得成祖这一庙号。

其他网友回答

这还得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说起,就是这一年明武宗走完了他的第三十一年,也远离了他的豹房。同年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带着武宗的遗诏即位,一场礼乐崩坏的“大礼仪之争;也开始了。

“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辞,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备注:不是明武宗亲拟,是以杨廷和为首的群臣与皇太后是以先帝名义发出的最后诏书)

嘉靖赢了,父凭子贵,问题也来了

大礼仪之争过程这里就不表述了,具体结果就是嘉靖帝赢了群臣,尊其父亲为兴献皇帝。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嘉靖皇帝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而现在追封其父亲就已经有了十二位皇帝。把他老爸的排位如果放上去,就得有一个前朝皇帝的牌位迁出太庙移入祧庙,也就是供奉皇帝的牌位的偏殿。这就牵涉到祧庙礼制。

《礼记·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 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 ,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 ,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墠曰鬼。

什么意思呢,西周时期开始的礼制就是太庙供奉的就只能有七个牌位,始祖居中,左昭右穆,一共七个,除了开国之君或者称祖的皇帝外万世不祧,其他皇帝的牌位都是“亲尽则祧。不能移出的祖宗被就称之为不祧之祖。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期,更改为了九个。可是到了嘉靖一朝明显也是不够用了。

怎么办呢,嘉靖有法子

本来是要移出明太宗朱棣的,大概是朱棣余威还在,嘉靖迁谁也不敢迁朱棣,这点自知之明嘉靖保持的不错。

嘉靖十七年九月,改朱棣的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则改为“成祖”,这样可以使他与朱元璋并称祖,同为“万世不祧”之君,在太庙正中供奉。

于是朱棣就由明太宗成为了明成祖,自己的老爹也顺利入住太庙,庙号睿宗。倒霉的朱高炽则被移出了太庙到祧庙。

总结:其实朱棣文功武治称祖到也不是不可,只是这个称祖的代价太大,以至于整个国家礼制崩坏,到了清朝都是太庙万世不祧。嘉靖可以说开了一个好头。

【我是言史堂,以上内容纯属手打,如果你阅读完文字,稍微点个赞我会更努力奉上更精彩的内容,也可以点个关注,非常感谢】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的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一般来说,带有“祖”的庙号,比如太祖和高祖,只能属于开国皇帝,或者开国皇帝的祖先。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个朝代的第二位皇帝,其庙号一般是“太宗”,最著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那么,问题来了,朱棣的庙号为什么是“成祖”,而不是“太宗”呢?

首先,根据史料记载,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朱元璋封为燕王。之后,面对建文帝朱允炆的步步紧逼,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朱棣在南京称帝。值得注意的是,建文帝朱允炆虽然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但是,因为生死不明等原因,所以其并没有庙号。在此基础上,朱棣去世的时候,庙号就是“太宗”了。但是,等到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时,却将永乐皇帝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

由此,本来应该被称为“明太宗”的朱棣,因为嘉靖皇帝的改动,所以被后世称之为“明成祖”。那么,问题来了,嘉靖皇帝为什么要将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呢?这显然是对明太祖朱元璋的不尊敬了。对此,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公元1521年,明武宗驾崩之后,由于其名下并无子嗣,并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堂弟——朱厚熜。朱厚熜继位之后,被称之为嘉靖皇帝。在成为明朝第十位皇帝之后,嘉靖皇帝朱厚熜萌生了想把自己的父亲追封为皇帝,并享受太庙的念头。

根据《礼记》的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大概意思就是说:在太庙的正殿中,只能供奉七个皇帝,除了开国之君之外,其他皇帝的排位都是亲近则祧。而就明朝来说,朱元璋做了一些改变,太庙可以供奉九个牌位,不过,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时,太庙的牌位正好用完了。在此背景下,如果嘉靖皇帝想要让自己的亲生父亲进入太庙的话,必须把另一个皇帝的排位移出去。这个时候,有些大臣就提到了永乐皇帝朱棣。

最后,当然,考虑到朱棣的历史功绩,聪明的嘉靖皇帝自然不敢将其朱棣移出太庙。于是,他便把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享受和明太祖朱元璋同样的待遇。自此之后,朱棣就逐渐被称为“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了,而这,无疑是朱棣没有想到的结果。由此,相对于汉朝、唐朝、宋朝等朝代,明朝的皇帝中,有两位带有“祖”字庙号的皇帝,这是比较特殊的地方。不过,就明朝之后的清朝,则更进一步,有三位皇帝的庙号以“祖”命名,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清圣祖康熙皇帝。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