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文科学生高考后,报考大学是优先选大学还是优先选专业?
优质回答:
历尽十年走遍千所大学,记录万张照片数百视频,缪老师说:文科生考大学,必须优先专业,专业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你是不是要选择大学层次,还有所在城市来配合他。如果专业定位不明确,你再从学校和层次上面来找入口。
(上图由缪老师拍摄于中国农业大学)
咱来解释下原因吧?你看看文科生考大学都能选什么专业呢?除了艺术学和中医学这种比较特殊的学科,基本集中在文学、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这些领域。
以历史学、哲学为代表的学科,如果你感兴趣,先得给自己打个预防针:这条路,很远。。。为什么远呢?因为如果你想对口就业,不深造,拿个硕士、博士学历的话,一学不透,二就业难。
(上图由缪老师拍摄于北京林业大学)
如果要选法学呢?律考比学历的权重更高,只要从事法学相关的工作,有没有通过律考,才是用人单位最最关心的事情。若要从事法官、律师这一类的高端职业,那么没有硕博学历也是相对比较难的。
如果要选管理学,像工商管理这种专业,是啥都能干,啥都可能干不了的专业,从事管理工作,要看个人素质(这不是学校教的),也要看在本行业之内资历和成就,所以对于是否深造,一直都是有争议的。
(上图由缪老师拍摄于北京大学)
像市场营销这种专业,对口就业对于学历没怎么看重,更看重你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能干出来的业绩。会计专业,证书比学历更重要,拿个CPA可能比毕业院校更能得到用人单位青睐,拿到高薪。人力资源管理,能到大一点的企业基层干起是比较扎实的,这就很吃学历了。
经济学门类中,经济学需要深造,毕竟是研究学问,金融学没有经济学那么要求高学历,但是最好也要有。财政学和税收学更靠近公务员体系,经贸类的专业,更看重实操,未来的前途,跟自己的专业技能、情商、社交能力关系挺大。
(上图由缪老师拍摄于清华大学)
相对来说,看重深造的话,侧重选院校层次是明智的,上个211,保研就比普通双非简单,这事儿你得承认;看重实操的话,比如贸易类专业,选个大城市上学,能所学即所用的机会更加大,也方便拿OFFER。
而这一切,都建筑在你对于自己未来的专业,选择比较清晰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具体打算,或者感觉比较迷茫,你可以在专业上选择基础学科,在大学层次上选择高一点,这也都可以。
(上图由缪老师拍摄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懂得选专业,每步都踏实,规划要制订,动态来调整。
专业不明晰,可以反向选,抛开不想学,成功缩范围。
关注缪老师头条号,看图文。关注缪老师抖音号(1297918098),看抖起来的教育。
其他网友回答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在我看来专业和学校是同等重要的。恰巧我也是文科生,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过来人的经验给你谈一谈我的感受和认识。
第一:如果你的成绩优秀,能够读取“985/211”等重点大学,那最好的学校优先。
理由:本科能够考取重点院校的,那么肯定不会单纯的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了。四年之后肯定要读研,读博甚至留学。一个好的大学能够为后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大学学习氛围浓厚,最重要的是图书室的藏书量比较丰富,对学生的后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优势。即使重点大学本科的专业不太理想,后面考研读博一样可以换专业,所以成绩优秀的文科生优先考虑学校是相对比较有优势的。
第二:如果你高考成绩较差,平常的基础不太好,建议你根据专业选择学校。
理由:读大学就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基础较差的文科生以后考取研究生的成功率不太高,很多同学基本上本科四年之后就参加工作了。所以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最好是专业优先,一个好的专业可以让你以后找工作比较轻松。并且成绩不太好的话,所有的大学层次基本一样,如果优先选择学校基本没有太大的优势。所以建议如果成绩一般的话最好专业优先选择。
第三:如果你有家族企业,那就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做决定。
理由:如果你有家族企业,你完全不用考虑是选择专业还是选择学校了。你可以根据家族的需求,如果需要你要熟悉本家族企业的知识,那么你肯定要学习与家族企业有关的专业。因为你不用考虑以后找工作的问题了。但是如果家庭要求你以后出国留学,那你最好选择一个容易出国的学校。这时候专业对你的影响并不重要了。所以特殊情况要特殊分析。
对于文科生,专业和学校是同等重要的,但是由于文科的专业相对比较少,所以很多时候文科生都会以学校优先选择,并且准备以后考研。也建议那些高三的学弟学妹们,首先自己应该有一个规划,以后自己做什么,有目标就要去追求,然后你就会明白自己适合哪一种选择了。
其他网友回答
建议优先学校。
儿子现在北京读研一,文科生,目前是财经专业,希望他的经历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几天,儿子还说:幸亏读的文科,要是读理科可能读普通一本了,初中高中跟他差不多成绩的学理科同学都没他考得好。
2014年高考成绩出来后,预估了下分数线,果断放弃本省财经211学校,首选了本省985学校,以2分优势被所报的最后一专业录取,入学后通过考试成功转到财经专业,现在北京读研。
儿子现在感慨,报考学校还是尽量选好学校,牛人真的太多了,学校包容性民主性都很好,对个人综合素质发展有促进。现在研一那些本校夏令营进来的同学都很牛,而普通财经一本考进的同学相对较差。
其他网友回答
先弄明白一个问题:读文科,究竟读的是什么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每年高考志愿填报时,文科生可能遇到的最大的困扰。相比较理工类专业在学科内容上的“相对确定性”和“清晰的结构”,文史类专业的“学科介绍”和“学科边界”似乎一直都比较模糊。如果你要问文学门类下面的050101汉语言文学和050102汉语言这两个专业有什么区别,估计文学院的老教授都很难解释清楚,至多是告诉你汉语言偏重语言研究,汉语言文学注重文学修养,然后再给你讲几个有趣的故事。
梳理一下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其实是从认识自然开始的。为了更好地生存,千万年来人类在与自然界的共处过程中,逐渐学会并掌握了劳动生产的技能;而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也诞生了群体、组织和社会的概念。从学科的角度上看,与劳动生产相关的学科的基本上就是“自然科学”,而研究群体、组织和社会乃至国家的学科就是“社会科学”。大学里的所有学科和专业,都是基于这两个大的门类进行归类和划分,而文学即是属于社会科学下的门类。
当然,高中的文科和大学的文科在概念上还是有所区别的。高中的文科,指的是综合科选历史+政治+地理这个组合进行学习和参加高考的学生,而大学的文科则是包括了社会科学下面的哲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和艺术学及其分支学科(除了管理学和教育学有部分理工类专业外,其余学科基本上都可以算是文科专业)。在新高考3+1+2模式出来之后,你们2020年这届高三学生就是最后一届的文理分科学生,这点还是需要注意的。
小结:
总的来说,文科是对自有知识体系的完善和积累,对独立思考方式和价值观的一种培养和塑造;读文科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懂得如何“阅读”。如果说一个学生不喜欢看书的话,那是绝对读不好文科的;即便是为了应对高考,也需要大量的诵读和记忆,肚子里有料,试卷才能填的满。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们是不是经常觉得高中语文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科目。如果你的语文一直都不太好,有一天突然想认真读了,却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背了再多的名言名句和模板,作文依然还是写不好。到了高三的时候,如果你同桌的语文在125左右,而你只有100分,无论你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超越他(她),转而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数学,或者在文综上做“文章”。
【划重点】:单就高中阶段的学习而言,语文是唯一一门真正能够帮助你在掌握阅读技巧后学会如何建立“思考”的学科;相比之下,文综的三个学科的学习和考试,更多只是对信息、定理和素材的处理过程,在高考的战略难度上其实没有语文高。语文读的好的学生,文综一般都不会太差(甚至很多数学学不好的学生,其实不是没有数学思维或者逻辑天赋,而是阅读能力太弱,对关键信息的获取和提炼能力出现一定链接障碍。就像很多学生在总结错题的时候经常会说“题目看错”,其实本质上还是语文能力弱的问题)。语文学的好的学生,基本上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喜欢阅读和勤于思考。这类学生是用“热情”、“兴趣”和“习惯”在学习,而不是借助学习技巧。语文和文科的学习门槛,其实没有理科和自然学科高,如果你能理解到这点,说明你对大学的专业和未来,已经有了一半的了解和自己的认识。如果你还没有感觉,那么请继续听我说。
高考志愿填报之前,你应该先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喜欢的城市、大学和专业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很“虚”,因为我想去清华北大,可我考得上吗?大部分人在报考志愿的时候,第一决策思路就是“我这个分数,可以上什么大学,然后学什么专业比较好?”
但残酷的现实是,全省TOP100的顶尖学生,很早就已经考虑过这些问题了。以福建省为例,参考2016年~2019年高考文史类考生的最低录取分和省排位,想考上清北复交和文科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人大,基本要在前100名左右。对于他们来说,基本上都会以“大学”为前置参考,而并非“专业”。能上985,不选211,不是绝对的,但却有一定的“适用区间”,对高分段学生和文科学生来说,这其实就是一个最大的区间。如果你是文科出身,无论你是不是学英语的,只要你的英语水平足够高,你就可以去应聘翻译;无论你是不是读师范的,只要取得教师资格证,你就可以去当老师;无论你是不是学管理的,只要性格和经验符合,同样有机会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客观上,除非是类似于航空航天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飞行器适航技术这类需要稀缺教学资源支撑的、高尖端的工学专业(当然是理工科学生才可以报考的),大部分的专业在大学都是可以自学的。哪怕是通信极客、超级码农和密码专家这些理工生,也是可以自学成才。
【划重点】:在第一部分中,我们阐明了文科的学习目的,即“读文科,究竟读什么”;而这个部分,则是为了强调文科在专业选择上有很强的“弹性空间”;哪怕选错了,转专业就业或者跨专业考研,选择的面都很宽。所以,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文科志愿的“容错率”是很高的。绝大多数的报考机构和老师,在指导学生填写志愿的时候,逻辑都是一样的。首先了解下你的分数,然后再把根据历年分数切线和省排名计算出来的数据,通过“位次法”来圈定一批学校和专业。必须承认,位次法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一个挑选大学和专业的好办法,但我的意见是,对于高分段的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来说,位次法用到大学层级就好了。这个在之前的文章和问答中都提到过,就不在此赘述。因此,在高考志愿填报之前,先放下分数,问问自己有没有喜欢的城市、大学和专业。“主动思考”比起“被动选择”,你的视野会更宏观,不会受困和局限于分数表象。接下来,我会结合家庭、个人、热门和兴趣的四个维度,对核心三要素的“排序”进行分析。
高考志愿填报的正确打开方式:如何通过四象限的确定,来给三要素进行排序
这里的“四象限”,即是填报背景的四个维度:家庭背景、个人条件、兴趣爱好和热门专门;四象限也分主次,分析主要集中在家庭和个人身上,兴趣和热门是对家庭和个人的辅助衡量维度。我们在分析时,除了题目中提到的大学和专业外,为什么还要加入“城市”因素的分析呢?这是因为好大学基本都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抛开城市来谈大学是不够严谨和完整的。分析的时候,我们要分析的切入点,主要还是右侧的家庭和个人,同时借助热门和兴趣对三要素进行排序。
1、家庭背景对高考志愿填报的影响
家庭背景包括了你父母的工作性质,父母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未来的认知。父母如果在电力能源或者烟草部门这样的相对高收入和稳定的单位上班,在他们的“思维惯性”和“安全空间”里会倾向于让孩子像他们一样,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在报考时很大程度上就会希望自己的孩子选择与自己行业相关的专业和学校,理工科的男孩子可以报电气工程,如果是女孩的话,文科最适合的去当老师或者学会计。
之前给一个孩子填报过志愿,父母是国家电网的高管,孩子的成绩居于中上水平,大致在末流985和头部211之间。父母给孩子定的就是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海大学这类以电力专业见长的学校。父母之前也有考虑过,即便上不了211大学,也准备了上海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三峡大学等原电力部直属院校(因为单位招考时可以等同于211大学的条件)。
分析:这类型的家长就是典型的体质内的“强势型”家长,孩子就是“妈宝型”孩子(妈宝型的孩子不会有太多个人的兴趣,从小家长的安排就是兴趣培养的方向),家长对孩子未来已经有了规划,所以城市因素已经被排除在外,大学优先于专业考虑(可能在校转专业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太难的事,或者招考时职工子女有一定的照顾,不一定以“电子工程”为录取条件,内部有其它可选择岗位)。类似的还有银行、工商、烟草、税务等单位的家长。
小结:
如果你的家庭背景相对一般,毕业后家里也没有可继承的家业的话,那么“专业”和“有专业属性的大学”(比如财经类、电力类)这两个要素暂时放一边,城市区位和综合型大学前置考虑。
①如果你的成绩处于中上水平,那么我建议的报考顺序是:大学>城市>专业。理由很简单,文科的学习目的既然是对学习能力和思考力的训练,并且文科专业的普适性更强(万金油)。如果这两点理由还不够的话,那么再加上一个重要筹码,就是好大学不会有太弱的专业。毕竟大学的建设水准放在那边,顶尖的综合型大学在人才和设备的引进上都是国内一流的。大学比城市更靠前,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即便是去大城市,也是为了找好大学的,高水平的大学都在大城市。
②如果你的成绩处于中等水平,那么我建议的报考顺序是:城市>专业>大学。基本上综合排名在200名~400名之间的大学,除了个别专业属性特别强的学校外(这些专业更偏向理工科),大学排名的意义已经不大了,所以要把目标放在城市和专业上。对于小地方的孩子来说,能够去大城市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不仅可以开拓眼界,毕业后在大城市也可以找到更多的实习和工作机会。如果非要选择稳定和有前景的热门专业,我的推荐是新闻传播学类的专业,如050306T网络与新媒体、050303广告学;或者是教育学类的040102科学教育(目前小学有一门课叫小学科学,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属于热门专业)、040107小学教育以及其它学科的师范类专业。
2、个人条件对高考志愿填报的影响
个人情况听起来似乎跟兴趣爱好有一些类似,但是兴趣爱好更偏向个人的“主观意愿”,而个人情况则更偏向个人的“客观条件”。毕业后你肯定是要工作的,从“职场价值观”的角度来说,选择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事,成功的概率会更高。为什么是擅长在前,喜欢在后,因为擅长既关系到先天的天赋,也关系到后天的训练。客观来说,最核心的天赋只能决定你是否能够成为最顶尖的科学家、数学家,而大多数的技艺,只要你肯花时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
我们都知道,内心的喜好在学习阶段是学习动力的保障,在工作时期是推动事业进步的最大动力。只要有兴趣,即便遇到再多困难,你都愿意坚持到底。但客观来说,对于一个成天埋头学习的高中生来说,除了看书、听歌、游戏和体育运动外,哪怕是从小上过的书法、美术、舞蹈等兴趣班,也很难说是你真正感兴趣的事。在兴趣这个点上,人的“包容度”还是很高的,所以在诸多的兴趣中选择一个性价比最高的事,就显得格外重要。喜欢的事情有很多,可以挑选的话一定是选择自己最擅长做的事,这样才有可能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就。
分析:每个专业的创立,其实都与市场需求相关,即便是最冷门的专业(例如生命科学),在你读研读博后,就业问题都不大(至少可以去高校当老师或者进入科研机构)。但因为大多数人对专业的选择还是以本科结束为标准,所以应用型的专业会比学术研究型的专业更吃香,而大部分的应用型专业都是偏向理工学科,文科的专业则更为通识。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兴趣其实很容易受到专业“名称”和“热度”的影响,那些听起来比较好听的,如社会科学中金融工程、互联网金融、会计学等“高大奢华”的专业很容易吸引眼球,但实际就业情况却很一般。而像120604T供应链管理、060105T文物保护技术(考虑强基计划在历史领域的支持作用)、120108T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听起来一般般的专业,将来却有可能大热。
小结:
文科所对应的大学专业主要是社会科学,而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学习难度和培养方式与自然学科(尤其是医学这样的对专业学习的“持续性”要求特别高的学科)不一样。相比较自然学科的严谨和单一,文科的学习更注重对独立思考的培养,也就是“文科思维”的建立。除非对某个语言类专业或许应用类专业(如会计、财务等)特别感兴趣,文科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还是以城市和大学为优先考虑。
①如果你的成绩特别好,那绝对是要以大学优先考虑,报考顺序就是:大学>城市>专业。在大学的选择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一定是第一位的;其次,例如法学类的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类的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都是非常不错的努力目标。哪怕不一定可以选到最强的法学专业,其它的一些学科与法学之间的关联性也很强,可以在考研时往法学靠拢。还是那个观点,文科专业弹性大,而好大学只会有年轻的专业而不会有太差的专业。
②如果你的成绩相对一般,除非有特别喜欢的专业,不妨将城市前置,报考顺序就是:城市>大学>专业。一座大城市,可以让你的眼界、格局都得到升华,这个是小地方和偏远地区无法比拟的。大城市里的大学,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比小地方的更有气质。无论怎么选,从个人角度上看,大学应该还是排在专业前面。客观来说,在北上广深、杭州、南京等一线城市挑一所普通大学,相对也会好过去偏远地区挑一所当地的重点大学(200名以后的大学不好排名,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这里不便推荐高校)。这时候的报考策略,其实就是冲着城市的排名热度去的。
其他网友回答
文科生对于软实力很重要,不像理科生那样注重绝对的硬实力。所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大学、地域就显得越发重要。
其实,报考大学是优先大学还是优先专业还看个人情况。如果形成定论,大家一股脑冲进去,再多再好的资源也会冲淡掉,激烈竞争之后一片狼藉。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敏锐的看到有利可图的选择,亦或是有漏可捡。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千辛忘苦考取的分数,让高考分数的性价比很高。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成绩特别好,那自然是学校优先。比如985、211工程大学,那就不要轻易放弃,还要优先考虑地域优势,那里的见识与资源会带来更好的发展,这个对于文科生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的成绩只能上普通本科,那自然多考虑专业和地域优势的因素,学校次之。一般专业实力强,特别是那些王牌专业,受社会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专业的招聘单位既然来普通本科就是要扎实肯干,技能硬的学生。
如果你的成绩只够上专科,地域就非常重要。近水楼台先得月,身处用人单位附近的学校自然机会就更多,方便就业。
总之,对于文科生关系、人脉、见识显得格外重要,然而一个好专业比一个好大学可能在这方面会带给你更多。专业之所以这么强,必定会带来这些,而不是单独撕裂的。所以不能盲目,容易偏离目标,结果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