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的老家过年都有什么风俗跟大家分享一下?
优质回答:
在豫东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很多,虽然大多数人说过年没年味,但有些民间风俗习惯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必须有的,让人们自觉不自觉的去传承与发扬!一,在饮食习惯方面;如:民间的炸细粉丸子,条子肉,包饺子,包扁食,烝大馍,蒸小馍。这些都是在春节期间生活所需品。
二,生活中习俗:如;贴门对,农村买鞭炮,请财神,请老灶爷等这些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在豫东是不可少的,就是年轻人在成家后,也要向老辈人请教应该怎么做,这就不知不觉的把当地的习俗传承下来了,一代传一代。三,串门拜年;在大年初一晚辈去给长辈拜年民间习俗是多年的习惯,在本村辈分比较高的,在初一那天家里准备好多水果,瓜子,烟,茶水等待本村的低于自己辈分的来家给自己拜年。
四,走亲戚;在豫东初一至初六走亲戚是民间传统习惯,初一回老家一家人团聚,初二初三出门的女儿回娘家,外甥去给舅舅拜年,这两天的亲戚所带的礼品是非常讲究的,不论你拿什么特产,但大馍一定要拿的,这些都是在豫东过春节比不可少的风俗习惯。
其他网友回答
包饺子、守岁、看春晚、给长辈拜年、给小孩子压岁钱
其他网友回答
我的老家在辽宁盘锦
满族文化在盘锦地区影响较深。从小年腊年二十三开始,就开始有了年的感觉。家家要打扫房屋,也叫“扫房”、“收拾屋”,把所有布质用品要清洗干净,清扫屋内灰尘,有辞旧迎新之意。本地区较为重视人情往来,所以采购年货成了年前必不可少的活动,一是用于整个过年期间自家食用,二是用于拜年的礼品,这一部分的年货在年三十之前送完。过了年,就是直系亲属的相互拜年活动啦,如回娘家等。条件好的,小年之前要杀头猪,请客叫“来往”(可以理解成在过去一年对主人有帮助的朋友),上贡(把猪头作为贡品,对象多为保家仙),到了年三十贴窗花、对联和福字、挂灯笼。腊月三十过年,一家人要呆在一起守岁,一般多为二顿饭(两次正式用餐),中午饭比较正式,必有鱼和鸡,取意年年有余、岁岁吉祥;晚上要守岁,”午夜黑儿”也就是年三十的晚上,要吃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明年要交好运。用餐前要祭祖,面对保家仙和祖宗牌位焚香、上供、叩拜。初一不出门,有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磕头拜年,小孩子要有压岁钱,初二开始就要回娘家啦,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其他网友回答
年过四十,过了四十多个春节了,留下的关于春节的记忆越来越少,却也越来越淳,如一杯酒一样,很耐人去品味,特别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品。
曾经最盼望的是新做的花棉袄,花棉裤,黑灯草绒棉靴,它们都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已经放在床边了,一个冬天,做母亲的都在准备儿女们的这些新年新装。这些新装,要在正月初一一大早孩子们满村跑着给长辈们拜年时,让全村的大人小孩们看,一身身花新装会在一双双欣赏的目光下接受检验,检验着他们的制作者,孩子们母亲的手艺,甚至可看出来一个家庭年景的好坏。这春节简直就是一个服装的秀场,孩子们是模特,而母亲们是设计师。
在还不富裕的年月里,很多人也只有春节才有一身新衣穿,平时谁身上的衣服能没有一两个补丁呢?可就在春节里,有的小孩捡炮子时不小心让炮子给衣服烧了个洞,有的小孩跑得太快了,衣服被堆在门口的树枝挂了个口子,这些小孩总免不了要挨母亲一巴掌了。不过孩子们转个身就忘了,还是会去捡炮子,还是会去疯跑,谁让这是春节呢?大家都在高兴啊!
春节里所谓的“下锅”同样是各家的大事,因为春节里亲戚们走动,少不了这下锅的内容。走亲戚要给亲戚们送油饼筐子,这油饼就是通过各自家的油锅炸出来的。现在人们都知道这油饼是油炸的,不大符合养生的规则,但在那时,一年到头吃这油炸食品的机会几乎没有,春节一到,家家炸油饼互相一送,既品尝了一道美食,又在互相走动时避免了空手而去的尴尬。这油饼,现在看来,真是应运而生,合情合理的了。
这下锅是一件大事。你看,亲戚多就多炸,家家如此,因为量大,所以这是一个重体力活,要请一年轻有力之人提面。这又是一个技术活,加多少水,多少盐,多少碱,多少白矾,没有经验,没有技术可不行,得有人指导才行。什么时候面提得冒泡了,什么时候能开始炸了,都得听行家一句话。等家家的油饼炸完,凉凉,从初一开始,这些油饼就要坐上小竹筐子开始它不知目的地的旅行了。大路上人来人往,飘过的都是一股子油饼的香味。
为了迎接客人的到来,每家都会在农历腊月二十四这天打扫一下房屋,特别是招待客人的堂屋里。该扫的扫,该扔的扔。屋顶上也要用木棒绑着扫帚扫一下,神坛上的神像要用湿抹布擦一擦,神坛也要扫一扫一年下来的老陈灰。花瓶里要插进去新买的两束塑料花,墙上的画如果破了也要换一张新画。
说到这墙上贴的画,可是一件重要的物件,在陈旧的房间里,只要贴了几张新买的画,立刻会使屋里多了几分喜庆,真应了一个词,蓬荜生辉。在我走亲戚时,走一家要看一家的画儿,很少有重样的。一个小孩子家走亲戚,也不会和大人们拍个啥话,几句客套话问完后,我常常对着亲戚家墙上的画看个没完,有连环画的有情节有文字,我边读文字边看图画,有领袖画的,我会对着发一会儿呆,想像着,画得是不是真人的模样,有神仙画的我也常思考着,神仙咋都是古人的穿戴,像戏台上唱戏的。最爱看的是那些电影明星照,他们的穿戴确实既好看,又陌生,在现实生活中根本见不到,只有心生向往了。
我们小时候人们走亲戚,交通工具最多的是自行车,亲戚家远的骑车去,近的,有时干脆步行,挑挑子,提筐子。田间地头的小路都被踩成光光的样子,自行车与行人交错而过,铃声此起彼伏,连路口平时不是市场的地方却在春节时形成了集市,劈甘蔗,放炮子,打牌,闲谈,小孩哭,大人叫,热闹非常。
也有路远走累的大人们,把挑子暂且一放,蹲在路旁,抽一支烟,边歇边看着过往的行人。也有自行车掉了链子的,正两只手沾着黑油在安链子。
又到春节了,我已老,春节也已老。儿时的春节已不见踪影,想是步履蹒跚,跟不上这匀速前进,亘古不变的时光巨轮了。
我的春节已经老去,可它在我的记忆中依然鲜活,如刚刚过去的昨日。
其他网友回答
新年各地的习俗有的各有差异,但有部分还是相似的,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拜年,迎财神等;风俗及习俗则因地而异,对于有潮汕地区文化来说,春节的大锣鼓、英歌舞表演确是在农村或县城经常会再现了这种节日气氛,另外,在祭祀方面,潮汕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大年三十、初一都需要去祭拜祖先的,由于地域差异,潮汕地区新年吃的习俗,则没有太多讲究,但多数仍以潮州菜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