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西楚霸王项羽,为何乌江自刎?
优质回答:
纵观项羽一生来分析,我认为项羽是勇夫,不是智者,比如坑杀活埋秦国20万俘虏,让秦国将领对项羽失望,杀害秦国小皇帝,让秦国老臣心寒。这不是一个智者所犯的错误。
秦国灭了以后,项羽手握百万大军,可以顺理成章的登上皇帝宝座,可是他没有当皇帝的雄心壮志,把手下的大将分封各地做诸侯,自己做了西楚霸王,一手播下天下大乱的种子。
可是刘邦就不一样,他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就是想当皇帝。当初项羽把刘邦封为汉王,地处边远的陕西汉中,刘邦只有3万人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刘邦启用善于计谋的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利用障眼法打下陈仓,不断壮大汉军队伍,使更多的诸侯归属刘邦。
刘邦的队伍越打越多,项羽的队伍越打越少,最后逼项羽讨回江苏老家,刘邦安排队伍在安徽的乌江口截住项羽。项羽知道自己已经失去民心,成为孤家寡人,再无回天之力,自刎而亡。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说是项羽的命运走到乌江时,恰巧到了终点,他不得不自刎,不如说是历史规律安排项羽必须在乌江自刎,由不得他选择,更不如说,更不如说的是文化的规律、文学的规律、戏剧的规律、甚至后人能够接受的心理规律安排项羽在乌江自刎,这是项羽成就其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悲剧英雄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历史从《史记》的悲剧意识作为真正的起点走下来才会一路走好的根源所在!
项羽自杀在乌江,换取中国民族清醒在神州大地,“人总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项羽何其值啊!
其他网友回答
刘邦组织天下诸侯围攻项羽,就是要项羽必死。用七十多万大军,对付项羽的不到十万疲惫之师,包围在垓下,组成十多道防线,就是怕他逃跑。
豪杰虞姬,都明白霸王得罪天下英豪,天下英豪更明白项羽翻身起来,第二次彭城之战悲剧必演,几十万大军,前次被项羽三万骑兵杀得睢水不流,是惨酷追杀的教川。刘邦为此让纪信扮演投降 自己偷偷逃跑。孩子十几次蹄下车去。可能让他重演吗?现在包围住了项羽,岂能围攻后能让项羽成为自己翻版吗?
虞姬明白,霸王必死无疑。自己要保持高傲,就要死在霸王前面,让霸王所有无所留恋,举刀自刎,来坚定霸王要血战,拚杀到底决心。不要婆婆妈妈留恋未来,妄图东山再起 ,是办不到的。这样才会让项羽英名永存,大义凛然,不要留恋人生,让他明白刘邦以加封王候封土地为条件,说服了已知脱离刘邦的齐王韩信,从齐地出发,占领楚都彭城和江淮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自东向西夹击项羽。梁王彭越,也越战越强。从小游击队发展成了数万人,从梁地出发南下西进与刘邦夲部二十多万人马联合从固陵东进,共同逼楚军后退。堂兄刘贾更厉害,派人招降攻羽的大司马周殷,助刘贾攻下九江,汇合英布军同来垓下共击项羽,周殷原是项羽的心腹之友,此时却成为心腹之祸。也随刘贺自淮北出发从西南方发动对楚地的进攻,先克寿春,再占城父 ,刘贾己经将楚国之人全部杀尽。楚将大司马周殷也叛楚,也屠灭楚地六县使项羽回去再无根基,还与刘贾立誓北上合击项羽,全国形成西,北,西南,东北面七十多万人马四方合围楚军项羽之师之势,将项羽重重包围在垓下决战。
项羽军在垓下决战兵败。率领八百骑兵 趁着夜色天黑突出重围后,刘邦就急速令灌婴率领五干多精锐骑兵追杀 。项羽到达东城的一座山上。身边只有二十八位卫土,而追杀项羽的汉军,还是多达数干人,将项羽等人包围起来。项羽飞驰而出,又斩杀汉将士兵百人,想到逃到乌江 ,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汉军几干人拿着重令。就是擒杀项羽,又会让他过江吗?项羽一人一口气又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都成为刺猬,也受了十几处的重伤,眼看无有活路后,挥刀自刎。
其他网友回答
项羽雄兵全损光,
慌乱奔逃至乌江。
宁愿自刎站着死,
不想偷生名四方。
其他网友回答
项羽乌江自刎,是他的性格决定的,如换做刘邦就绝不会自刎。
项羽是那种刚强勇烈,宁折不弯,气盖山河的人。他的英勇无人能敌,几乎是战无不胜,强大的秦军都被他消灭。刘邦的几十万大军,被他三万人马,杀的几乎片甲不留。刘邦被打的 几次落荒而逃,为了逃命,父亲妻子都扔下不要了,女儿也被他几次踹下车去。
但战至最后,项羽几十万大军,却剩下他二十几个人,他是难以承认这个现实的。所以,它对军士说:“非战之罪也,是老天要亡我“。既然如此,他就没有必要继续活下去,没有必要再考虑东山再起;而且,8000江东子弟跟随他出来打天下,天下打来了,却最终成了刘邦的。最后,他孤身一人回到江东,正如项羽讲的:“固然江东父老可怜我,但我又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呢?”
所以,项羽的刚强性格决定了他乌江自刎。
如果换作刘邦的话,刘邦绝不会自刎。刘邦几次人打没了,几次又招兵买马,东山再起,大不了再退回关中,闭关自守,依然是汉中王。能屈能伸,能柔能刚,百折不挠,这就是刘邦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