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观后感800字 东京审判观后感1000字

范文一:《东京审判》观后感及其背后历史

背景:

东京审判是指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下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1946年5月3日—1948年11月1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战犯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进行审判。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美国、中国、英国等11国家的法官组成,其中中国法官梅汝璈,受中国国民政府委任代表中国前往日本东京参加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由于时长的原因并未将整个审判过程完整的展现出来,但是着重展示了,梅汝璈身为中国法官,代表着中国的立场,以及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等几位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过程和反应当时日本社会对中国人存在的仇视。

影片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东京审判做的最后一次彩排,就法官们的座位安排梅汝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在受降书上签字的国家,中国理应排在第二位,然而当时庭长并不就此安排,而是想要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两侧,就此梅汝璈表示了自己强烈的不满,最终在,梅汝璈法官前后三次的强烈要求下,以受降书签字的循序安排座位。

梅汝璈法官为什么就座位的座次如此看重呢,第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一场面向全世界的审判,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座次安排,不仅代表了我们作为战胜国地位,更代表我们中国的尊严。

在这场长达2年零7个月的审判中,在面对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等几位日本甲级战犯对自己的罪证拒不承认,中国审判团在一件件确切的证据下将战犯们的自信心一步一步的进行的打击,在确切的证据前他们也变得哑口无言。

审判进行到后期,围绕对战犯的量刑问题,法官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辩,对是否对战犯处于极刑存在了巨大争议,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在梅汝璈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例如,光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就使用了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四肢、割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较之德军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单纯用毒气杀人的办法残酷百倍。

最终,在在梅先生的慷慨陈词和据理力争下,11名法官就死刑问题进行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土肥原贤二等7个日本主要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在这场审判中,不论是梅汝璈先生,还是中国审判团,不管是面对日本律师团的刁难,还是在审判过程的冲突,中国代表都据理力争,维护了我们国家尊严与地位。

东京审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国,对在日本政府策划、准备、发动和实施侵略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担负主要责任的人物,进行的国际军事审判。

东京审判不仅从法律的角度认定了日本发动的对中国、东南亚和美英等国战争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而且通过审判日本主要战犯,公开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战争暴行,尤其是侵华14年间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宋志勇介绍,在法庭上,战时日本曾严密封锁的“南京大屠杀”等骇人听闻的战争罪行被揭露,为审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东京审判对国际法特别是国际刑事法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东京审判是一场严肃、正义的审判,它惩罚了战争罪犯,维护了国际法的尊严,为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表达了人类对侵略者的厌恶,对和平的追求与拥护。

范文二:《东京审判》观后感

历史的土壤已经深深沉淀,但当我们去搅攘时,却发现全是血和泪。夹杂着愤怒、无奈、自豪看完了《东京审判》。感情被情节烧得炽热,神经像紧绷的弦,无论是隔着屏幕观影者紧握的拳头,还是感同身受荧屏上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都使起起伏伏的情绪无处可逃。

主线的贯彻,场景的切换,情节的张弛有度,立体的人物形象,使这部影片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我一直觉得一部电影如果可以煽情的恰到好处是非常厉害的。而《东京审判》就是如此。当看到令人愤怒之时,就由剧中人物替你爆发,当看到令人心痛的地方,剧中人物替你流泪。作为观众所酝酿出来的感情可以在影片中得到释放,看完后有一种平静感。

整部电影有两条主线:一是日本的一个家庭,通过这个家庭的矛盾凸显、变故、冲突,以小见大,彰显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战败后日本平民或士兵对于这场战争的认识,不同的态度。二是反映日本侵略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第二条主线是庭审,而对审判本身的描摹并不只是在庭上,电影是通过控辩审三方角度,特别是对审判人员一方种种内容的描述,自然而然地带出了庭审的状态。也就是当观众看到庭审这一场景时,有种洞若观火的感觉,能大致知晓各方的想法、理由。所有的人物形象随着庭审这一条主线也越来越清晰。

镜头一:梅汝璈争取中国在法庭上的序位

梅汝敖在电影中的地位是重中之重,是作为观影者民族自豪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出场的次数也最多。影片的开头就有这样一个“序曲”:来自美国的主审法官韦伯宣读法官的座次时,将中国排在第三位,而且并未按照《日本受降书》签字顺序。美国的审判长韦伯给出的解释是:这是惯例,本庭适用英美法系,英国的法官更熟知程序,而梅汝璈的逻辑是,所谓惯例不过是你杜撰的,如果序位的排列可如此随意标准,为什么不干脆直接按拳击赛那样称体重来的公平。梅汝敖的这番反击很重要,这实际上是对话语权的争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没有明文规定法官席位的次序。但弱国无外交,韦伯直接称英美列席前列是惯例,明显的排挤中国,在庭审中会更加不利于中国。

镜头二:倪征燠指东打西

在对战犯个人辩护阶段,与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的对决使是中国检察团压力最大。因为此二人对发行与实施侵华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法庭上被这两个人打败,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在当时,土肥原贤二采取一言不发的龟缩策略,试图利用英美法系的漏洞来逃脱审判。坂垣征四郎则写下了48页辩护词,扬言要与中国检察团大战300回合。在这里首先要知道,土肥原是试图如何利用英美法系漏洞逃避审判。这是因为在当时关于土肥原贤二的犯罪证据严重不足,如果把他拒绝提供证词,那么根据英美法系的原则就不能对他定重罪。然而倪征燠却用巧妙的方法使土肥原的这个计划破产:通过对板垣征四郎长达十天的盘问和反诘,通过板垣征四郎之口,印证了土肥原贤二的罪行。

镜头三:千叶小姐之死

整部电影戳中我泪点的就是千叶小姐被袭击身亡的这个片段。说实话,我也没想到整部电影最让我动容的居然是这样一个情节。其实有时候最感人的事和物都是很不经意的,就像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一首诗所写的那样:美不能造作,它自生,刻意追求便消失,听任自然它留存。中国记者肖南与日本酒馆老板娘千叶对唱一首日本小曲的时候,一种浓浓的暖意涌上心头。确实就像肖南所说的:日本人民还是很可爱的,但是日本鬼子太可恶了。两个中国人,一个日本人在一个充满欢笑的小酒馆里唱歌,多么和谐。如果没有战争,如果没有那些为完成自己的恶劣目的而发动战争的极端分子,也许两国人民会很友好地相互学习交流。文化的碰撞,会产生那样美好的灵感。然而随着一声枪响划破了那份安详,千叶小姐倒在血泊中,电影并没有对这一部分详述,只是借梅汝敖之口说:“这个事情到现在都是个悬案,自那以后,我和肖南再也没去过那个小酒馆。”但是可以推测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因对中国的敌意,本来是想去刺杀梅汝敖结果误杀了千叶。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当美好的那一幕破裂时,看着影片中的人物崩溃,作为观影人的我感到痛心地不知所措。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甚至没有很痛恨那个行凶的人,而是非常同情他。虽说是悬案,我猜测凶手就是萧楠昔日恋人的现男友北野雄一。战争,受害的永远是百姓。北野是一个极端的人,他其实内心深处知道是非:是日本发动侵略,但他不愿意承认。与广大日本年轻的一代一样:当发现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毁灭时而产生极度恐慌。日本又是一个耻感特别强的民族,所以这些人就分为两极:一极就是像芳子哥哥正夫那样自责,向中国人下跪的人。另一极就是像北野那样将耻感化为愤怒且进行自我合理化的人:明明知道所谓信仰不过是个笑话,但就是不允许有人来揭穿真相。

最终那些战犯被送上了绞刑架,邪恶终究受到了正义的审判。就像梅汝敖最终在法官会议中争取死刑时所说的:“法律就是法律,法律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知道,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惩戒。”文明如水,人类如杯。当杯子破了,水也不存在了,我们需要文明,但更要敬重生命,将那些战犯送上绞刑架是唯一安慰亡魂的方式。

范文三:东京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一开始给我们展现的是战后的日本:废墟,硝烟,贫民,黑白的场景里一片狼藉,处处是断壁颓垣,弥漫其间的是绝望,是麻木,是死亡的淡漠,是生命的卑贱,是挥之不散的悲哀。

影片分两条线展开,一条是大处着墨,讲述梅汝璈法官和其他各国法官们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另一条则是小处着眼,通过记者肖南与和田芳子这对恋人展现日军暴行给一个普通日本家庭带来的残酷命运。影片格调沉郁肃穆,故事情节缓慢而紧凑。从最开始梅汝璈先生对席位排列的据理力争开始,展现给我们的是那时候的中国法律人坚守正义,维护国家尊严决不妥协的浩然正气。梅先生的执着也赢得了卫勃爵士的称赞。

之后的剧情层层铺开,从证据搜集到正式开庭到最后死刑的判决投票都是以一种公正客观的口吻向我们娓娓道来。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到1948年11月12日结束,前后持续两年多,共开庭818次,419名证人出庭,受理证据4336份,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审判,面对着战犯的沉默抗拒和日本右翼势力的百般刁难,推进的那样缓慢,那样艰难。即便各战胜国间也隐有矛盾分歧。在这个肃穆公正的法庭之上,唇枪舌战并不下于战场上的炮火硝烟,日本战犯们无耻叫嚣着的无罪宣言和辩护律师口中的奸狡谰言妄图钻法律的漏洞,亦是在貌视法律的公正。但在倪征燠先生和季南先生的逐条驳斥中自相矛盾,破绽百出,日方律师气急败坏的丑态令人哂笑。两位先生头脑之睿智,言辞之犀利,思维之敏捷,无不令我折服。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满清废帝溥仪的出庭作证,声声控诉揭露了所谓满洲国的丑态和内幕,给我们看到的是日方华丽言辞粉饰下的无耻内心。

同时影片对小人物的刻画也极其丰满,尤以芳子一家为代表,被征作慰安妇惨遭蹂躏的妹妹樱子,和从中国战场返回,高喊着“狗日的日本鬼子”自戕的哥哥政夫,都是这场罪恶战争的受害者,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遑论其他日本普通民众。当然,也依旧有那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比如片中的北野雄一,他对中国的仇视,不肯承认日军犯下的种种罪行,最后害了别人,毁灭的也必将是他自己。影片穿插着法庭与家庭,战争结束了,而战争留下的阴影和创伤却不是能马上消除的,这也告诫我们和平来之不易,珍视和平,远离非正义的战争。不妨想想,多少年轻人的美好青春消逝在了血与泪的屠杀中,多少家庭在隆隆枪炮声中离散,多少古镇成荒村,多少笑靥成白骨。中国受苦如此,日本又何尝不是自尝毒果?岁月悠悠,时光的阻隔让如今的我们很难再体会当年的苦痛,但无论是谁,战争最终给他们带来的都是苦悲,利用着青年的热血,带走了他们的意气与梦想,残留的,也不过是倾颓与迷茫。

真正的悲剧不是把美毁灭给人看,而是把希望毁灭给人看。影片中还有一个场景令我至今久久不能忘怀,在那个小酒馆里,端庄美丽的老板娘哼唱着日本民歌翩然起舞时,枪声乍起,一颗子弹贯穿身躯,她慢慢倒了下去,像还没来得及绽放便凋谢的花一样竟那样离开了。她是个善良的人,没有狂热的民族情绪,没有仇恨,她有的是对战后的憧憬,是对生活的热爱,但她就是那样离开了,死去了,带着天性中的纯良,倒在了血泊中。杀死她的不是中国人,不是其他外国人,反而是她的同胞,如何不令人扼腕而叹?

影片最后终于认定战犯们有罪,然而死刑判决却又成了各方争论焦点。梅先生对着各国法官阐述着他的观点,沉重严肃地慷慨陈词,他所执着的不是死刑,而是给那些丧生在日本法西斯屠刀下的人一个交代!是给全世界所有受过法西斯荼毒的人一个交代!死难者在看着我们,我们所有的决定都要对他们负责!所有法官们划选票时的声音,每张选票投入计票箱时的声音无不令我内心紧张,全场肃静下,卫勃爵士缓慢而严肃地唱票,我的心情也随之被带动,紧张,不安,百感交集。当最终以六比五的微弱优势核准死刑时,我也不禁长叹一声,终于,邪不压正。

影片的结尾,法官缓慢地宣读有罪,将罪孽深重的日本战犯执行了死刑,终于算是对那些被残害的人们有了一个交代。然而纵使他们被处死千次万次,那些无辜受戮的生命也无法挽回,死刑不是目的,它是要警醒世人,有错就要受罚,犯下滔天大罪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时间缓缓流逝,历史终将尘封,曾经的废墟上又会绽放出鲜花,人们或许会慢慢淡忘那个时代,毕竟它们太沉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歌里的这句歌词,其沉重今人又有几多体会?谁又记得那些苦难岁月呢?记住那段历史不是要记住仇恨,而是以史为鉴,记住战争带来的苦痛,不要再让人间发生这样的惨剧。为了那些死难者,为了那些为中国崛起而流血牺牲、舍身求法的人,为了我们自己,铭记历史,勿忘那个时代。

范文四:《东京审判》观后感

老生常谈的爱国情怀,一腔热血,自是不少的,却想说说别的事。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无用且愤怒着,为那辩驳开罪的恬不知耻的战犯及其辩护律师。也只能在屏幕前喷喷口水罢。

战争是如此的残酷,无论是战胜国或是战败国。他们恨着对方夺去了自己家人,朋友,国民的性命。血淋淋的苦难真诚地剥夺着每一个苦难的人理想,斗志。人们总是讨厌战争的吧,却要为别的什么不断重复这令人讨厌和痛苦的行为。

看这影片,忽然明白了法律工作者的意义。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却是施暴者的万般开罪,或许法律工作者就是来公正地辩清黑白,为受害者发声,让施暴者任巧舌如簧无处辩驳。

其实很难理解,当十一位法官费尽两年多,817次庭审之后,所争论的竟是是否对实施滔天罪恶的人执以死刑。除去政治或是其他难以表达的因素,影片展示的理由是崇高的文明和佛教的善。都是资深的法官,学识多的人终究会被理想的学识绑缚了吗?法律不是用来宽恕的。像是远方的哭声和近处的哭声,虚无缥缈的善啊,面对的是几百万人的鲜血,又如何宽恕?

战争、灾难、疾病、文明,一切都是那么宏大,我沉迷其中,又深刻的无奈着。许多精英聚在一起,费了好些时间,流了好些血,才让恶得到了惩罚,这是人类啊,是如此的渺小。突然就想脱离这个社会所绑缚给我们的,工作,酒局,场面……想去流浪。看看山,看看水,看看沙漠,看看战火,看看苦难,看看文明……如果我无所牵制又无所牵挂的话。

(随便写写罢,都没有完善的逻辑,只是好生难过,想说一说,并不讲求是篇严谨的观后感了)

范文五:东京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是一部战争历史片,讲述了1946年1月到1948年11月对日本侵略主要头目的审判,对日本的审判,对法西斯主义行为的审判。为了审判的公正,国际军事法庭组建了由美,中,英 ,法,苏联,荷兰,菲律宾等11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我国的法官代表梅汝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与公正之心来到日本。

 

取自东京审判

 

取自东京审判

电影中,人物特色鲜明,梅汝璈象征着中国民族主义,为中华儿女要公正,给予日本应有的惩罚。日本辩护在法庭之上穿着日本军靴,象征着日本罪罚的抵抗与顽固,并不承认自己的恶行,

 

取自东京审判

并且在刚开庭之时便质疑法庭的公正性,质疑在座各位法官的资格,让人大怒,让审判的开始变的艰难。在影中还有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北野熊一与和田正夫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否认日本法西斯的恶行,并拥护自己的国家,将一切怒火放在中国上,后者亲眼见证了日本法西斯的恶行,亲手杀死了成为了一个杀人狂的弟弟,作为一个日本人,心中无比愧疚,心中的复杂心情只得饮酒度日,甚至想刨腹自尽,他深知日本法西斯的恶行。

 

取自东京审判

法西斯行为令人发指,残骸平民,烧杀抢夺,无恶不作,称之为恶鬼也不为过,但他们却不知廉耻,拒不承认自己的恶行,甚至在最后的审判中问道如果将他无罪释放是否会还再来一次,日本高层坚决的认为自己没有错,会再次做同样的事情,令所有人大怒。日本的辩护律师也是不辞手段的各种说辞为罪人们开脱,最终还是败给了事实,在告方的各种证据与证人和聪慧指责方法下,令罪人们百口难辩,即使不说话也无奈于他人的辩词,审判过程艰辛且曲折。

在开庭彩排之前梅汝璈还坚持座位按照签约投降书的顺序来坐,为的就是民族荣誉与自强,反对资本家的安排,在其坚定的决断后,资本家最终还是妥协了,在记者招待会上,令人刮目相看,惊住了所有人。在最后的审判结束后,法官们投票取决是否判决死刑,他坚持自己观点,要为世人讨回公道,给予应有的惩罚,判决死刑,在投票之前都要再次重申法律,最终也终是不负众望,6比5,判决死刑,让日本法西斯得到应有的惩罚。

 

取自东京审判

 

取自东京审判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应当牢记国难,国耻,自强,现在安稳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就单独的审判就接近两年,庭审817次,可想,东京审判是多么的艰难,现在的安稳,现在的幸福多么的珍贵。

范文六:《东京审判》警校生观后感

自始至终我都是怀揣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看完《东京审判》!《东京审判》的结尾在我看来像是点球大战,谁也不知道 11 名法官会不会把球踢”飞”;更像是两个人的 PK ,只不过 PK 对象是”同意死刑”和”反对死刑”!而最后的投票结果也是非常惊心动迫的: 6 比 5 ,微弱票数决定对甲级战犯处于死刑。

我们不知道来自民主国家的11名法官把自己宝贵的一票投给了谁,代表中国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梅汝H法官也不知道。对于发动侵略战争的策划者、组织者理应处于绞刑,但是我们不能说那 5 位法官没有仁义道德,因为他们是一个国家的代表,他们代表了自己国家在这个战争上的立场和利益。 我想到了最近比较流行的”杀人”游戏,甲是警察,夜里已经验过乙是匪徒。投票的时候,甲”跳警”,指出乙是匪徒,说服平民把匪徒乙投出局,但是乙硬死不承认,平民则持有自己的观点。

在东京审判中,梅汝H先生显然扮演了警察的角色,东条英机等日本战犯是匪徒,另外 10 名法官则扮演平民角色。东条英机他们的罪行很明显,就像在”杀人”游戏中,警察已经验过他们的身份,就是匪徒,但是法官问讯时,东条英机、板垣真四郎等战犯却异口同声说道”我无罪”,这是无视国际法律、无视人道主义的军国主义表现。在审判过程中,东条英机、板垣真四郎等说,”我们出于同情和友谊”,”我们是热爱和平的日本人”,”我们是自卫战争,不违反国际法的战争”,”日本没有侵略满洲的任何行为”.

最让人气愤的是,东条英机居然说道,”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是正确的,我们还会继续发动战争”,每一个中国人听了这句话后,只会更加激起对日本人的仇恨和对东条英机的憎恨,所以可以理解我们的国民直到今天为什么还拥有如此高的反日情绪。中国人没有错,我们的反日情绪全部是日本人带来的。当然,我个人是反对激进的爱国主义的!

东京审判也出现了搞笑的情景,也是处在审判的结尾量刑时,到底是否对甲级战犯处于死刑,本来是法律问题,居然讨论到文明与宗教的问题,讨论佛的问题,这更说明了 11 名法官内心的利益冲突。

还好,最后还是同意对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处于死刑。虽然,这个结果来得太漫长太惊心。 东京审判历时两年多,经过 817 次庭审,终告结束! 这部电影的基调总体来说是严肃、低调、充满仇恨的,但是影片中的小酒馆却洋溢着一种欢快、和谐的气氛,热情的老板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各国的法官喝酒、聊天、唱歌、跳舞,完全没有远东国际法庭里的英森和冷淡。但是,这个欢快的小酒馆也没能坚持在最后,因为一个狂热的日本爱国分子的不理智行为,扼杀了这片净土。悲哀!

我还想谈《东京审判》的导演高群书,这部电影是他负债 500 万拍摄的。我不敢用”拷问某些国人的良知”这样的字眼,我觉得自己没资格。我只是以一个电影爱好者的身份置疑中国的电影投资者和同情高导演的悲剧。 当我看完影片后,我觉得高导演的 500 万是可以赚回来的,因为每一个爱国的人都应该去看一看《东京审判》!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