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要杀功臣 刘邦其实没杀多少功臣吧

网友提问:

刘邦到底该不该杀功臣?

优质回答:

这里我们要澄清一点:刘邦确实杀了一些异姓诸侯王,但那些人算不算大汉功臣还是个问题,刘邦在战场上杀他们,或许只是统一战争的延续,跟兔死狗烹不可同日而语。至于淮阴侯韩信,不管死得冤不冤枉,都跟刘邦无关——那是吕后和萧何下的手,刘邦当时正跟造反的陈豨打仗。

刘邦一开始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齐王(后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前燕王臧荼、后燕王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信。咱们来看看他们干了什么及结局如何:

梁王彭越,刘邦的盟友,造反被抓,司法部门按律把他斩杀。

淮南王英布,项羽部将,造反时在两军阵前明确告诉刘邦:“我就是想当皇帝!”

前燕王臧荼,起兵造反了,没打过刘邦而被杀。

后燕王卢绾本来是刘邦发小儿,陈豨造反时不帮着刘邦帮陈豨,卢绾逃到匈奴去后病死。

韩王信是韩襄王姬仓庶孙,不是齐王(淮阴侯)韩信,勾结匈奴叛汉,兵败后逃到匈奴,多次率军攻打汉朝,领着匈奴兵攻打汉朝的时候,被将军柴武斩杀。

赵王张耳死后,张敖袭爵,因部下想谋杀刘邦(证据确凿)而被降为侯爵。

长沙王吴芮,王国传承四代,直到他的玄孙吴差(吴著)没有后代,长沙王才变成了汉景帝的儿子刘发。

说完了异姓诸侯王,咱们再来看看十八个开国侯: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宣平侯张敖、 绛侯周勃、舞阳侯樊哙、曲周侯郦商、鲁侯奚涓、汝阴侯夏侯婴、颍阴侯灌婴、阳陵侯傅宽、信武侯靳歙、安国侯王陵、棘浦侯柴武、清河侯王吸、广平侯薛欧、汾阴侯周昌、阳都侯丁复、曲成侯虫达(蛊逢)。

看这十八个诸侯年表,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人没有一个被刘邦杀害或者免职。刘邦只想杀两个人:前期是雍齿,后期是樊哙。但是一个都没杀成:刘邦捏着鼻子封雍齿为食邑两千五百户的什邡侯(孝惠帝三年薨);陈平阳奉阴违,一直到刘邦咽气,也没对樊哙动刀子。

这时候我们就要请问“刘邦到底该不该杀功臣?”的提问者两个问题:第一、刘邦杀了哪些功臣?第二、功臣就是不可杀的吗?

事实上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没有杀功臣,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倒是杀了一些。而我们更关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鸟尽弓藏——飞鸟都射没了,留着弓箭射人吗?兔死狗烹——即使不能打猎,看家护院还是可以的,但是这些猎狗吃完了猎物就开始吃家里的鸡鸭,甚至一个不高兴就要向主人吠叫几声,甚至还想着咬死主人。

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让这些只知道拿刀子砍人的赳赳武夫治国,那肯定会是一团糟。但是不给这些功臣一官半职,他们又会很失落,这种失落的结果,除了再造反,就是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任何一个王朝的功臣,都是掉进灰堆的豆腐——吹不得拍不得。放纵,就会让帝国大厦轰然倒下,严惩;又会落下一个“鸟尽弓藏”的恶名。请读者诸君评评理,站在皇帝和老百姓的角度看,哪些为非作歹的“功臣”该不该杀?

其他网友回答

刘邦五十六万大军被项羽大败彭城后,深刻地认识到凭他一己之力是无法灭项羽的。

逃到下邑后他与张良商议出一个“下邑画策”,刘邦说:我拿出关东一半的土地换灭项,可以吗?张良说:可以,但你要分封给对的人。刘邦又问:分封给谁才是对的人?张良说:你手下的韩信、彭越。还有一个项羽手下的猛将黥布。

灭项建汉后,刘邦不得不还愿地封赏了七个异姓诸侯王。于是一个郡国两制的汉怪胎诞生了。

当初刘邦的大敌是项羽,刘邦又总是被项羽打得屁滚尿流的。彼时的刘邦大敌当前,他不得不用土地换灭项。可当灭项建汉后,此时的刘邦想的就是应该怎么巩固大汉的问题了。

谁知道这手握重兵的七个异姓诸侯王,那天也想当皇帝了不会造反呢?就算刘邦活着的时候不造反,刘邦死后,谁又敢保证他们不造反呢?刘邦怎么放得下这个心呢。

再说,这七个诸侯王们各个拥兵自重,干什么?如果真的不想造后,要那么多强可敌国的兵干什么?战国时期的大周朝是怎么灭的,难道这不让刘邦担心吗?

其实,事实也应证了刘邦的担心是对的,因为刘邦只压一压他们七个异姓诸侯王,结果,他们一个又一个的真地就都造反了。说是刘邦逼得。可是,野心和欲望同样是强大的力量,也可以迫使人造反,想当皇帝的。

说刘邦杀了许多功臣,那不萧何、张良、陈平、樊哙、周勃、夏侯婴等名臣名将们都还在吗。

应该是刘邦为了大汉朝防患于未然,才是主动提前杀了谋些功臣。只是帝王的心思我们平凡人不能理解罢了,因为不在其位,难思其政难解谋。

其他网友回答

刘邦并没有杀功臣,因为被杀的并不是功臣。

其他网友回答

非常荣幸能够回答您的问题,关于刘邦到底该不该杀功臣的问题,我们结合三个皇帝的表现来回答一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在起义过程中,兄弟之间之间的尊卑贵贱来回答”

西汉建立,汉高祖刘邦采取“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策略,疯狂屠戮功臣。公元前221年,秦朝横扫东方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帝国,但是秦始皇残暴不仁,严刑峻法,使得天下大乱,民怨四起,公元前209年,泗水亭长刘邦在沛县斩白蛇起义,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王朝。刘邦在起义之前,只是一个小小泗水亭长,和其他兄弟之间并没有尊卑关系,而在推翻秦国残暴统治的过程中,刘邦和其它起义兄弟一起同吃同住,称兄道弟,同甘共苦,使得刘邦的阵营能够上下齐心,一路高歌猛进,夺取了全国政权,但是在刘邦登基以后,以前的兄弟们凭借着军工骄横跋扈,恃宠而骄,西汉王朝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为了稳固“刘姓江山”,刘邦先后灭掉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等功臣。东汉光武帝刘秀,善待功臣,建立“云台二十八将”,唐太宗李世民,怀念功臣,建立“凌烟阁”。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豪杰逐鹿中原,以刘秀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异军突起,借助于世家大族的支持,刘秀迅速统一全国,建立了东汉政权。刘秀在起义的过程中,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刘秀取得了全国政权以后,自然要投桃报李,而且由于东汉建立以后,以“任孝”治天下,给予了世家大族和功勋大臣很大的权力,使得东汉外戚势力、宦官势力、世家大族势力一直在左右着东汉的政治,最终爆发了黄巾军大起义。唐太宗继位以后,为了纪念功臣,建立了凌烟阁,唐太宗没有杀戮功臣的原因有两个:一、在太宗继位以前,所有的功臣基本都是太宗的幕僚,原本就存在着尊卑关系;二、太宗比其他的功臣都要年轻许多,许多的功臣都在太宗之前去世了。“可以马上夺天下,但是不能够马上定天下。”和汉高祖刘邦有着相似名声的还有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继位以后,也是杀害了大量的功臣。由此可见,在贫贱时期,如果君主和功臣之间没有尊卑贵贱之分,那么君主在登基以后为了立威,就必须杀害功臣,而在起义之前如果有附属关系或者君主比功臣年轻许多,那么君主就没有杀害功臣的必要了。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历史老斯基,来聊聊这个话题。

关于杀功臣,众说纷纭,各有立场,那换个角度,假如不杀“功臣”,后果会怎样?

一,

刘邦战胜项羽之后,五十多岁了,身体还有旧伤 ,将来接刘家江山的儿子还很年轻的,也就20左右。

大家觉得刘邦百年之后,他能操的了刘家天下的盘子吗?丰沛集团里的萧何,周勃,曹参 樊哙 灌缨,夏侯婴,卢绾,等人,刘邦百年之后,他们会还和支持他一样,支持他儿子吗,同患难易,共富贵难啊!

秦朝的赵高李斯,始皇帝时期,毕恭毕敬 诚恐诚惶,但沙丘之变就是他们策划现,始皇的尸体都臭了烂了,还拖着到处巡游,为的就是巩固傀儡胡亥的地位。

这些事情,刘邦当了一把手后,应该有的是渠道来了解。

二,

他屠杀的“功臣”,多数是异姓王,陈稀,英布,彭越,韩信,这四人实力最强,其中韩信是从汉中时时期被萧何追回,拜了大将军,至于其他三人,要么是彭越这种和刘邦同时起事的枭雄,要么是英布这种项羽部下的猛将,都不是丰沛县出来的嫡系。

他们都得投靠刘邦,是保持实力, 政治站队。对于刘邦而言,所谓的功劳,真没多少。但潜在的威胁,非常之大。

换位思考一下,谁在刘邦那个位置上,都会对他们几个下手。

三,韩信的事情,确实是千古奇冤,但谁让他太牛逼了,所以下场就是兔死狗烹。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