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德云社为什么会爆红?
优质回答:
我从05年开始,狂听德云社的相声。郭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嗓子真好,会的太多”。从郭老师说学逗唱的功力就可以看出来,他在这些方面下了多少功夫,付出了多少努力。真真切切的让人感受到,什么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什么是天赋,感觉郭老师就是为相声而生的。郭老师和于老师这对搭档,真是珠联璧合,咋看咋听都那么合适。
人生,总有个低谷的时候。在我人生低谷,迷茫无助的时候,好在有德云社的相声,让我开怀大笑,一扫心中阴郁。真心感谢郭老师和德云社。
十几年来,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德云社的相声,新的旧的,新人的老人的,早期郭老师和张文顺老先生说的,郭老师和于老师说的,郭老师于老师弟子们的。。。没事儿就听。很遗憾,就是没有听过德云社的现场,所以,总觉得欠郭老师一张票钱。因为如此,郭老师的电影《祖宗十九代》,上映第一天我就买票去看了,我是觉得拍的真好,比《煎饼侠》好看。
德云社火,跟德云弟子不断成长,能够独当一面也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德云社的主力相声艺人确实实力强大。高老板,岳云鹏孙越,陶云圣,孔云龙,烧饼曹鹤阳,张云雷杨九郎,孟鹤堂周九良,郭麒麟阎鹤祥,李云杰,谢金李鹤东,张九龄王九龙,还有徒孙辈的尚筱菊。。。等等等等。他们这些德云干将的相声,我都常听。德云社不愧为中国传统曲艺第一天团。
德云社这十几年来,发生了大大小小很多的风波,这十几年来,郭老师也在不断的成长,应对各种变故的处理也越来越成熟。所以,现在不仅爱郭老师的相声,也越来越爱郭老师这个人了。
祝德云社和德云社的相声艺人们越来越好!
其他网友回答
这除了和水平有关外和体制有关系,体制内的人,你一年不说一段相声,你有饭吃。体制外的人,你一天不说相声可能就危机到生存。狗追不上兔子,是因为狗不会因为吃一顿包饭而玩命追。反而兔子是为了活命而玩命逃。他们虽然都是说相声的,但目的不同因而付出的努力不同。社会效果也就不同。并不是什么爆红,只是为了生存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客观来说,德云社的爆红最开始的应该是大家熟知的“小辫儿”张云雷 、二爷 、一首《探清水河》刷爆各大平台
这其中当然不乏炒作 他的故事 十米高台跳水
一身钢板重回舞台 这些都是卖点
但是你别忘了德云社算是一个传统文化弘扬的地方,吃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说这个不是怎么吹德云社
您要想想现在流行啥?
没错 复古情怀
“姑娘,您这听的嘛啊” “北京小曲儿,这您不知道了吧 老祖宗传下来的,我这叫弘扬传统文化”
我没说《探清水河》不好听 就是这么个道理
再加上 四个字 :饭圈过境
什么是饭圈?所谓的打榜控评撕逼只是形式,是外在的,内核是对于人本身的崇拜,记住了对于人本身的崇拜,这种崇拜凌驾于对其代表的职业水平的欣赏之上。
说直白点就是 只粉人不看技艺
咱们在来谈谈“火了”“爆红”这两个词儿什么意思?
热度
您没看错!热度
热度又等于什么?! 粉丝数量!
您要清楚不论是相声,音乐,还是电影,都不只有粉丝这玩意。还有个群体—观众
往大了说 粉丝和观众没啥差别 都是坐台下看的
往细了说吧 其实也没差啥
粉丝吧看的是人的技艺
观众吧看的是技艺
就这几个字差别就出来了,争论也就出来了
表面上看着都是鉴赏技艺
前面那个“赏”大于“鉴”
后面这个吧“鉴”大于“赏”
看完一场相声 两边感觉不一样
比如一个 观众 往网上一发“今儿我看了谁谁谁的相声 没劲儿 ”
粉丝 一听能乐意吗?
不能,不乐意怎么着呢?控评!现在经常在网上冲浪的都明白微博可是“战略高地”
什么刷词条啊 控评啊 这都是让你“爆红”的一个契机
格局放宽一点看,张继科、王佩瑜、张云雷、郑云龙,这些名字有没有给你一点启发?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饭圈过境的每个小众圈子,都火爆了起来
但是我没那群憨皮那么闲 给你说这个圈子的红是好还是坏
艺术这玩意没法定义
受众范围就在那,谁也没办法说“爆红”是好是坏
艺术的魅力不会因为谁而消减,如果真的偏了亡了,大约是湮灭在时光里了吧。
回到话题,德云社火了,那么多小众圈子火了,但是火焰再热,热度也终会褪去,而繁华落尽,曾经火爆的能不能借着这点热度创造辉煌,就是成王败寇各凭本事了。
少班主说过一句话,如今的相声就是虚假繁荣。
甭管繁不繁荣,先拓宽了市场总是好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但是活也得抓紧练啊 相声说的不可乐 我这种“观众”看着也是真难受啊
其他网友回答
1、他们的段子总是很新,跟得上时事变化;2、相声演员们的包袱的确好;3、演员们基本功扎实!
其他网友回答
除了张云雷相声我必须看的。换上随便那个相声演员沒兴趣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