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刘伯温真有那么神吗?
优质回答:
我曾写了许多有关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有的亲会问,刘伯温这么牛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何没算到朱元璋会砍了他的头?换言之,刘伯温到底会不会看风水?
▲刘伯温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刘伯温(1311~1375)确实会看风水,南京的龙脉就是被他断的,你看南京后来没有出过天子吧。
大西北的龙脉和东北的龙脉都曾被他破坏过,当然这是他为了朱元璋的江山稳固才这样做的。不说别的,他的传世之作《烧饼歌》谶书流传千年,经过时间的考证无一不准确,这些都说明刘伯温是个神人般的存在。
刘伯温算计来算计去,为何没算计到最后被朱元璋砍头呢?有道是“当局者迷”。虽然刘伯温能掐会算,但轮到自己就蒙圈了。比如,医生你能说不懂医学知识吗?为何能治好别人的病而治不了自己的病?道理其实都一样。
由此推论,刘伯温能指点别人,却不能指点自己。主要原因就是在他取得成功后,没有急流勇退。没有像张良那样,功成名就隐退。说白了就是贪恋权势。
▲刘伯温
我们假设刘伯温不懂风水,他可是元、明两朝官场混的人,25岁从基层做起,成了元朝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32岁出任江浙儒学副提举。后对元朝黑暗统治不满而隐居。
到了1360年,朱元璋反元战争到了白热化程度,老朱需要一位能人来辅佐,于是把隐居山中,年已49岁的刘伯温请出山做了军师。虽然刘伯温韶华已去,但智谋正是出神入化之时。
经过八年的运筹帷幄,刘伯温终于辅佐朱元璋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这一年刘伯温57岁。朱元璋授其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纪检监察官员)。
我们想想看,刘伯温跟随朱元璋八年,即便是普通人也能了解朱元璋是个什么人吧?
但是随后刘伯温贪恋权势,加之会看风水,所有这些都引起了老朱的猜测。老朱唯恐刘伯温尾大不掉威胁自己的江山社稷,于是在刘伯温59岁时,赐其还归家乡。
刘伯温回家后,老朱仍不放心,时不时的让他回京看看他。历史告诉我们,只要被朱元璋怀疑上的人,都逃脱不了被杀的结局。
朱元璋的心思,被新贵宰相胡惟庸看出了端倪,皇帝三番五次召见刘伯温回京,回京后对他又置之不理,胡惟庸开始琢磨皇帝心理了,这是老朱对刘伯温起疑心了。既然皇帝不好意思杀刘,那么我就代劳吧。
这时候,刘伯温肯定算到了朱元璋要杀他,可他没有算计到胡惟庸会对他下手,二人之间没有利益冲突,这是他忽略的地方。
胡惟庸为了自己的地位,编织罪名,诬陷刘伯温利用看风水的知识,企图占有龙脉之地为祖陵,达到谋逆的目的。胡惟庸这是“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胡惟庸向朱元璋上了奏折。不久,朱元璋再次调老刘进京,这次老朱要下毒手了。
▲刘伯温被害
老朱也知道刘伯温的厉害,也知道他会防备自己,于是让胡惟庸拿着他抓来的两副药,给刘伯温煎服。这时老刘一路颠簸进京,身体有点不舒服,他认为胡惟庸为自己抓了两副药,是出于关心自己,老刘没多想就吃了汤药。结果当夜就觉得难受,心中像压着巨石。次日早上,朱元璋探望了老刘,说了几句不疼不痒的话就走了。
老刘觉得时日不多了,请求回家乡,老朱批准,刘伯温回到老家第二天就死了,卒年65岁。
综上所述,刘伯温绝对是大器晚成,前半生元朝为官并不如意,到了49岁才被朱元璋发现重用,真正辅佐朱元璋不过十年,余下的十几年是夹着尾巴做人,千方百计逃避朱元璋的迫害,结果人算不如天算。比肩“三分天下”的诸葛亮,为朱元璋“一统江山”的刘伯温,最后还是被害死了。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风水,近代以来争论非常多,清朝末年,朝廷请五台山高僧和义和团一起布阵抵挡八国联军,最后我们大家都知道,八国联军被吓的快死了,抢走了故宫里的珍宝压惊。对此,我亲自问过现代搞风水的大师们,据解释说是真正的高手不愿意出世。
也是清王朝末代昏君多,实际上我国古朝代中清朝留的资料是最完整的,可以充分证明,前几任清朝皇帝是明显的反对这一套的,雍正说:我敬畏这些,但是不信。基本上历代明君都不信,只是把他用来作为忽悠别人的工具。
洪武皇帝能够一统天下,自然也是不信的。刘伯温终其一生也不过个二品官,在朱元璋阵营里前30都不算。但是刘基留了很多赋,都是讲风水的,只要天下有水井干枯,地震等,他都会写,还有星象什么的,歌颂这是上天的意志,让朱元璋当皇帝,朱元璋也需要这种人,刘伯温就被抬高。
刘伯温给元朝当官时,就靠算命忽悠积累名声。后来胡惟庸给他下毒,他向朱元璋求救,朱根本不理他。
烧饼歌为后世杜撰,从来没有清朝明朝的作品中提到这个东西。有人说是民国的东西,总归牵强附会,不然给我解释下未来30年,不能就别逼逼了。
到了正德皇帝时,想凭吊开国功臣,发现大都被朱元璋打倒了,碌碌无为者没黑点,于是给刘伯温定了个“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人第一。”可叹到了朱元璋后面第十个皇帝时,刘伯温终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其他网友回答
刘伯温,张良一样的存在,可惜没有张良的命,他所追随的不是刘邦,而且中国历史上最狠毒的朱元璋。虽没有建功于战场,但其军师的角色,谋略让人称道。再加上奇门遁甲之术,传得神乎其神,为后世所摩拜。
其他网友回答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军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豪放,都是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刘基掌握奇门斗数知识,有孔明之才。
1.元统元年1333年,刘基赴京大都参加会试,考中进士。至元二年,被元朝授为江西高安县丞,协助县令处理政务,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做出了政绩。他对县衙内贪脏枉法的官吏进行了整治,体恤民情。社会风气得到好转,他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赞赏。
2,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征召江浙儒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他后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他只好上书辞职。
3,至正六年(1346年),刘基接受好友邀请,过了一段半隐居的生活。
4,至正十二年,朝廷重新启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是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终被谴责辞官还里。
5,至正二十年,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朝廷并采纳他的建议,他以”大明”为国号招揽天下义师。
6.1367年刘基呈上《戊申大统历》,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预示有兵灾祸乱,刘基请求处理久积冤案,朱元璋当即命令刘基平反,大雨从天而降,刘基请求建立法制,防止滥杀现象,元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定都应天,国号大明,明朝建立,任刘基为太史令。刘基辅佐朱元璋严明法纪,不徇私情。
7,1307年,太祖授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大封功臣,封诚意伯,赐还家乡。
8,
1375年,刘基因病逝世。
刘基帮助朱元璋建立元朝,起了智囊的作用,施仁政,顺民心是刘基思想核心,民本思想是他施政的基本方针。
其他网友回答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一句话是概括后人对刘伯温的评价。字面理解刘伯温的能力是个可以比肩诸葛亮的男人,都在谋略计策,预知战争变化这方面有独特的本领。事实上证明,如果没有刘伯温,朱元璋的大明朝早就姓陈,或者别人了。牛X的刘伯温给明朝的创立打下了解结实的基础。
应试教育里演变的天才
刘伯温是一个官二代,中产阶级家庭,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家庭教育,给刘伯温在学习方面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加上刘伯温本身天赋出众,读书过目不忘。
有个野史里描述:刘伯温一直喜欢读书,有次逛书店刘伯温看到一本稀有的书,爱不释手的阅读起来,书店老板看到也觉得奇怪,很少有人读这本书,这个少年又这么好学,就有了送给刘伯温书的心思。等到刘伯温读完书,老板就说了这本书送给你吧,刘伯温推辞说我已经全部背下,您留着收藏吧。不管真假,刘伯温确实在学习方面很厉害。
古代选拔人才有科举制度,刘伯温第一次参加考试就中举人,名列十四。在第二年又通过会试。刘伯温面临元朝教育歧视,江南人才济济的考试环境中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很了不起,和我们考个博士后一样艰难。
可以和隆中对叫板的治国策略
隆中对是刘备三顾茅后,诸葛亮给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定下的发展策略。无独有偶,刘伯温跟着朱元璋领导后来了个《时务十八策》。朱元璋看了以后兴高采烈,刘伯温对当时的局势分析的太到位了,这么一指点让朱元璋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等到朱元璋登上大宝,朱元璋再回过头看这个《时务十八策》预测对了很多明朝发生的事情,一身冷汗。心里想刘伯温这个人太厉害了,料事如神。估计《时务十八策》也是诱发朱元璋杀刘伯温的心思之一。
料事如神的战争军师
朱元璋鄱阳湖和陈友谅的对决,彻底奠定了朱元璋问鼎皇位的实力,刘伯温在这场战斗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朱元璋摇摆不定的时候是刘伯温极力主张先打陈友谅后灭张士诚。
张士诚,气势虽盛,才疏器小。陈友谅挟持其君而又威胁其下属,做事不计后果,人心涣散,虚有其表,首当灭亮,再平张士诚。
后来的战事就和刘伯温说的一模一样,有趣的是鄱阳湖水战中,重演火烧赤壁的情形,实力不对等的朱元璋面对陈友谅铁锁横江的战船也准备使用的火攻。关键时候没风,让朱元璋心里七上八下。没风无所谓,有刘伯温啊!刘伯温精通占卜,星象,活脱脱的一个天气预报员,掐指一算,下午肯给有风。刘伯温这把火彻底的把陈友谅烧回天堂。朱元璋取得鄱阳湖的胜利后,更加依赖刘伯温这个奇才,刘伯温也一直给朱元璋带来不断地胜利。刘伯温在明初成立,到后期明朝北伐,制定的很多策略都影响了明朝发展的轨迹。民间也有很多刘伯温料事如神的传说故事,包括现在我们玩的三国杀,刘伯温这张牌bug般的存在很多时候决定胜负的关键。可惜一代神人刘伯温没有预测到自己的命运,最后不得善终,难道和他泄露太多天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