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读后感
听小说课教学《范进中举》,开场的两个环节引起了我的思考。 第一,小说中哪个情节最神奇?(注意老师用的是“神奇”) 学生一说“范进疯了”。 学生二说“范进疯了”。 学生三说“范进疯后,老丈人打巴掌”。 学生四说“中举前后众人的前后态度”。 学生五说“范进中举后发疯”。 老师直接选择了“老丈人打巴掌”。
第二,胡屠户的巴掌打得___? 学生一说“打得很狠”。 学生二说“打得胆战心惊”。 学生三说“打得很亲切”。(此时老师夸奖学生回答和书上一样) 学生四说“打得很好”。 老师直接选择了“很亲切”,就进入下一环节胡屠户打巴掌的相关探讨。
很显然,教师课堂的预设方案是这样的,即开场进入胡屠户巴掌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探究巴掌“很亲切”,然后学生表演胡屠户打巴掌,进入胡屠户的相关动作描写思考人物性格特征,理解白描手法,最后思考范进将来最有可能成为哪种官,感受邻居、胡屠户、范进的性格特征。 这个教学设计可以读出老师的阅读力与设计心,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这里不多谈,我们就来谈谈开场的这两个步骤。 教师用“哪个情节最神奇”开场,这“神奇”就值得师生探究思考。首先,我们要关注“神奇”这个词从何而来,用之形容《范进中举》是否准确。其次,神奇在哪里,为何神奇,怎么写神奇,神奇中读出了什么。一堂课以“神奇”立骨。“神奇”中感悟,“神奇”中揣摩,“神奇”中探究,“神奇”中发现……课堂可以用“神奇”来组织,来推进,来抵达。这就成了“神奇”课堂了。 当然,不用“神奇”来做课眼,也没关系。课堂本身是多姿多彩的,袁老师的设计环节也很有新意。
我们最要思考的是,如何自然地走向教师的预设方案,也就是怎样自然地走向“胡屠户打巴掌”和“很亲切”。 第一个问题下,学生的回答其实集合了小说的三类人物,即范进、胡屠夫、众人邻居,也正好对应了课堂末尾最后的人物性格研读。五位学生的回答,三个对应“范进疯了”,一个指向“胡屠户打巴掌”,一个指向“众人态度变化”,老师没有对这些信息加以处理,就直接走向备课方案中的“胡屠户打巴掌”,是非常可惜的。主人公范进疯了,不神奇吗?而且有三位学生回答。教师可以利用这回答,再次引领学生走进范进疯了的场景,读读“范进发疯”。可以适当解读“众人态度变化”,再选择众人中的典型人物胡屠户自然地就进入本课研读教学。这样再次熟悉文本,更好地研读小说重点内容,对后面的教学就起到了铺垫作用。而直接拐到胡屠户打巴掌的情节,既突兀,又置学生的回答于不顾,错漏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实在可惜。 再看第二步,学生同样给我们展示了多元的思考。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解读思考来引领他们深度研读这个打巴掌的相关细节。胡屠户这一巴掌打得怎样?打得狠!狠在哪里?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一个嘴巴打将去”,还说范进“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打得胆战心惊,怎么说?“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还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直到最后向郎中讨膏药。明明是这样狠的一个巴掌,大家怎么会说“亲切”呢?这“亲切”里究竟听出了怎样的心理?还有打得“好”,这“好”,好在哪里?好在打醒了范进,打疯了众人,好在打出了人情世故,世态真像!打得好,写得更好!这样就自然滑进写作手法的学习中去了。 可惜,教师同样还是快速地走向预设的“很亲切”,放过了“狠”、“胆战心惊”和“好”,按照既定方案实践自己备课本上的教学。
其实,每一种预设的实现,都需要一种语文的兜兜转转、折折叠叠,需要一种来来回回,曲线抵达。语文课堂的美,语文课堂的魅力,就在其中。 好的课堂,一定不是快速直接的,而是百转千回后的喷薄而出。我们说,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借助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通过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固守预设,必将失约“精彩”,错过美丽,冷落学生;如果能用自己的智慧及时调整预设,或伺机而动,价值引导;或随机应变,顺应学情;或借机施教,柳暗花明。所以,对教师而言,预设见匠心,生成更智慧。
而要追求生成之美,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因为教学在实质上是师生的对话,其基础就是倾听。倾听,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关注学生,理解学生,唤醒学生,推动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说话者的信息,并将之转换成新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言语的回应,且有所提升。这样,教学的意义就出现了。比如《范进中举》的这巴掌,打得狠,打得胆战心惊,打得好,打得亲切,都是有价值的回答,甚至有的答案能涵盖其他答案。教师倾听了以后,就要学会甄别,学会利用,以此展开更深入的思考。 语文课堂上,学生所有真诚的言说都是有价值的,关键在于我们的使用和转化。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不要担心教学时间来不及,来不及的只是我们的心。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我们长久的修炼,那么,就从这节课开始吧! 别急,好好听,好好发现!你一定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