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红楼梦》中,贾府有没有侵占林黛玉的数百万家产呢?
优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确实有,但这也符合当时的社会习俗。
首先,贾府并不是自己去抢了林家的财产。
之所以贾府能够得到林家的财产,用贾母的话来说:林家人都死光了。
林家可能有遗传的先天性心脏病,人丁稀少。
到林如海的时候,他就是独子。
结果林如海有好几个妻妾,却只有一儿一女,儿子又夭折了。
而在古代,女儿是不算人丁的,所以早晚要嫁出去。
这种情况下,林如海无可奈何,只能将女儿托付给他的外祖母。
而自己的大部分家产,也交给女儿去继承了。
需要说明的是,林如海似乎还有远房堂兄弟,但不是嫡传,所以没有办法过继孩子,不能延续香火。
林如海死前应该也给了这些远亲一些遗产,但主要还是留给林黛玉。
同时,以贾府的势头,恐怕也没有人敢和他们争夺林家的遗产。
其次,贾府吞了钱但并没有克扣林黛玉。
古代的女孩子和今天不同,不是父母死了以后就继承一部分家产。
一般来说,女孩子出嫁的时候,父母就将她那一份作为陪嫁,交给她带走。
所以,王熙凤就很豪横,还公开讥讽丈夫贾琏“你们看着你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说出来的话,也不怕臊!现有对证: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那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
而王熙凤曾对黑心尼姑静虚说:就是三万两,我现在也拿的出。
这不是王熙凤夸口,她的私房钱就不止三万两,还有大量值钱的物品。比如连富裕奢侈之极的贾家宁国府,家里来了贵客,都要向王熙凤借一个陪嫁的玻璃屏风。
可见,这个屏风绝对价值连城,甚至有钱也买不到。
恐怕王熙凤嫁妆,都要以十万两银子起步,王夫人的嫁妆更不得了。
而对于林黛玉,将来她肯定要出嫁,到时候贾母绝对不会亏待她,会给一笔丰厚的陪嫁。
对于女孩来说,这就足够了,她也不可能再多要额外的钱,没有这种规矩。
当然,如果林如海亲自抚养女儿,他死了以后所有财产自然是女儿女婿的。
但林如海重病在身,活不了多年,只能将年仅几岁的女儿送到贾府去。
而贾母对林黛玉照顾的很好,当做亲孙女一样,也算是很不错了。
再次,林如海的财产确实被贾家大部分充公了。
林家是不亚于四大家族的名门望族,这样才娶到了贾母掌上明珠贾敏。
王夫人曾说,贾敏在家里就像公主一样的待遇,富贵荣华之极。
而林家又传了好几代,积累了很大财富。
贾琏有一句话是这样的: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一般认为,这二三百万就是林家的财产。
很多人觉得钱很多,确实很多,但林家的身份摆在这里,家产二三百万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
真实的《清史稿》上记载,雍正皇帝在下旨抄了金陵织造的曹家和苏州织造的李家,一共所得白银750万两。
而这二三百万两,大家心照不宣,成为林如海委托贾家善待林黛玉的费用。
林黛玉出嫁就算陪嫁再多,充其量10万银子怎么也打的住,那么绝大部分也就充公了。
但对于林如海来说,他也无可奈何,毕竟自己马上就要死了,钱又带不走,总要委托一个人掌管吧。
而林家这比巨额财富,大部分被贾家挥霍了,比如修建省亲工程。
这种事,林如海其实可以预计到,但也无能为力了,自己都死了。
最倒霉的是,林黛玉少年就病死,连嫁都没嫁。
一种说法是,林如海预计到从小就吃药的女儿活不长,干脆将家产都送给贾家,让贾家照顾好女儿最后一程。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中一大疑案,林黛玉究竟有没有继承遗产,这笔遗产又是否被贾府贪没?
这个遗问可以分疑问两个部分:首先,林黛玉究竟有没有钱可让贾府贪。其次,贾府究竟有没有贪林黛玉的钱。用到这个“贪”字可能不合适,我觉得应该说是“挪用”更合适。“贪”的话就是对钱的一种变态渴求,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有钱就想拿到自己手里。“贪”和本身有钱没钱没关系,本身很有钱也可能很贪。但是“挪用”不一样,“挪用”总带着点无奈。
贾府的经济状况其实已经很明了:冷子兴对贾雨村说过,“如今的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外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等等这些话。如果像冷子兴这样的外人都看得这么清楚明白,那么贾府的情况真就不是一般堪忧了。
贾府要使银子之处有哪些地方呢?日常的排场非常重要,不然会让人看笑话,所以一大家子里里外外的运转就是巨大的花费。运转的费用既包括够级别的衣食住行,也外括对外的人情往来,比如说宫里的太监会打秋风等等。还有比如时不时的邢夫人忽然要跟贾琏“借”二百两银子使。而且除了正常运转之外,还有未来许多要花钱的大事。比如王熙凤和平儿私下聊天时就说过将来几位小爷几位姑娘的事,自然是指婚事;还有一位老太太的大事,自然是指丧事。这些大事要花多少钱,作为当家人的王熙凤心里门儿清,所以才不得不放高利贷攒钱。平时周转不过来的时候连老太太用不着的金银家伙都托鸳鸯弄出来当了暂时过渡,王熙凤自己的金项圈之类也时不时要进当铺。贾府经济状况的窘迫到了这个程度,那么林黛玉的财产拿来挪用一下就是很必然的事了。
林黛玉究竟有没有财产可让贾府挪用呢?肯定是有的。林黛玉的财产应当有几部分的来源:一部分是祖产。林家世袭列侯也是姑苏望族,必定有祖产。不过这个是属于全族的,林如海能分到多少这个不好说,这一部分不会太多。而且就算林如海死了,祖产是不是全传给林黛玉这个唯一的女儿也不一定。另外如果是房屋、田地,不便于一时作价出售,到黛玉手里的现钱也就不会太多。另一部分是黛玉继承的来自父亲林如海的个人财产。作为一个未出嫁的女儿,而且是唯一的女儿,林如海的个人财产应该是绝大部分归黛玉。林如海的官职是巡盐御史,而且当了多年。什么是巡盐御史呢?这是一个掌所带国家命脉的税差。从西汉《盐铁论》可知,自古以来盐税收入就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来源。如果以清代为背景,盐税收入从最初的二百万两到清末的一千三百万两,清代的盐税收入来源于四大片区: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取一个平均数,每个片区的一年盐税收入也得几百万两银子。但这个银子是国家盐税收入,不是林如海个人的钱,林如海又是个非常清廉有官,不可能去贪污的。就算不贪污,巡盐御史肯定有一些官俸之外但又是被默许的额外收入。比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欠库银上百万两,当时的康熙皇帝有意在曹寅及其子曹顒多做几任江宁织造以便有利于补上欠的库银。曹寅自己就做过两淮巡盐御史,也努力去补上了赤字。
就算林如海不是贪官,做巡盐御史多年,几十万两银子的宦囊还是有的。不贪不要紧,至少会精打细算会理财,这也很重要。从黛玉身上就能看出来擅理财的家风。黛玉在贾府虽然口不言利,但自己也说闲下来日常一算就明白贾府的财政状况。所以说,林如海有几十万积蓄这已经是往少了说了。
还有一部分财产是必归黛玉的,就是她生母贾敏的嫁妆。贾府里为什么王熙凤走投无路的时候想到要打贾母的主意?王熙凤还说过,宝玉和林妹妹一娶一嫁用不着公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老太太手里有那么多梯己,一方面是多少积攒,首先还是底子厚,从娘家带来的嫁妆多。还有王熙凤也说过“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那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邢夫人跟贾琏要二百两银子,王熙凤随手拿两个金项圈就当回四百两来。黛玉之母贾敏是贾母唯一爱女,贾母说过,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怎么疼?嫁妆丰厚这是必然的,肯定的。林黛玉所继承的其母的嫁妆应该是比父亲的宦囊还多。
总之,在林如海死后,林黛玉所继承的所有财产,祖产、父亲的私产、母亲的嫁妆,总数绝不会少于一百万银子,很可能更多。陪黛玉回家奔丧的贾琏应该非常清楚。黛玉自己也不会糊涂。
王熙凤拿黛玉开玩笑时曾说,“既是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又把宝玉拉过来说了一些话,其中有“是家私配不上?”王熙凤和黛玉都是两个心里明镜儿似的人,所以也就是说,至少黛玉的家私配宝玉是无疑占上风的。
再说一遍,贾府不是贪了黛玉的财产,应该是迫于无奈而挪用了。因为宝黛姻缘在贾母的默许之下是当时人人以为定成事实的事。
其他网友回答
贾府有没有侵占林家的数百万家产?其实在原文中,有三点已经明确告诉了我们答案。
对于这个问题,有许多人都在质疑这一点。林家究竟有没有这么大的家产?
在《红楼梦》第二回中,原文对林家有过详细的描述。
那日,偶又游至淮扬地面,因闻得今岁鹾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林家同样是世袭家族,虽然同贾府这样的国公府没法比,但也是颇有地位的。并且,我们还应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林家一向节俭的做派。林家的节俭,从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所见所闻我们明显可以体会出。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从林妹妹的反应来看,贾府的三等仆妇,似乎已经超出了林家的气派,所以林妹妹才会在初进荣国府时,时时在意,步步留心。
作为一个世袭家族,又延续着节俭的做派,自然,延续到林如海这第五代,必定会有一定的积蓄。所以我们看到,当贾雨村恳求林如海举荐时,他欣然接受。并全权承担了为他疏通官场的一切费用。
在《红楼梦》中,贾赦欠了孙绍祖五千两银子。但是,孙家与贾家,一向联系很少,孙绍祖是如何借给他五千两银子的呢?
对于这一点,我们若联系原文对孙绍祖的介绍或许就能明白:
原来贾赦已将迎春许与孙家了。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现袭指挥之职,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
能让孙绍祖主动拿出五千两银子给贾赦的最大可能,是他求助贾赦替他打理官场的关系。
我们再联系尤二姐入住荣国府时正直贾琏两次前往平安州找平安节度使,更可以验证这一点。
因此,从这一点看来,林如海为贾雨村打理官场所花的银子,只怕也在这个数字上。而能如此轻松地拿出五千两银子,似乎也能看出,林家是有底蕴的。
我们再来看看,林如海作为前科探花,身为兰台士大夫,如今又被钦点为淮扬巡盐御史。我们从林黛玉六岁进京开始算起,到林如海去世林妹妹十岁左右的年龄,可以推测出,林如海担任巡盐御史,差不多有三四年的时间。而在封建社会,能同盐打交道的,都是肥差。
即便是林如海不贪,他的收入也不会少。
因此,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林家是有具有这样家产的可能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原文中这三个细节。
第一:元春晋封贤德妃后,贾琏与黛玉火速提前赶回了荣国府。
《红楼梦》第十六回中写到,贾元春晋封凤藻宫,加封贤德妃,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而商议修建省亲别院。
而此时的贾琏,正在苏州处理林如海的后事,得知这一消息后,是特意改变的行程,原本出月到京提前了。
贾琏回来后,便特意面见了贾政、贾赦这些长辈;在他同凤姐吃饭时,贾蓉还特意将贾珍等人商议的方法告知了他,说是告知,其实更像是询问他的意见。
贾蓉先回说:“我父亲打发我来回叔叔: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叔叔才回家,未免劳乏,不用过我们那边去,有话明日一早再请过去面议。”
贾琏笑着说道:“多谢大爷费心体谅,我就从命不过去了。正经是这个主意才省事,盖得也容易;若采置别处地方去,那更费事,且倒不成体统。你回去说这样很好,若老爷们再要改时,全仗大爷谏阻,万不可另寻地方。明日一早,我给大爷请安去,再议细话。”贾蓉忙应几个“是”。
作为贾府王字辈的晚辈,为何在修建省亲别院时,如此遭受待见?而联系他刚处理完林家的后事,似乎也能看出,这里面的猫腻了。
第二:贾琏同凤姐所说的再发二三百万的横财。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想办法替贾琏打发了夏太监派来的小太监后,贾琏说道:
“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而联系前八十回中贾琏所参与的活动,似乎也只有处理林家后事一事,能对得上号。
第三:贾母对“二玉”的态度。
阅读《红楼梦》,似乎我们都能看出,贾母是非常赞成“木石前盟”的。但她为何如此?又凭什么有这样的底气呢?
要知道,林黛玉父母双亡,林家也再无后人,林妹妹根本不能为贾府带来任何利益。
当然,贾母对林妹妹的疼爱,同她对女儿贾敏是分不开的。但贾母毕竟是荣国府的老祖母,她所做的决定,显然要为贾府的利益着想。
所以便有这样一问了。无父无母的林妹妹,究竟凭什么让贾母如何重视?
我们再来看看,因为吃茶一事,王熙凤是如何打趣林妹妹的?
凤姐笑道:“我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众人听了,都一齐笑起来。黛玉便红了脸,一声儿也不言语,回头过去了。
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
林黛玉含羞笑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罢了!”说着便啐了一口。
凤姐笑道:“你别做梦!给我们家做了媳妇,你想想-”便指宝玉道:“你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还根基配不上?模样儿配不上,是家私配不上?哪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似乎从这我们也能看出,林妹妹入住荣国府,其父亲是为其准备好了家私的。而从凤姐的语气中,似乎她的家私并非一个小数目。
小结:
相信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能够发现,贾琏处理林如海后事,很有可能带来了他后来所说的三二百万横财。也是因此,当众人搬进大观园时,林妹妹比贾府三春,更有资格选择潇湘馆这样被元春看中的住所。只是这笔财富,贾府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而修建大观园,花的差不多了。毕竟,以贾府多年入不敷出的经济局面,它真有实力修建大观园吗?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是臆测,没有根据。
首先,林家不是兴盛的家族,否则为什么自己的女儿不自己照顾?就算生母不在了,还有乳母、丫鬟、嬷嬷,怎么会连唯一的亲生女儿都照顾不了。只能说林如海自己过得并不兴旺,官场仕途并不得意,也没有这个心情来照顾黛玉。同时黛玉在林家地位也不怎么重要,否则怎么会丢到外祖家几年不闻不问,导致黛玉敏感脆弱的性格。贾府尚且入不敷出,林家怎么就积得下数百万家产?况且,林如海是读书人,不是贪官,俸禄用于一大家子日常开销,没有太多发大财的机会。
其次,从黛玉自己的态度和性格来推断,《红楼梦》中第四十五回,黛玉与宝钗尽释前嫌,对宝钗道:“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以黛玉的敏感和聪明,她知道自己的处境就是寄人篱下,一无所有。如果她果真有几百万家财,自己岂会不知道?
再次,古代是男权社会,林如海的家产怎么会被转移到丈母娘家?这是不可能的。就算他没有儿子,女儿还小,家产也会由叔伯兄弟代管,等黛玉出嫁时给一笔嫁妆。贾家要侵占这笔钱,岂能如此简单?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老屋子和不多的田产派几个靠得住的仆人看管着,就像贾府南京的老屋子一样。古代的财产主要就在田产和房屋,现金银子能有多少?贾家要侵占,除非你去变卖林家的田产,这样大动干戈,不是能够偷偷摸摸的一件简单的事。
另外,从黛玉的气质和性格来看,你说她是隐形的小富婆,是不是和原著的精神主旨很不相符?也与红楼美学背道而驰。
所以,个人认为这完全是后人臆测,牵强附会,并非原著本意。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大观园的修建是掏空了荣国府的家底才修建起来的。就算动用了林家的家产也十分有限。贾琏那句再发两三百万的财就好了不过是现在的说法:能中个彩票就好了。再字是个北方语气助词,并不是再一次的意思。是要是的意思。
首先,林黛玉家有钱么?
我认为林家不缺钱,但绝不会大富贵。林家书香世家,四代侯爵,属于贾家该有的问题,曾经林家都有。按照一个家族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林家也应该有那样一个过程。林家是比贾家还要老一两辈的家族,家里人丁不旺,族人稀少,到了林如海更是形成单传,我认为林家更多的是富贵数代自带贵族气质,这从林黛玉近贾府看到的贾家规矩不如自家精细可以看出林家底蕴更深厚。
林黛玉进京只带了一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虽然贾家不缺钱不确认,也稍显寒酸了。毕竟真的豪富,不可能只那么两个人服侍。林如海虽然是两淮巡盐御史,第一刚上任一两年,第二为官清廉,这是从他为皇帝信任委派他如此重要官职猜测的。毕竟如果一从地方下到中央就横征暴敛,实在也有负皇恩。
所以我认为林家是老牌贵族。书香世家。贵族底蕴更厚,林如海有能力靠自己考取功名成为探花郎。但不一定有钱,经过家族数代的消耗,林家的钱财估计不会特别多。而有风骨的文人相比较来说也不会贪酷,毕竟真要这样,皇帝也不会额外开恩让林家再继承一代爵位。
其次,贾家盖大观园花的什么钱?
大观园的规模很大,花费如流水。曹雪芹其实已经告诉了读者大观园银子的出处。五十三回,贾蓉对不知道内情的乌进孝说: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这话说出来,虽然对着外人,但很明显说的是造大观园的钱荣国府自己出的。如果不是荣国府自己的钱,断然不会说荣国府穷了。虽然贾珍说心里有一个算盘,可是也说明贵妃省亲,盖大观园荣国府确实出了很多的血。如果用的是林如海的家产,荣国府绝不会如此穷。随后我们看贾琏连给贾母过生日的钱都东挪西凑,王夫人要买二两上好人参都合计半天,将荣国府差点翻过来。主人吃的米都定量,可见艰难,比较起来,宁国府比荣国府还要好很多。
最后,贾琏所谓再发两三百万不过是发财梦。
我们发现古人说话很多话和现在不同。比方“真真是叫别过年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而“再”字不过是北方有些话的语气助词。比方贾琏所说的“再发个家里三百万的财就好了”绝不是之前发了这样的财。而是表示如果需要解决问题,就要再发个财才可以。或者是卖贾母古董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得突然发个财才能解决问题。“再”字是因为前面的话省略后而用的一个助字。
综上,我认为第一,林家没那么多钱。第二,荣国府盖大观园花的自己的钱。第三,林家真有那么多钱,贾琏中饱私囊也够很多了。但我们看他的体己给了尤二姐并不多。甚至可说很少。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