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的故事(“买椟还珠”的故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韩非子到底想说啥?)

买椟还珠的故事

小汤序
《韩非子》中讲了个故事,说是一个楚国人到郑国去卖一颗珍珠,他把装珍珠的盒子整得非常漂亮。结果一个郑国人特喜欢那个盒子,最后,居然把盒子买下,把珍珠还给了他,于是,后人就弄出了一个成语,叫“买椟还珠”。不过,这个成语传着传着就偏离了韩非子的本意,那么“韩老师”本来是啥意思呢?
对于“买椟还珠”这个故事,人们有诸多的误解,其中一个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买家是个大傻瓜,不识货,不懂得真正的价值所在。不过,这个故事不合情理、不合逻辑呀:交易已经完成,钱都已经支付,买家怎么还会把部分商品退还给卖家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先来看一下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从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只是说:“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根本就没有交代,这笔交易当中是不是包含了这颗珍珠。而且,韩非子的结论是:“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他的本意其实是批评那个楚国人:你一个卖珍珠的,干嘛把那个盒子搞得那么漂亮?这不是喧宾夺主吗?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因为韩非子前面还讲了一个故事,说是秦国一个富贵之人秦佰,把女儿嫁给晋国一位世家公子,但是,这个父亲用力过猛,不仅为女儿准备了很多嫁妆,还为女儿准备了70个侍女,而且,这些侍女一个比一个漂亮,结果,晋公子对老秦的女儿没有多大兴趣,却对那些侍女兴趣浓烈,小秦备受冷落。所以,韩非子感慨道:喂!老哥,你是嫁女呀!送那么多漂亮的侍女过去干什么?我们来看原文:“昔秦佰嫁女于晋公子,为其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接下来他就讲了“楚人卖珠”的故事。韩非子用“楚人卖珠、秦佰嫁女”两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告诫学者:不要用那些华丽的词藻、精彩的故事把读者带到沟里去了,要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先哲真正的思想。悲催的是,韩非子可能做梦都没想到,他这个精彩的故事就被后人误读,把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带到沟里去了,出现了他始料不及的狗血结果:韩非子本想批评卖家,而后人却在批评买家。老汤认为,这其实是楚人和郑人之间,一个非常正常的交易。既不需要批评卖家,也不需要批评买家。极有可能的原因是,买家非常喜欢这个盒子,讨价还价了半天,然后,买方对卖方说:“我不要珍珠,只要盒子,开个价吧。”最后,以双方都满意的价格完成了这笔交易。结果,楚人的珍珠滞销、盒子大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还有一种可能是,郑国这个地方的珍珠太便宜了,这个人家里有成千上万颗珍珠,他觉得这个盒子买得太合算了,不要让人家吃亏太多,想到卖家很看重这个珍珠,反正珍珠对我来说又不值钱,干脆做个人情,把那颗珍珠还给他。楚人不知道郑国这个地方的珍珠其实很便宜,也不知道他的盒子在这里却是很稀缺。于是,就出现了上述这个搞笑的桥段。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要看出什么问题?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其实,如果把“楚人卖珠”作为一个正常的市场调查,这个问题的解决就非常简单,楚国人赶紧回家制造一批精美的盒子到郑国来销售,卖珍珠的业务立马转型为卖盒子的业务。或者,楚人发现郑国这个地方珍珠很便宜,但是家里的珍珠很贵,于是,把盒子卖掉以后,马上买一批珍珠带回家,又可以在楚国卖个好价钱。下次,从楚国运一批盒子到郑国来卖,又赚一大笔。盒子是楚国的比较优势;珍珠是郑国的比较优势。于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商业模式就应运而生了。如果,你遇到过和这位卖家相似的经历,不要感慨交易对手“怎么这么傻”,反而要思考,是不是自己有什么没有没考虑周全的地方。据我不成熟的经验,一般在交易中认为对方“傻”的人,往往是没有发现自己的“傻”而已。出来混,千万别低估了对手。

汤博士人生感悟之一九四
首发于:舶兰书院

舶:厚德载物
兰:和而不同

主笔:60后老汤(汤超义)&90后 小汤
一对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父女

感谢大家的支持!京东、天猫上有售哦。
(本文照片来自网络)

点“阅读原文”阅读往期文章

买椟还珠的故事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