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要攻打匈奴 汉武帝到底该不该打匈奴

网友提问:

汉武帝为什么选择打匈奴?

优质回答:

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不同于北宋和辽国。

北宋定期给辽国岁币,辽人收了钱,每一代辽主都能信守承诺,宋辽双方得以维持百年和平局面。

相比于契丹,匈奴人则毫无信用可言。

众所周知,早在白登之战后,刘邦就采纳了刘敬的建议,主动与匈奴和亲。

按刘敬设想,匈奴单于娶我大汉公主,那匈奴单于就是大汉皇帝的女婿了。

这世上哪有女婿打老丈人的道理?

况且,我大汉公主是金枝玉叶,嫁给匈奴单于后,肯定是正房正妻。生的儿子,也肯定是继承人。

到时候,匈奴的二代单于就是我大汉皇帝的外孙了。

这世上何曾有孙儿与外公分庭抗礼的道理?

不得不说,刘敬的设想是有道理的。也正是因为有道理,刘邦不仅采纳了和亲建议,而且还落实了和亲政策。

一开始,刘邦想把亲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只是吕后不同意,才改成嫁宗女。

之后的汉朝皇帝,有样学样,也都是奉行和亲政策,嫁宗女于匈奴单于。

公元前192年,汉惠帝嫁宗女于冒顿单于。

然而,设想是设想。现实是现实。

现实是,刘邦死后,冒顿马上写了一封信调戏吕后,大意是说你吕雉没了老公,我刚好也没了老婆,要不咱们在一起过吧?

见信后,吕后差点没气死。扬言要出兵。只是因为群臣反对,才忍了这口恶气。

事后,吕后给冒顿回了一封信,说自己年老色衰,配不上冒顿,才把这事了结。

汉朝嫁了公主后,冒顿这个刘邦女婿是没有出兵打老丈人,但他调戏丈母娘,这也是任谁也不能忍的啊!

吕后能忍,说明她是个优秀政治家。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吕后这般定力,谁也不能要求其他人都如吕后一样,这么能忍。

毕竟,谁在忍无可忍时,都有把心里那团怒气发泄出来的时候。

而且,和亲注定只是权宜之计,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匈奴人不想守约,随时都是打汉朝。

到了汉文帝时期,匈奴得寸进尺,果然就背弃了盟约,三次入侵汉朝,烧杀抢掠。

其中,公元前166年的入侵最为嚣张。

14万匈奴军攻破萧关,烧毁中宫,前锋直抵宝鸡凤翔,距长安仅200里,直接威胁到了西汉王朝的统治中心。

军情如此紧急,文帝得报后,自然是立即调兵遣将,一面调集十万大军屯驻长安,一面又调集上郡、北地、陇西等处兵马车骑,迎战匈奴军。

此一役,汉军苦战月余,才迫使匈奴军退出塞外。根据事后统计,汉朝损失巨大,几万人被杀害。汉军因为不具备出塞能力,只是把匈奴军逐出长城就停止了反击。

估计是看穿了汉军虚实,公元前160年,汉文帝刚与匈奴和亲,匈奴的军臣单于就故意绝和亲之约,对汉发动战争。以6万骑兵,兵分两路,对上郡、云中郡进行洗劫。

最终,汉朝又是以“赔出去”数万人的代价让匈奴满意而归。

匈奴人如此肆无忌惮的背盟,说明和亲就好比拉钩,没有任何实际约束力。匈奴人没吃没喝了,就会主动打汉朝。才不会因为和亲,就不打汉朝了。

对此,汉朝应该怎么办?继续上供?

那不能解决问题,人心都是欲壑难填。今天你赔一个亿,明天他就要求你赔十个亿。

当你赔无可赔时,他就会一口吃掉你。就像秦灭六国一样。

正是因为看到了匈奴人言而无信本色,所以汉文帝才在每次匈奴入侵时,都会备战。以此警告匈奴,不要肆无忌惮,汉军并不是没有反击之力。

只不过,由于当时的汉朝还不够强,无力对匈奴进行远程打击,所以文帝的几次备战才显得略显消极,不够主动。

文帝死后,历经景帝的继续休养生息,到了武帝时期,汉朝已经国强民富,完全具备了全面反击匈奴的实力。

此时此刻,如果武帝不整军备战,对匈奴进行大反击。汉朝的下场就可能如后来的西晋王朝一样。

西晋统一东吴后,侍御史郭钦上书:戎狄强犷历来就是中原的祸患,如今虽然他们臣服于我朝,但谁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反叛?一旦真出现这种事,胡骑从平阳出发,三天就能杀到洛阳!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趁着还兵强马壮,把胡人赶走!尽早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留给子孙后代。

然而,晋武帝却把郭钦当神经病看。断然拒绝了他的提议。

多年后,太子洗马江统又上《徙戎论》,也建议晋惠帝驱逐胡人。

然而,时人也把他当神经病看。放着好日子不过,打什么仗啊?你江统就是战争贩子!

结果,十年后,匈奴攻破晋都洛阳。创造了著名的“永嘉之乱”。

皇帝被匈奴人俘虏去做佣人。皇后、公主被俘虏去做小妾。普通老百姓直接被匈奴人杀得堆积如山。

又过了五年,匈奴再破长安。堂堂的中原大一统王朝,竟然为匈奴人所灭。

这时候,当初骂江统的人,又去哪里了呢?

怕是已经被匈奴人一刀砍死了吧。

看看西晋的下场,再回看汉武帝的决定。

汉武帝真的是深谋远虑。

你强盛的时候,嫌麻烦,懒得打匈奴。等到你衰败时,匈奴揍你时,它可不嫌麻烦。

事实证明,该来的,始终会来。有些事,不是你的意志为转移。你越是害怕战争,战争越是找上门来。

因此,对于和亲,我们要辩证的看。

它的积极意义,我们要承认。

但我们绝对不能把和亲视为万能药。认为和亲能决绝一切问题。

而汉武帝选择对匈奴全面开战,原则上没有问题。

汉朝不反击,匈奴也会入侵。

与其被动的挨打,不如主动出击,试图一劳永逸的解决边患问题。

总而言之,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高惠文景三代人该干的事,是休养生息。他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到了武帝这代人,该干的事就是打匈奴。武帝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有能力的时候,当然要把边患问题解除。如若不然,把问题留给子孙后代,这其实才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

其他网友回答

有强盗时不时到你们家抢劫你的财物,扇你的耳光,杀你家的人,你不敢还手,还双手奉上你的钱财、你的姐妹求人家手下留情,强盗把财物收下,抢劫继续……

这问题……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据记载在秦朝初年就已经有了这个民族的存在,他们的生活习惯是随季节和水草迁徙移动。匈奴人勇猛彪悍,他们奉行的是弱肉强食的信念,以抢掠为一种主要生存的手段。

匈奴人口并不多,然而却能征好战,四处开疆辟土,强盛时期统治的土地东至朝鲜边界 ,横跨过蒙古与羌族相接,向南至今日的陕北一带与大汉相接,占领的国土面积很大。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垂涎当时中原物产的富足,不断的向南侵袭劫掠,不断骚扰汉朝边境地区的老百姓,让他们苦不堪言。

在汉高祖时期因朝廷实力并不强盛,一直对匈奴的侵扰忍气吞声,和亲、进贡财物是维护边境暂时和平的主要手段。

在汉武帝幼年的时候 亲自目睹过把自己的姐姐送给匈奴和亲的经历,也目睹每年都要送给他们大量的财物只为求得边境的平安,可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改变匈奴喜好抢掠的习性,边界之地还是会经常受到骚扰抢劫,让汉朝的朝廷百姓不厌其烦。这些经历让幼年的汉武帝印象深刻,他立志长大后要攻打匈奴,再也不让身边的女人和百姓去当替罪羔羊。

等到汉武帝登基时,汉朝的国力已经渐强盛,有着雄心壮志的汉武帝掌权不久,在元光二年就开始了对匈奴的对抗反击,双方你来我往的战事不断。汉军在大将卫青的指挥下数度出击,沉重的打击了匈奴军队,让匈奴人受到了重挫。

在元狩四年,汉武帝刘彻让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大将兵分两路,帅兵共几十万之众北征匈奴,这次战役汉朝大胜,共歼灭匈奴八万余人。

经此一战匈奴力量大大削弱再也不能和汉朝对抗,就此匈奴和汉朝保持了长达17年的和平时期。

汉武帝在位的55年当中,有44年都是费尽心力财力攻打匈奴,可以说是为了胜利不惜代价。

抗击匈奴的胜利,是汉武帝最重要的成就,他让人们改变了匈奴人不可战胜的观念,抑制住了百余年来匈奴对中原地区的抢劫掠夺,维护了汉朝的社会稳定,保证了汉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稳定。

他的成就被历史记载,被后世认可,人们提起他都会尊称他为“汉武大帝”,这就是人们给予他最高的赞誉吧!

其他网友回答

汉武帝攻打匈奴,是从帝国的长远利益考虑!

首先,匈奴对汉王朝的渗透,已经到威胁汉王朝稳定的地步,从汉高祖刘邦七年(公元前200年)白登之围起,匈奴势力已至陕西,代国与赵国常年受匈奴袭扰,匈奴骑兵数次威胁首都长安,边境民众对匈奴臣服,朝中官员倾向于妥协,长此以往汉朝必将成为傀儡或走向灭亡。

其次,汉朝三代60余年,积蓄对抗匈奴的资本,尤其是战马与骑兵的培养,是能够对抗匈奴骑兵的基础;扩充北军八校尉储备中低层将校;推行经济改革与屯田保障制度;老将李广、公孙贺、年轻将领卫青等,可以说汉王朝万事俱备,与匈奴进行战争,至少将其驱离中原。

最后,强化汉王朝中央集权统治,汉初分封制度,使得诸侯王权利过盛,“七国之乱”险些推翻皇权,汉武帝推行“推恩令”,长远能够使诸侯王权势分散,但短期内仍掌握实权,攻打匈奴将诸侯兵权集中到汉朝中央,由皇帝直接统属和领导,具有一举两得的妙用。

综述,匈奴不像契丹建立的辽国,愿意接受中原文化,讲求信义与贸易,匈奴的掠夺本性不满足于财物和领土,若非汉王朝军事强盛,难以抵挡匈奴多次进攻,当匈奴触及到汉王朝的底线,即便诸多因素未完成,势必也要以战争的方式解决,所以汉武帝反击匈奴是正确的决定,但夺取河套走廊后仍军事打击,确实令后世有所争议。

其他网友回答

汉武帝从小就受到的教育就是愤图强,把国家发展强大起来。汉武帝时代的大汉帝国则是一种外强中干的状态,外表看似十分强大,可真正的汉朝内部确实一个兵力远不如北方匈奴的弱小国家。而汉武帝在那个时代就形成了一种十分要强的性格,这一点也注定汉武帝不会去割地赔款。

其他网友回答

记得有位伟人曾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用屈辱割地赔款是换不来敌人的同情的,反而会变本加厉的提出无理要求来满足其胃口,只有用拳头教训敌人,才能让敌人敬畏你,害怕你,才不会来侵犯你。

汉武帝是西汉初年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一生文治武功,最值得称颂的就是在打击匈奴方面,用大规模的军事征战代替以前具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打的匈奴毫无还手之力,成功收复被匈奴占据多年的河套地区,控制了河西走廊,迫使匈奴王庭远迁漠北。

西汉初年以来,匈奴问题一直令大汉朝廷头疼不已,他们经常南侵,而且机动性强,大汉士兵在与他们作战中经常吃亏,刘邦曾经为了教训他们,派了30万大军北征,试图一举解决匈奴问题,不料遭遇白登之围的惨剧,被围困了七天七夜,最后采用陈平之计,靠贿赂莫顿单于的宠妾阏氏,才得以脱身,自此,西汉对匈奴主要以和亲赔款为主要的手段,处理两国纷争。

这一屈辱局面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得以结束,经过西汉初期几位皇帝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汉朝的国力渐渐缓过劲来,得以向好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国库充盈,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和匈奴抗衡了。

在解决好南方的闽越国动乱后,汉武帝决定集中精力对付匈奴,以期彻底解决北方匈奴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沉重打击了匈奴势力,尤其是霍去病,用兵灵活,善于长途奔袭站,曾率领800骑兵深入大漠,直捣匈奴王庭,在霍去病最后一次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部主力7万余人,封狼居胥。这些战功赫赫,彻底打服了匈奴,此后,匈奴再也没有力量组织大规模的南侵活动,匈奴一部分臣服汉朝,另一部分不断西迁,渐渐脱离了当时中国人的视野。

汉武帝的对匈战争,打出了大汉国威,增强了汉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大汉威武声名远扬,连千里之遥的西域诸国都臣服于汉。事实证明,以打促和一劳永逸之策,而靠割地赔款屈辱求和,只能换来对方的鄙夷,换不来真正的和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