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江上之清风( 苏轼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惟江上之清风

花好月圆
△摄影:栩栩侠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苏轼 《临皋闲题》

▼音乐欣赏▼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 《临江仙》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 《西江月》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 《定风波》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 《望江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须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晁错论》

粗缯大布裹生涯,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 《和董传留别》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 《蝶恋花》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苏轼

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苏轼 《屈原庙赋》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 《东栏梨花》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定风波》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 《水龙吟》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苏轼 《西江月(平山堂)》

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苏轼 《陌上花》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 《东栏梨花》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 《行香子》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 《春宵》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 《卜算子》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 《中秋月》

定风波 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定风波》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 “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诗歌精选出品,欢迎分享
『坐下来,看看月亮吧』
——欢迎在留言区说说你的中秋之夜——

△摄影:余大将军

惟江上之清风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