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今天立秋会热吗?
优质回答:
题主应该说的是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今年立秋会热吗?
很多用来预测天气状况的农村谚语还是非常准确的。“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大暑节气,天气不是那么炎热,较为凉爽的话,那么立秋之后,就会出现“秋老虎”,天气会变得比盛夏更为炎热。
大暑是夏季最后的一个节气,一般在7月23.24号开始,处于三伏天的中伏,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季节,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干旱少雨,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期,古人形象的描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在大暑期间,最高气温能达到37-38°C,出门在外,大太阳把人晒得脱了几层皮,这闷热的天气像蒸笼一样,汗流浃背,酷热难耐!
虽然酷暑的天气让人难熬,但是对于五谷作物来说,反而是有利的一面,在古时候有谚语说“大暑不暑,五谷不鼓”,“大暑五酷热,无谷多不结”,大暑期间正是农作物开始结籽灌浆的重要时期,充足的日照和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能够加速营养物质的积累,这时期雨水适宜,日照充足,到了秋季农作物就能够谷粒饱满,五谷丰收。
但是,每年的天气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地理,环境,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的年份大暑,三伏天期间,天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炎热,反而让人感觉到这个夏天不过如此,并没有出现让人受不了的闷热天气,就像农村老人说的,“该热不热,必有反常”,冬冷夏热,四季交替,夏天不热,秋天热,这些反常的天气往往会在以后的一段时期表现出来。
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这一段时期太阳高度角最大,近似于直射地面,太阳光穿过大气层的厚度最小,地面日照时间最长, 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消耗的热量,这样热量慢慢积累下去,到了中伏天地表热量达到最大值,这也是大暑炎热的一个基本原因。
如果在大暑期间,受多风,多雨等气候影响,整体天气没有出现过于炎热的天气,地表的热量达不到最大值,那么就会出现“大暑热不透”的反常情况,那么就发生了季节往后延迟,立秋之后天气本应该变得凉爽,这样就会出现天气比盛夏还要炎热的情况。
今年大暑节气各地气温以炎热高温为主,个别地区最高气温达到了38度左右,属于该热的时候热,正常气候特征,今年立秋之后,估计很大可能不会再出现温度过于高的情况。
不过,立秋之后,仍然还有一伏,仍要注意防晒中暑。
其他网友回答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这俗谚说的不假,不管大暑热透不热透,秋后都会燥热的,似乎年年如此,我有感觉,我才这两年不耕田,以前年年在大暑立秋中抢收抢种,是经历数十年了的。今年立秋后到处暑,还会感觉酷热燥暑的。
冬冷三九,夏热三伏。夏至三庚数头伏,末伏立秋找头庚。如此计法,初伏必在小暑后,中伏在大暑前后。三伏中,最热在中伏,最燥在末伏,今年夏至后见庚早,所以中伏长,有二十天,现在就是进入中伏好几天了,谁不觉热吗?无雨就热得很,有雨解就好许多,多雨解,就热不透,无雨解就热透。我国地大,西东北南气温降雨都大有不同,因而不同地域对热透不热透是有不同的认识感觉的。
立秋后有末伏,无雨,必燥热。要是大暑中伏期间多雨,没热透,而到了立秋后少雨,那就会更感秋后之酷热燥炎了。俗又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关于立秋早晚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日论的,立秋是阴历七月的节,在七月初一前交秋是立早秋,在七月初九初十后立秋是晚立秋,以这个说法,今年是七月初八立秋,不算早,也不算晚,是适中略迟。一种是以时辰论早晚,子丑寅卯时立秋为早,辰已午未时为中,申酉戌亥时为晚。今年是七月初八寅时,3点12分57秒交立秋,时辰论就是早立秋凉飕飕了。但对凉热时间有不同认识理解,以时辰说,早立秋凉飕飕,是交立秋那些个时刻凉飕飕,不是指立秋后十几天时间内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不应就是指申西戌亥时,悟其意,应更多是指以日交秋迟,而不是以时论为主。我认为,在我所处之地,不论那种说法立秋早晚,也不论大暑热透不热透,立秋后到处暑这一段时日都是感觉很炎热难顶的。人生百步九十半,越是最后之热,就越感觉难受,这也是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所以,越是后热越要学会坚持,学会防暑伏,不致因热中暑,更要防作物受旱热而枯,畜禽渴热难受而死。
其他网友回答
今年天气是异常的热,2016年报道在湖北的一些地方 路上可以煎鸡蛋,好消息,今年又可以路上煎鸡蛋了,而且今年热天持续更久,所谓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今年立秋会不会很热? 热在秋后就说明,在秋天也会格外的热。
今年立秋2019.8.月8日。是个非常不错的时间,这一天刚好也是另外一个节日。有的人可能没有想到。再来看看三伏天时间表。
2019.7.12进入一伏天。
2019.7.22进入二伏天。
2019.8.11进入三伏天。
所以立秋恰恰是在二伏天,二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所以在立秋之后还会热上很长的时间。
记得我小时候在立秋后,都在野外抓蝈蝈玩,只要天气稍微凉快点就会有很多的蝈蝈,以前只有小孩了玩蝈蝈,现在成年人或者中年人都有玩蝈蝈,所以今年立秋是抓不到蝈蝈了。
立秋代表着农民一年的收成熟了。一年的劳动将要迎来成果,今年立秋早所以,种植的庄家还没有成熟。所以今年在秋天后会出现很热。
其他网友回答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今年立秋会热吗?
乡鉴为您答疑解惑。题主应该是字误,大暑是每年的7月22-24日,今年大暑是7月23日,而今天是大暑节气的第5天。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立秋,它是大暑后的另一个节气,早上刚翻了一下老黄历,今年立秋是8月8日,因此今天不是立秋。
很多农村流传着“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农谚,其意思是说,在小暑大暑天里,天气高温炎热,就像被装进蒸笼里一样,闷热得让人难受。而且,大暑正好又处在三伏天的中伏,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说法。大暑、中伏像赶集似的窜到一起,这些都说明了这段时间的高温天气不会缺席。
从最近天气情况看,今年大暑天里,各地天气还是比较热的,中东部地区持续“高烧”不退。大暑到来之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了今年最大范围的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统计显示有超过25个省市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重庆、北京、河北、山东、辽宁等地方的最高气温已超过历史极值,部分地区气温达到42℃。
农村老话“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是一则预测立秋后天气的俗语,意思是如果大暑天的气温不是一年里最高的、高温天数不长,就是没热透,那么最热可能出现在秋后的“秋老虎”期间。这句农村俗语有一定科学依据,当太阳超过黄经120°时才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一般来说大暑期间太阳黄经达到120°,但如果大暑里太阳黄经没有达到要求,这期间就不是最热的时候(没热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热天便会在立秋后。
另外,有关大暑天气的农村俗语还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等,这些都是老辈人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
综上所述,今年很多地区在大暑期间,其最高气温超过历史极值,而且持续时间多在7天左右,这应该算得上“大暑热透了”,最热的时候应该不会出现在立秋以后,但风云变幻莫测,不排除“秋老虎”不会发威。
各位朋友,你们认为今年立秋会很热吗?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按照这句话来说,今年立秋是不会热了,因为进入大暑节气后,真是热的透透的,毒辣的太阳就差把人给晒化了,路边绿化带里的花花草草都热到干枯,大暑热的这么透,秋后就不该大热了。
最近这几天全国都进入高温天气,我们胶东这边虽说靠海,也丝毫没有因为比热容大而凉快,本来进入伏天之后,我们就做好了挨热的准备,幸运的是刚入伏那几天一点都不热,可能白天温度还稍微能高一些,到了傍晚凉风阵阵,还得穿件外套才行。可是好景不长,小暑虽然没有特别热,到了大暑,可是真真的开始热了。
大暑是夏季最热的日子,农村的老人们都说,如果大暑热不透,那么大热在秋后,意思就是说的大暑这几天应该是最热的时候了,这几天如果并没有特别热的话,那么秋后也要遭罪,秋老虎比大暑时还要热。今年我们不用等“秋老虎”了,大暑已经热的很透了。
从进入大暑到今天,我们这里一场雨都没有下,相邻的几个市区虽说也比较旱,但是都多多少少下了场雨,下雨总是比太阳当头要凉快的,我们家这里不仅一场雨都没下,还天天都是艳阳天,搞得大家连门都出不去,感觉一出门就要中暑,身上总是湿漉漉的全是汗。
农村的老人们都说,已经好多年没有像今年这么热这么旱了,本来五月十三是关公磨刀的日子,照理说不管再怎么旱,这天也应该下雨,可是今年就是没下,连关大老爷的面子都不给了,就这么一直干旱着热着。
不过就算再热的天,再坚持熬10天也差不多就过去了,到了立秋之后就不会这么热了。今年立秋一般不会有秋老虎了,因为大暑节气,期间已经很热了,大暑热得透,立秋就不会热,再者说今年伏天的日子是40天,相较于其他伏季30天的年份,今年应该会在立秋之后比较凉快。至于立秋之后,到底是会继续热到发狂,还是会变得凉爽,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