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问题和建议 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网友提问:

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何分配才能保证不出问题?

优质回答:

该不该给领导多分?如果这奖励性绩效不向领导倾斜,那占学校教职工3分之一的领导津贴又从哪里支出?

请听一个校长的心声:

在教师例会上需要咨询的几个问题

近几日,有教师针对目标考评发放有诸多感言,同志们都看了,相信也都有自己的判断与思考。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校长,我也有一些想法,也想一吐为快。

说实话,有些感言,也还算旁敲侧击,中肯有节,有些感言纯属人云亦云,自说自话,混淆视听,唯恐天下不乱!

当然,言论自由,谁也无法堵住悠悠众口。只是,在看到这些感言后,我也有许多不解与困惑,为学校发展计,请老师们指点迷津。

问题之一:

绩效考核实行十几年,其中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当初的3552元,到6900元,再到6200元,学校一直是按文件要求和领导的要求在操作执行,由学校制定考评细则,遵循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干好多得,干差少得的原则,并报中心学校批准执行。

我想问一下老师们,执行领导决定,遵循以上原则,学校对与不对?

问题之二:

目标考核6000元,自2017年实行后,中心学校要求上半年兑现目标考核奖的6000元,下半年兑现绩效考核的6200元。

下半年的绩效考核,我们已有考评细则,可以直接考核;上半年目标考核,难道要重新制定考评细则?

同一个人所做的同一项工作,如果考核标准不一样,结果不一样,又将如何?

问题之三:

针对有些老师的感言,我也有几个问题想当众问一下:

你是否承担有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学校领导职务?

如果有,又不给你记分,你可以大闹一番;如果没有,如何记分?这些都是正常教学工作外的承担,不给记分(钱),谁来做?

即便是记分给钱,有些老师也不愿意去做。举两个例子:

其一,2017年因特殊原因学校动员某老师任九年级学科教学工作,该老师脱口而出,“你想让我死吧”。我理解呀,九年级老师好像都不该活!

其二,2018年班主任老师紧缺,为动员某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该老师推三阻四,死活不干,并说了句很是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我失眠,当不成班主任,你还是让我多活几年吧”。

问题之三:还有一系列问题也想求解,平时工作中,你做了几次学生思想工作?处理了几起学生纠纷?家访过几次?与无理家长有过几次较量?

面对家长的责难,你又在哪里?深夜或正午送过几名生病学生看病?填过几张涉及学生、家长、班级的表格?上传过几张安全图片?参与并指导过几次学生打扫卫生?查过几次学生寝室?巡查过几次教室?到学生食堂看望过几次学生?跟过几回早操大课间?你检查过几次老师的常规? 为教学工作迎检,你又做了哪些学校工作?

问题之四:

我更想咨询一下有些同志,在你考核分数较低的这个半年(或许是很久),酷暑寒冬的时日你上了几个早自习和晚自习?盛夏时节你有几个中午值班?平时你上了多少几节课?考绩如何?常规分数如何?与本校大多数同龄人或比你年纪大的老师相比,你任什么学科,人家任的什么学科?

真诚欢迎并感谢各位为我本人指点迷津,给学校指明方向,借你睿智聪慧的大脑给学校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或意见,让学校行稳致远,让老师们幸福满满。

同时,学校希望大家到领导办公室开诚布公的就某些事情进行交流沟通,少在下面窃窃私语,自说自话。

———有许多问题,欢迎解答!

其他网友回答

很简单,向一线教师倾斜就可以了,按工作量、教学成绩分配最科学。

一个学校,靠什么生存发展,就是老师的教学。学校最辛苦的也就是一线教书的老师,最最最辛苦的是班主任和参与成绩考评的老师。所以绩效工资必须向这些人倾斜才最公平合理。

总的来讲,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领导不能和同事一起参与考评。

我们学校领导总是按不低于老师的最高奖领奖金,导致老师们意见很大,领导没上过一节课,凭什么拿不低于最高奖金?

当然,领导不拿一点奖金也是不科学的。但不能和同事一起参评。领导之间按等次评即可。

第二:老师之间绩效奖差距不能过大。

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不可差距太大。原因很简单,决定教学成绩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教师的原因。就算一个老师教两个班,也不可能保证成绩一模一样。

正因为如此,成绩有差距是正常的。只要老师们差距不大,说明大家都尽力了。在奖金上适当有点差距即可,不可差距太大。如果差距太大,有的老师干脆不干了,大不了还是倒数第一。

第三:评分细则和奖金分配必须全校公示,供大家监督。

任何考评必须经得起大家的考验,也就是必须公示,大家感觉不合理的地方,有权利质疑。

绩效分配上更应如此,详细账目必须公示,供大家参考。

第四:所有考评方案必须经职代会通过。

现在的领导都喜欢自作主张,听不得一点老师的意见,导致老师们意见很大。

我们学校很多次老师们职代会不同意的议案被领导强制执行,那这个方案对老师们还有吸引力吗?

既然是考评老师的,就尽量听取大家的意见,老师们都不同意的,不要强制执行,更不可指责老师们。

总之,作为领导,一定要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大家都一直同意的必定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的。领导不是下属,在考虑问题时 更容易站在领导的立场而不是一线老师的立场上考虑,所以肯定有不周到的地方。

向一线老师倾斜,为一线老师着想,只要抱着这样的目的,绩效的分配就不可能不公平!

有什么更科学的方法,交流一下吧!

其他网友回答

“奖励性”亦即“普惠性”,是政府对基础教育所有从教者及所有教务工作者实施的善政之一,应该大加肯定;“绩效工资”强调“绩效”,也即“奖励绩效”。绩效工资虽然每月附着在个人名下下拨下发,但其未能直接进入个人账户,它滞留单位(学校)账户,等待隔月再分配。单位(学校)主导并具体实施再分配。“如何分配才能保证不出问题?”因没有硬性细致的高阶层文件规定可供执行,所以单位(学校)不同、领导不同、分配“细则”不同,“分配”便“问题”丛生,不透明,不公平是最受诟病的。这种利益再分配的不公平,是最容易挫伤当事者心灵的。这种挫伤会留下后遗症。举个例子吧:某单位(学校)在绩效工资初发时,每人每月平均扣出100元,这100元你若想要再赚回去,学校规定你必须参加升旗仪式、参加每周必开的集体大会、参加教研组会、参加备课组会、接受学生评议教师学生给你“赋分”等十几项“考核”,月末“汇总”,再乘以岗位加权系数,最终结算出你的月“绩效工资”应得份额。这样分配,差别较小,所以教工们都没什么怨言。但两年后换了领导,她对这种“分配方案”深恶痛绝,说这是“胡弄”,根本违背了绩效工资发放的“精神”。她也不开教代会,径直宣布从她到任当月起,每人每月扣出其名下绩效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六十用来“再分配”,其余百分之四十当月就“返还”。这一下像刀子搭在臀部割肉呢,割深了,割重了,割多了,所有人都感觉到巨大疼痛了,于是怨声四起。但没用呀。校长对教职工的不满压根不介意,她放话说,有意见到啥地方告状都悉听尊便!她更新细则,规定自己是“正科级”,每月多拿百分之二十,其余“校级领导”比她低百分之十,亦即比所有教职工多拿百分之十;她规定学校“中层领导”比教职工多拿百分之五,其余以此类推。次月,“量化总结表”“公示”,最少者七八十元,校长六七千元。有人还到“上级”“告”过两回,但没用。后来又换了领导了,他又“重新”制作了“分配方案”,他不管谁有意见谁没意见,他固执己见。总之,这个单位(学校)的“绩效工资”“奖励”了谁,多年来是否提高了学校工作的“绩效”,谁也不知道啊。当然,这可能是个“特例”,不能以此类推,以偏概全,抹黑了真正分配公平,“绩效”年增的更多单位(学校)。“不出问题”是最理想的事儿,但你处在“出问题”的单位里又无能为力时,我们只能深呼吸,吐出愤懑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领导的各项评比都是优秀,一线教师大都是合格。

沐云的风

7月28日 · 教育问答达人

诟病已久的中小学职称评审的真正痛点在职称等级与工资挂钩。职称等级制度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讨论的热点,也是引起教师种种矛盾的重要因素。那是为什么呢?我们接下来来探讨一下。

教师的职称等级数量都是有限的,等级越高数量就越低,所以高级教师的名额很少,评上高级教师这个职称所需要满足的条件也就越多,所以很多教师为了能够早日评上高级职称,花了很多心思在学术研究、发表文章、教学成果等上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有能力的教师满足高级职称这些条件,但是职称的名额很少,无法满足每个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有机会评选高级职称,有些教师教了三十多年甚至是一辈子,都没有等到那个机会。

但是,职称等级与教师工资挂钩,职称等级越高,教师的工资就越高,有时候职称等级相差一级,教师的工资就可能想差好几千,所以才有这么多人挤破头想要评高级职称。评上高级职称就像拿到金饭碗一样,有时候很多人在想明明大家工作差不多,工资却相差这么多,导致同工不同酬。就因为一个职称,要是有名额的话很多人都符合这个条件,就是没有机会。

除此之外,一些教师还利用各种关系、人脉,送礼等不正当手段评选职称,更加引起了广大教师的不满,职称等级与教师工资挂钩的矛盾越来越深,是很多教师心里的痛点。

沐云的风

教育问答达人

1332粉丝 · 7863赞

搜索

教龄35年认定高级职称

教师教龄满40年

中级职称改革

30年乡村教师职称

教师现状顺口溜

培训机构教师资格证

其他网友回答

掌握绩效工资的单位领导(校长、院长)必须权力关在单位全体教职工手上。教职工可以“用脚投票”单位领导的产生。

由单位领导组织工会投票通过分配方案也是自欺欺人的。单位领导可以为自己定身量做分配方案。拿出表决也没有人能改变的了。

公选的校长院长,才可能为单位绝大多数人和单位谋发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