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王夫人为什么赶走晴雯 王夫人为什么要把晴雯撵出去?

网友提问:

《红楼梦》中,贾母对王夫人撵走晴雯的态度究竟如何?

优质回答:

晴雯是贾母看中,送给宝玉使用的美貌丫头,却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虽然王夫人向贾母禀告说是晴雯”不大沉重”,又得了“女儿痨”,但终是改不了王夫人 先斩后奏的事实,这种暗搓搓的忤逆行为,贾母的态度自然不会高兴。

第76回,如果王夫人说道贾母挑中的人原不错。可惜命里没造化,得了女儿痨时,我想这个台阶贾母还是可以接受的,即使知道王夫人说的是谎话。但是下面的话却是嘲讽与挑剔贾母的意思了:

……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剩什么不曾经验的。”……

这话听起来没毛病,但细一分析则另有内涵:你还自诩有经验呢,看你挑的这个人,虽然长得美貌,可是却有些调歪。还不如忠厚老实的袭人呢。贾母听了心里不爽,也针锋相对进行了反击:

“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们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现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这里,贾母反王夫人之意,认为情雯较好,并且指出,以她看来,宝玉并不是听妻妾劝的,将来王夫人自以为是,希望宝钗袭人能规劝宝玉的所谓好意,很有可能会竹篮子打水。不过贾母虽然不高兴,但为了家族和谐,终究不曾向王夫人发难

其他网友回答

又一件婆媳明争暗斗的事例。晴雯是贾母做主,将来给宝玉做姨娘的。静雯长得漂亮,聪明伶俐、心灵手巧针线活做得特别好。缺点就是心直口快,没有心机,而且有的事也确实做得有点过了,给人抓住把柄。“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王夫人支持“金玉良缘”反对“木石前盟”,反感黛玉,讨厌黛玉。其实晴雯并没有犯多大的罪,她的罪就是眉眼长得像黛玉;她的罪就是贾母把她给宝玉将来做姨娘。王夫人当然要除掉她,而且王夫人更想除掉黛玉。王夫人撵走晴雯,几天后才回贾母,并且添了几个罪状,关键的一个罪状就是女儿痨。这个病是不是跟黛玉的病像?很显然这几个罪状就是映射黛玉的,就是变相告诉贾母,晴雯这样的人不能做宝玉的姨娘,黛玉也不能做宝玉的老婆。王夫人撵走晴雯,又故意过了几天才回贾母。什么意思?不把贾母当回事。贾母心知肚明,贾母心里有气,但不能直接训斥王夫人,只有从长计议。

其他网友回答

王夫人撵晴雯,是经过一个过程的。她们的第一次下面交锋,就是抄检大观园的当天。

抄检大观园,是在晚上。这天白天,王夫人召见了晴雯,劈头盖脸一通训斥。而王夫人手里有晴雯的罪状吗?完全没有。她仅仅是因为晴雯长得漂亮、举止轻狂。仅仅这些,并不至于定罪,更不至于除职解聘。

问题是,打发一个丫头出去,并不一定要因为这丫头有罪。年纪大了,生病了,或者有别的职位需要,以及家人请求赎身,都可能引起人事变动。

袭人元宵节后回家,母亲和哥哥商量要替她赎身,这是离开的第一种方式;“有八个二十五岁的单身小厮应该娶妻成房的,等里面有该放的丫头们好求指配”,这是离开的第二种方式;“园内司棋又病重,要往外挪”,这是离开的第三种方式;小红被王熙凤看中,调动到她身边工作,这是离开的第四种方式。

注意,除了第一种方式之外,其他几种情况,不是离开贾府,只是离开伺候宝玉或姑娘们身边。小红跟着王熙凤,工资不一定有提高,成为屋里人、将来作姨娘的机会也很低,胜在“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然而这仍然是短暂的,将来小红还是要嫁人的。而在王熙凤身边学到的管理经验,足够她受用一生。

生病、年纪大、调动工作而离开大观园,将来都是要嫁人的。一般情况,嫁的是府里的小厮。比如赵姨娘内亲钱槐求娶柳五儿,来旺的儿子看中彩霞,以至于晴雯的表哥多浑虫娶多姑娘(有的版本说是他父母给娶的,太过矛盾,我们还是相信是贾府给娶的较近情理。那么,这多姑娘的出身,也有可能是贾府的丫头)。

如果嫁给了贾府的小厮,将来随着丈夫地位的升迁,女子也有可能受到重用。林之孝家的,赖大家的,明显是“妻因夫贵”,至少也是“夫妻共荣”。所以即使离开大观园,离开宝玉或者哪位姑娘身边,短时间内当然是不名誉的,就长期而言,并不一定是坏事。

分析清楚这些,就知道王夫人敢于逐晴的底气:她可不是逼她去死,只是给她另一条出路而已。至于晴雯“宁可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个门”,王夫人可不知道啊——不是装傻,她是真不知道。以她贫乏的理解能力,是真的不能明白,金钏、晴雯这些会,怎么会把尊严、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怎么一旦被逐就走上了死路?像周瑞家的,也是从丫头变成家人媳妇,人家还不是活得好好的?

当然,一般而言,荣国府中的人事权,王夫人和王熙凤就可以决定。但晴雯还有点特殊,她是贾母送给宝玉的。“将来给宝玉使唤”、作为屋里人培养,那是另一回事。在贾母没有明说之前,王夫人完全可以忽略。事实上贾母也不可能明说:“这个漂亮丫头,将来是要给你当小老婆的,现在让她贴身服侍你”,这不是明摆着“诲淫”吗?

既然没有明说,那就只是一个普通丫鬟。与别的丫鬟的唯一区别,就是晴雯是贾母派过来的。所以在王夫人训斥晴雯之后,加了这么一句:“既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这句话可能是遁词,说过就算了,但更可能是认真的,因为晴雯去后,王夫人还在抱怨:“这样妖精似的东西,竟没看见”。她一生最恨的是“妖精”,断不会容“妖精”继续在宝玉身边。

所以晴雯被逐的命运,从这一次见面,就已经注定了。“回了老太太”是程序,当然这个程度可以引起变化。如果贾母说一句“留下”,或者干脆“你看不上,就给我送回来”,晴雯还是走不成。而留在贾母身边,以宝玉的亲密,仍然有机会与晴雯经常见面。或者反过来说,晴雯仍旧有机会“勾引”宝玉。王夫人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经过几天的权衡,王夫人决定先斩后奏,在中秋节后把晴雯撵走。缺少了“回了老太太”的程度,她可以用别的办法来弥补:别等贾母问,主动去汇报,又找了“女儿痨”等借口。

说晴雯淘气、懒,贾母还可以反驳:是贾母培养的人,她自然了解。但生病——你总不能说六年前你看中的人,六年后绝对不会生病吧?至于“不大沉重”之语,又的确是晴雯的软肋,她“原有几分轻狂”,连王熙凤也深知,更不用说贾母了。

先斩后奏、用无法驳斥的理由,王夫人其实是用自己的身份去作赌注。贾母倒是可以派人去查,晴雯到底是不是得了“女儿痨”,那就完全不顾王夫人的面子了。作为退休的婆婆,你能因为一个丫头、一个培养中的屋里人,跟当权的儿媳妇翻脸吗?贾母倒不用怕自己不是王夫人的对手,问题是驳了儿媳的面子,以后让她如何作人?

贾母曾为鸳鸯向邢夫人大发雷霆,也连累了王夫人。但随即贾母就命宝玉替自己赔罪,给足了儿媳面子。至于邢夫人,是荣国府一个闲解,与当权的王夫人不同;鸳鸯是贾母的内府总管、兼私人秘书,与培养中的孙子侍妾晴雯不同;贾赦想娶鸳鸯是谋私利,与王夫人撵晴雯保护宝玉的出发点不同。在这三个不同之下,贾母虽然不赞同王夫人的作为,但还得维护她的面子,不能推翻既定方针。

王夫人重用凤姐之余,又屡次打击凤姐,这样的蠢事贾母是不会做的。王夫人也就是看穿了贾母不会做这样的蠢事,才敢有恃无恐地先斩后奏,才敢放心大胆地自己去做蠢事。之后再汇报提拔袭人(袭人也是贾母的人),作为补偿,贾母也只好承认既成事实,笑着说一句“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

其他网友回答

六天前曾回答过贾母对袭人和晴雯的定位问题,认为袭晴二人都是贾母中意之人,是贾母老太君安排在贾宝玉身边,将来作为妾室的最佳搭档。但二人中,显然对晴雯的评价高于袭人。但是,毕竟贾母已经交出了荣府内务的管理权,王夫人才是当下的当家人。在贾母的生活上,当然是养尊处优,任何人也怠慢不得,在重大问题上,贾母肯定也有最后否决权。不过,对于一个丫环的去留,她不可能不听王夫人的意见,更不可能因此事与王夫人翻脸,只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何况王夫人也早有思想准备,成竹在胸,她在贾母面前编了一套谎话。先是顺着贾母的话说,”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还假装”三年前我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她″。这里请注意,王夫人为迎合贾母,编造说她在取中袭人之前取中的是晴雯。但是在肯定贾母中意之人原不错之后,就把晴雯贬斥了一番,说是”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接着把袭人表扬一番,说是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屋里也算一二等的了。这还不算,最后还拿出杀手锏,编造晴雯得了女儿痨,”只是她命中没造化,偏得了这个病。″试想贾母是把贾宝玉视作自己性命一般的,怎能容得宝贝孙子跟前有一个患女儿痨的人?所以尽管贾母将信将疑,也已哑口无言,只好顺水推舟,反对王夫人说”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由此可见,在那种社会,那种家庭中,处于下人奴隶地位的丫环,虽如晴雯那样,有才有貌,但”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命运都操在主子手里。晴雯悲惨的结局,只是一个缩影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基本就是有点惋惜但根本不在乎,你如果是任正非,hr说要开除一个华为的保安,虽然你每天进出公司感觉他挺认真工作的,但你会专门开会讨论一下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