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称为武圣的原因 为什么人们尊称关羽为武圣

网友提问:

关羽作为中国古代的武圣,为什么人们对他会有这么高的评价?

优质回答:

都知道武圣是关羽,但最初的武圣人并不是关羽,而是岳飞,从清朝开始皇帝对关羽推崇有加,才渐渐的取而代之,而且释道儒三教通杀,在儒教成为与孔子并列的武圣人,佛教是伽蓝菩萨,在道教是关圣帝君,武财神,在清以前地位不高证明,可以看西游记,在那里只是天将之一,是个打酱油的脚色,只是露个名!你想想要是他那时候就有现在这地位,吴老爷子还不的好好把他写写。

在清代之前,武圣人一直都是岳飞,岳王庙也是遍布全国,备受世人的尊敬与爱戴,到了清朝为啥改了呢?因为满人当了皇帝,便开始压制岳飞,岳飞抗击的金人就是满人的祖先,把这样一位对头放在武圣人的位置上明显不合适。于是清朝统治者开始禁止建立岳飞庙,对岳飞的相关小说,如《说岳全传》,也是严加控制。同时,清朝统治者全面拔高关羽的形象,以取代岳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进而消除人们的反清意识。至于为何会是关羽,主要是《三国演义》写的太好了,妇孺皆知,里面关二爷武艺高强,义气千秋!不贪财不好色,忠心汉室!在民间有很高的知名度,所以就选他了!

顺治皇帝曾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以后的历代皇帝又多有追加,至咸丰时,关羽的称号已经变成“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可真是千古第一人。

诚然,关羽和岳飞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将领,但不论在功绩还是个人能力方面,岳飞都更胜一筹,岳飞是帅才,关羽只能为将!但没法子谁让对头的后代当家呢,造化弄人!所以说关羽的地位为啥高呢?就是因为统治阶级的需要,他们需要这样一尊神,同时三国演义的流传度太广也起了绝对的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

山西运城解州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关帝庙,其主神关公,作为汉末名将,一生以忠义为本,勇冠三军,被后世尊称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关羽最初地位并不高,通过统治者的提倡,加之民间的坚实基础和晋商团体的扩大,关羽逐渐从人走向了神的地位,并不断的对后世产生影响。

对关羽的评价,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

一、关羽角色的初始定位

( 一) 关羽角色的正面刻画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这段出自《三国志》的描述,交代了关羽的最初身份,一个普通老百姓,因所犯罪行逃

亡到涿郡。在此地遇到刘备和张飞,三人结为兄弟,而后关羽为刘备驻守邳城。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关羽被曹操俘获,以偏将军的身份效力于曹操麾下,于万众中取颜良首级,而后留书辞别曹操,投奔刘备。关羽在一次战役中曾被流箭所伤,刮骨去毒,令人感叹!

蜀国建立之后,驻守荆州的关羽想要立功,北攻襄樊,水淹于禁七军,名声大振。曹操为解樊城之围,联合孙权,并策反南郡太守麋芳,将军( 傅) 士仁,导致关羽战败,死于非命。

关羽生前是以一名武将的身份被人知晓,他骁勇善战,脾气还有些暴躁,面对孙权的求亲破口大骂,足以看出,此时的关羽就是一名忠心耿耿的武将。

而相对于《三国志》中区区几百字的描述,《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可以说是浓墨重彩,在开篇之处便借刘备之口对关羽进行刻画: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 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丹凤眼,卧蚕眉: 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 二) 关羽的侧面形象刻画

了解一个人无外乎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两种方式,正面的史学记载和文学描述可以直观的

向众人展示关羽的个人形象,但一种侧面的描写也许更能使一个人的形象真实感人。

在《三国志》有大量对于关羽的侧面描写,比如:

《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第五》的篇中在叙述诸葛亮与先主刘备的关系时这样写道:“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有点吃诸葛亮的醋哦!

《三国志》卷三十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评价:“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

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行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厉害吧?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关羽性格直爽,对于看不惯的事务直接表达态度与观点,而且对军队士卒较为看重,轻视士大夫之流,但绝非胡搅蛮缠,从费诗对于其劝告中即可看出,关羽也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指正,与正面刻画一起构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二、关羽“武圣”、“关帝”角色生成

( 一) 初始期

这段时期主要是指关羽死后到隋唐时期。

关羽生前虽戎马一生,征战八方,但来自统治者的封誉却并不多见。在关羽暂时在曹操手下效力时,因击杀颜良,解白马之围有功,曹操上奏封其为汉寿亭侯,在刘备汉中称王的时候,拜关羽为前将军,但这也是关羽生前担任最后一个职务,之后便战败被俘并遭斩首。

《三国志》中( 卷三十三《后主传》) 中有如此记载“景耀三年秋季九月,追赠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谥号”,

《三国志》卷三十六、卷三十七中记载“后主刘禅追封关羽谥号为壮缪侯、追封张飞谥

号为桓侯、追封马超谥号为威侯、追封黄忠为刚侯、追赐庞统关内侯的爵位,追封谥号为靖侯”。

从《三国志》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这些跟随刘备战南北的大将在死后的谥号很是相似,皆为侯,关羽在其死后多年才被封,并没有被特殊对待。

谥号是在人死之后,由后人对其的是非功过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分为美谥、恶谥和平谥。

学者们对于壮缪侯这个谥号的看法有很大争议,有的说好,有的说很不好!

反正到了清朝,乾隆黄帝认为,原有的谥号不能够完全体现对关羽的评价,因而修改谥号。

所以可以据此得出,关羽在当时的社会上虽为人所敬仰,但是其仍带有一定的缺陷,并非一个神化的形象。

( 二) 发展期

这段时期主要是指唐、宋、元时期,这时期相对之前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之前的单一武将形象逐渐在各行各业铺展开来。

1.唐朝的诗人刘禹锡在《自江陵沿流道公》说到“行到南朝征战地,古来名将尽为神”。这里很好地说明了荆州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历来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关羽曾在荆州镇守,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荆州三郡失守,把自己的性命都丢在了战场上了。

2.民间认为像关羽这样丧命在战场上的武将,心有不甘会导致冤魂不散,变成厉鬼。

关羽的传说不仅在荆州地区流传,也波及到了其他地方。随着这种传说的波及,关羽借

助民间力量不断增加辨识度。

3.随着佛、道教的盛行,给关羽“关帝”的形象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如果说之前的关羽形象还停留在民间的鬼祀崇拜,那么在佛、道教的助推下,给关羽的加了一件更为神圣的外衣。

佛教借当地鬼祀之说,通过关羽这一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特定人物,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正统性,在之后便将关羽加封为迦蓝神。

道教也效仿佛教做法,用“关羽斩蚩尤”的说法将其拉入道教的阵营,借助关羽的民间影响力宣传道教文化,反过来,关羽的影响力在佛、道教的传播下逐渐的提高,进入神坛。

4、晋商对关羽的推崇。

到了明清时期,社会进步、商业繁荣,晋商也迅速发展。但是,树大容易招风,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晋商开始供奉耳熟能详的关云长,以期保平安,涨财富。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行走江湖的晋商也要靠“义”字。人无义、商无信不立,晋商敬拜关羽,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守信、重义,赢得了其他商人的尊重和效仿。在商业界树立起了新的商业道德,关公“忠诚信义”的形象开始在徽商、粤商等各商派中推崇开来,关公走出了山西,走向了全国,也走向了世界。

4.伴随着关羽形象在民间的不断提升,关羽也慢慢走进了统治者的视线之中。

安史之乱后,士气低落,为了起到一个很好的鼓舞作用,关羽曾以蜀国名将的身份进入到武成王的配祀之中。

短短数年之内,唐朝对关羽多次加封,足见当时在统治者的眼中,关羽的重要性。

5.元朝以各种文学作品居多,《三国演义》在《三国志》为基础加之以作者丰富的想象,辅之通俗易懂的语言,大力宣扬关羽。

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关羽更是借助文学作品这样一种载体,迅速的传遍大街小巷。像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和《关张双赴西蜀梦》等,这些剧目的发展也给关羽角色的传播提供了路径。

经过佛、道的带动,统治者的重视,以及关羽在民间集聚的信仰,再加上各种文学作品的助推,关羽离其“关帝”的最终角色定位之差最后一步。

( 三) 鼎盛期

关羽身份角色的转变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不仅民间信奉,统治者也将其奉为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有统治者对其进行加封。

“明洪武中,复侯原封。万历二十二年,因导师张通元之请,进爵为帝。四十二年,又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史中无明确记载,此为赵翼书中所言)

不仅关羽被加封,其夫人、儿子、部将也都被相继加封。

不仅如此,还设立武庙以供参拜。

至此,关羽已经可以孔子相提并论,成为国家性的庙宇供人祭拜。

光绪五年,关羽的完整谥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

关圣大帝”。谥号字数甚至比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还多一个字,由此看见关羽在清朝官方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三、关羽“武圣”“关帝”角色的社会意义

关羽从人到神的转变历经数百年,从民间走向了统治阶层,也从地方走向了全国,甚至走出了国门,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万能神。

关羽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羽所代表的忠义形象,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关羽身上的义利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表现,给世人留下了如何实现个人理想、遵守社会美德的范例。

2.关羽已经不仅仅是以个人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而是代表了涵盖众多的关羽文化,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扩大了关羽文化的影响力,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3.关羽作为大家所信奉的神灵,起到了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关羽为人忠心讲义气,为了国家利益甘愿奉献,这与当前国家建设中的思想教育相吻合,必定会推动社会向着更优质的一面发展。

农历五月十三日快到了,这天是关羽的生日(也有一种说法,关羽生日为六月二十四日)!

让我们为武圣、关帝祈福!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的关羽不单止作为古代武圣,连现代也把他列入圣神家家户户都把关公画像贴在门口作为门神。

在三国演义记截里关羽在麦城被吴兵围困,自己只剩三百余人,粮草又尽救兵又不见,无计可施只有留周仓与王甫同守麦城,自己与关平、赵累、引残卒二百余人,突出北门大约走了二十里路,吴兵在此设下伏兵四面杀声四起,关公不敢战绕道而去,儿子关平赶来报说赵累己死于乱军之中,关公闻报更加悲惶,命令关平断后,自带领反剩十余人开路。

关羽行至决口,两下是山,已是五更将尽,正在这时候两边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把关公坐下马绊倒,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

关平知道父被擒,火速来救被背后潘璋,朱然率兵齐到把关平团团围住,关平孤身独战也被擒拿。关公父子皆遇害,时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冬,关公亡年五十八岁。

关公死后在荆州当阳县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静在此结草为庵,每日坐禅参道,化饭度日,是夜月白风清,三更己后,普静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大叫还我头来,普静认出是关公,遂以手中塵尾击其说,“云长安在?”

关公英魂顿悟,即下马乘风落于庵前,请问法师可人?愿求法号,普静答道:老僧普静,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候相会,今日难道忘记了,关公答道,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因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普静说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头,又将向谁索耶?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护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