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网友提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诗中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优质回答: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我僵硬的躺在床上,眼睛无神的盯着一处,简直像一块木头,一动不动,我置身于这破旧的房屋之中,房屋又置身于这荒凉孤寂的乡村之中,仿佛从天空俯视着一切,一层凄凉套弄着一层凄凉;

但置身其中的我,并没有注意这凄凉的存在,心中更无半点哀伤,因为我一心想着为国家戍守边疆,抵抗外敌,保家卫国,这满心的期望占据了我的内心,也挤走了其他的一切;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躺着想着,不觉已然入夜,听着屋外那风吹雨打的声音,渐渐入眠,恍惚间我来到了自己满心期望的地方,骑着那披甲的战马,在那冰封的长河上奔驰,冲向那令自己热血沸腾的疆场,在那里奋勇杀敌,为了身后那深爱的国家;

不觉间我脸上出现了那久违的笑容。从天空中望去,一个孤寂的乡村中,一间破旧的房屋内,一个已上年纪的老者面带笑容,幸福的做着梦,在梦里,他正在为国,浴血奋战。

忧国爱国

诗人虽已年迈,但处处忧心国家;虽然上了年纪,但报国壮志并未衰减,一腔热血想要奔赴疆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年迈的身体上,却承载着一颗激昂、热忱的爱国之心,如此反差,展现的是何等矢志不渝的赤胆忠心。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顾南安先生雅意,邀我回答这个问题。这首诗是宋陆放翁的诗,陆放翁是大家最喜欢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此诗成于1192年,放翁68岁。读诗自然要了解作者及诗境,陆放翁生于两宋之交,遭“靖康之耻”,成长于南宋,其出身名门望族,藏书世家,自幼聪颖,十二岁即能诗文,其时,金兵袭扰,家国不幸,人民流离,这些对其成长产生影响极大,待长成,从政,主战北伐,不愿偏安,然而奸佞把政,不能遂志,《平戎策》搁浅,放翁以编修国史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该诗大意是闲居孤村,并无不幸之感,只是想着替祖国守卫边疆,风雨交夹的夜晚,睡梦中自己正披坚执锐,骑着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陆放翁空有满腔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然而蹉跎了岁月,抱负终究不得施展,最后北伐之路竟在诗人梦中展开。诗中除了有满腔热忱外还有感伤和无奈。放翁长寿,著述颇丰,现存诗9138首,散文、词作、书法都有文集,算是“高产作家”。大学问家杨慎评陆游诗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周总理也说: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

其他网友回答

此诗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作,为一诗组,共2首,为诗人罢官故居故里后所作。逢风雨大作,触景生情,风声、雨声如那战场的喊杀、刀枪的碰撞,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仍心系祖国想要上战场厮杀,无奈不受重用,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其二)抒情,(其一)写景,写风雨大作,所以才有了(其二)的感触,先简单的翻译一下。((其一)主要写景,想必您也了解过了,在这里就不作过多解释了,是(其二)的铺垫,使情感的书抒发更自然、更合情合理。)

我穷居孤存却不悲哀,仍想着戍守边疆。深夜风雨交加,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穿越冰封的河流出征战场。

白话翻译之后,就很容易理解了,虽然穷困潦倒,孤身一人,但是仍然心系祖国安危。很明显这是壮志未酬,一生驰骋疆场,可最终未见胜利,不甘之心油然而生。从陆游一生的经历来看,也不难发现有不受重用、不得志的伤感。即便这样,仍愿意投身戎马,为祖国效力。这种爱国情怀,非言语能表达。

深夜将睡,听到风雨声,确犹如金戈铁马、战场厮杀之声,这就是心里想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如果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一颗爱国之心,很难有此联想。如果换做没心没肺的我,正好睡一觉,我最喜欢雷雨天睡觉了,睡的特别香甜。

“入梦来”三字为神来之笔,真的是梦境吗?也未必尽然。不是梦境吗?非梦而又似梦。这是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只能将现实中的梦想,付诸于梦中,表达了深深的无奈之情。而做梦都要奔赴战场,这是诗人真挚、强烈的爱国之心。譬如我,总梦见自己在梦中飞,这就是我的最大梦想,而又无法实现。同比陆游也是一样,铁马冰河也只能是梦想了,现实根本无法实现,却又不甘心。

这是诗人被罢官之后不久所作,时年70岁左右,而在他临终前的一首《示儿》更为著名。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可见其被贬二十年中,日日想着祖国边疆,想必每逢风雨,都会心潮澎湃且惴惴不安,怎奈历史总爱开玩笑,陆游也只能带着遗憾而离去。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看了众多优秀点评,心中忐忑。被点了名,也只好硬着头皮码字。幸亏在部队待了十二年,虽然时代背景不同,又是和平时期,但陆游老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怀我的确是感同身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意为穷居孤村,卧躺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为国家驰骋沙场。

这首诗作于公元1192年,陆游当时已经68岁了,虽已年迈,但心中仍有披甲征战收复国土的强烈意念,奈何现实中已然是不可能。于是在“风雨大作”之夜,触景生情,由情生念,终于在梦中实现了执金戈驭铁马,驰骋边疆守家园的愿望。

诗人从不为了自己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忧的是民、忧的是天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感。

这种强烈的执念我也曾经有过。1998年特大洪水几乎席卷全国,我当时参军在沈阳某通信部队,我部接上级命令赴吉林省参加抗洪抢险保障后方通信。我虽然由于所属专业原因没有亲临一线,但是我能看到。看到战友们机械般不知疲倦地搬运着装满泥土的麻袋,不吃不喝,不停不休,已经分不清谁是谁的时候,我心如刀割,眼泪想止也止不住。那个时候,我多想去换一换他们,哪怕只挖一把土只扛一个麻袋;那个时候,我们谁也没有想过自己,唯一的念头就是战胜洪水,保一方百姓平安。

可能有些跑题,控制不住就是想说出来。我认为,所谓的爱国情怀,无非就是先大我后小我,特定的情景激发特定的情感,忘我,无我。

感谢阅读,我是让文化插上翅膀!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是表达了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