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为何杀白起 昭襄王为什么要杀白起

网友提问:

秦昭襄王赢稷为什么杀白起?

优质回答:

谢邀。秦昭襄王杀白起,直接原因是白起抗命后还说风凉话,根本原因是白起属于秦昭襄王舅父的楚人党,是秦昭襄王斗争的对象。

我们先看看白起之死的直接经过。

公元前260年,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全歼赵军四十万,之后乘虚而入,大举进攻赵国。这时候,韩国和魏国派苏代游说秦国宰相范雎,说白起若是灭了赵国,就爬到你头上了。于是范雎劝说秦昭襄王准许赵国割地求和,停止进攻。白起因此很是不忿。

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再度伐赵,白起自称生病,不愿意带兵。秦王只好派王陵带兵,结果损失很大。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再次催促白起带兵,白起说:“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秦昭襄王和范雎前后催促,白起都不答应,只好派王龁代王陵。

但换了也不行,到年底,春申君的楚军和信陵君的魏军都到了,秦军连吃败仗。白起又幸灾乐祸地说:“王不听吾计,今何如矣?”秦昭襄王大怒,逼着白起去带兵,白起还是说我病得很厉害,不肯。于是,秦昭襄王在公元前257年初把白起褫夺爵位,又逼他自杀了。

从整个过程看,秦王、范雎之所以杀白起,是因为白起违抗命令,不肯带兵伐赵,等到秦军吃了败仗后,不但拒绝临危受命,还在那里幸灾乐祸说你看我早说过了。这样的人,换了哪个君王都是容不得的。

当然,在白起的角度,也有他的道理。当初我要趁胜一举灭赵,被你们昏君奸臣阻止,现在等赵国缓过气来,你们又要我带兵去,我没那么傻。自己闯的祸自己背锅吧,老子不负责擦屁股。

这个立场是可以谅解的,但他也应该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你不想趟这趟浑水,老老实实躺着装病就好了。可白起他忍不住,还要过嘴瘾,公然讽刺秦王和范雎。你确实正确,但你越标榜自己正确,衬托得秦王和宰相越傻逼,这是在赤裸裸打脸啊。所以秦昭襄王杀掉他也就不奇怪了。

而在军事策略分歧的背后,其实也是秦国内部的政局动荡。

秦昭襄王本是秦惠文王的庶子。他的母亲是楚国宗室女子芈八子(宣太后)。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的哥哥秦武王去世后,兄弟争位,是宣太后的同福同母弟弟芈戎、同母异父弟弟魏冉等组成的楚人集团,扶持秦昭襄王继承王位,杀死了作乱的大臣公子,包括秦惠文王的正妻,还把秦武王的正妻赶回魏国。

之后,魏冉担任秦国丞相。宣太后、魏冉为首的楚人集团不但确保了秦昭襄王的王位,而且对外继续攻伐列国,对内提拔贤臣,使得秦国日益强大。宣太后、魏冉执政任近40年,攻克六国数百座城市,打断了齐国的脊梁骨,占领了楚国的发源地江汉,确立了秦国对六国压倒性的优势。包括白起,也是在魏冉的提拔下,才得以大展雄才的。

然而宣太后和魏冉等人的功劳却引起了秦昭襄王的猜忌。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在范雎的捣鼓下,罢免了魏冉、芈戎,废黜了宣太后,独掌大权。而白起作为魏冉提拔的秦国第一名将,他对魏冉是感激知遇之恩的,对靠耍嘴皮子挑拨母子、舅甥关系上位的范雎并不感冒。范雎也把白起当做自己持续当政的障碍和威胁。所以在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范雎破坏了白起灭赵的策略,转过年白起则拒绝再为范雎擦屁股。

从事情本身来说,范雎和白起对秦国的功劳根本没法比。但是站在秦昭襄王的立场上,范雎是帮助他赶走亲妈和舅舅,独掌大权的第一功臣,白起则是舅舅留下的又臭又硬余党。于是这俩的斗争,白起就非死不可了。

当然,范雎害死了白起,他自己也没啥好下场。因为邯郸兵败,范雎内忧外困,于公元前255年辞职,距离白起之死也就区区两年而已。这一对将相的斗争,最后以“同归于尽”收场。

其他网友回答

奴隶社会结束之后,秦朝统一了六国,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这样说起秦朝统一六国,不得不说是多少能人将士用血用肉打拼下来的。而要说起战争,必然会联想到当时这四大名将,而在这四大名将之中,白起又是最拔尖的存在,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秦朝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以统一。

白起这个人可能就是为战争而生,不然他也不会在后来成为四大名将之首。骁勇善战,有勇有谋这些词用来形容他全都不为过,而他是怎样成名?成为当时的四大名将之首呢?下面就来一探究竟。

伊阙之战,可以算得上是白起的成名之战了,当时的魏、韩两国正是因为处于观望状态,而白起当机立断,在这样的时机选择攻打,这是一个明智之举,所以秦国大败韩、魏两国,这场伊阙之战,白起只带领了少量的士兵就能够一举歼灭韩、魏几十万大军,也可谓算得上是军事奇才了。在之后的种种战役里,白起也是屡屡连胜。伊阙之战过后又击溃楚军,从此秦国也算是拔地而起。秦昭襄王嬴稷看中白起,而白起也算得上是他的悬在敌人头顶的一把利刃,只要秦昭襄王将绳子割断,这把利刃就会直接落下,杀人于无形。

那个时期的白起可谓是所向披靡,无人能与他抗衡,战国时期战亡人数的一半均是由白起带领将士所杀的,他可谓算得上是战神一般的存在,那个时候的他也代表着军事的最高成就,但就是这样一位所向披靡,骁勇善战的将军最终落的下场却是被秦昭襄王赐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按理来说,如果没有白起的话,秦国不会在最短的时间拔地而起。而秦昭襄王把他的左膀右臂给断掉,这其中也有很多不可描述的原因。秦昭襄王除此白喜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听从自己的命令,当时命令白起去攻打赵国,但是白起死活不愿意出兵,再加上当时其他官员的在秦昭襄王耳边吹起耳边风,秦昭襄王最终居然将白起赐死,白起不甘于这样的死法,最终也是拔剑自刎。怕是他自己也不会想到,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是自己,最终的死法居然是这样。

秦昭襄王之所以杀了白起,这其中的原因,他比谁都清楚。当时的白起几乎就是战神一般的存在,所以在军中的势力影响都十分强大,而秦昭襄王当时并没有什么权势,真正的国家管理权在太后手中,虽说后来太后死了,但是兵权这么重要的东西,却没有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他自己也是提心吊胆,也是过于忌惮白起。如果白起萌生了起兵的意识的话,那么秦昭襄王又没有什么实力与之抗衡,这时的白起又出现违抗军令的话,正好找到了理由赐死于他。

另一方面,因为白起的战斗力实在是太过于强大,军中势力实在不小,秦昭襄王实在是怕他日后起兵,也是在找白起的漏洞之处,如果能把白起杀了的话,将国家的兵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在杀了白起之后,秦昭襄王马上就把国家的兵权交给了自己信任的人。

还有一些琐碎的原因是因为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将40万将士全部活埋于地下,这种手法实在是残忍,这让后来的六国对此也是有所忌惮,毕竟这样草菅人命的做法,实在是有违人性,秦昭襄王赐死白起,也算是给全天下人一个交代。

其实白起被赐死,在他自己身上也是有原因的,毕竟作为一个将领,有如此成就的话,就应该低调行事,而他却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并且将国家的兵权掌握于手里,这不是等着皇帝抓他的把柄吗?要知道那个时候皇帝最忌惮的就是他人的实力高于自己。秦昭襄王也是个聪明人,他甚至杀掉白起比留下他的意义更加深远,他不仅仅收回了自己的权利,又在全天下给自己树立了一个不一样的形象,而区区只杀了一个白起,也不算亏。

依照现在看来,秦昭襄王处理事情的方法并没有太多过错。白起过于残暴,自己又得到了兵权,白起也不算枉死。当时驾驶的生存之道就是需要低调,安分守己。而白起太过出众,鹤立鸡群的最终结果是鹤死于非命,功高于主实在是不可有,只有安分低调才能保得自己的性命。

其他网友回答

原因很简单,人屠白起揣摩君意,然而揣摩错了。

秦发源地甘肃,陕西不过是当年东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秦王仁厚,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秦王灭六国,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几个?

人屠白起败坏秦王名声,被秦王直接赐死。

其他网友回答

原因实际很简单,作为一个君主,长平之战坑杀四十多万赵军,不光是找过举国震惊,中国历史上也是亘古未有,他在暗示而没有直接命令的情况下让白起执行这样一个任务,很多人认为那是白起的所作所为,实际上,白起也是一代名将,他深知作为一个军人杀死冲锋陷阵的对手是本事,但是杀死手无寸铁毫无反抗能力的俘虏就不是一代名将的作为,通过政治因素考虑白起对俘虏有杀心,但是没那么明显,但是对秦昭襄王而言,这些俘虏必须得死,因为这次放回去不久又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赵国很快会重整旗鼓,到那时候就麻烦了,还不如这次一不做二不休,但是自己又不想背这个名,就让白起动手有背负恶名,此时已经明白,战后白起死因已有一个原因,第二那就是白起自己只懂军事不懂政治引起的原因,他只知道忠于大秦不知道忠于秦昭襄王,他把秦昭襄王没有房做一个政客看待,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受范睢蛊惑要求撤兵,不可一举歼灭赵国,是范睢怕白起功劳大于自己,实际上秦昭襄王自然也明白这个他不傻,就顺水推舟,白起不干,后来秦赵达成共识,赵国许诺割地求和,但是撤军后,赵国返回,此时秦国派郑安平(曾经救过范睢,也是范睢举荐)攻打赵国,爆发邯郸之战,郑安平能否胜任,秦昭襄王不会不知丝毫,为啥就答应了,也是在给范睢放水,一来白起这次没请动,此时已经注定白起必死,因为杀死白起这个名有了范睢来背黑锅,而举荐用人不当,郑安平固然失利,会让范睢难逃罪责,杀白起后背黑锅的人范睢也有了着落,所以白起被杀是背名,范睢后来之死也是秦昭襄王的一手好棋,是进一步让所有的黑锅让范睢背因为秦昭襄王明白,秦国在秦昭襄王手里的江山是谁打的,白气死了那秦国民众谁同意,只不过是秦昭襄王在即完成基本在大势上统一天下,加快一统天下的步伐,又不让自己的统治地位有所动摇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那就是白起功高震主,本来就引起了秦昭襄王的忌惮,在长平之战后又因为和昭襄王在攻赵还是撤军的战略上争执不下,变相的对抗秦王从而使得秦王有了杀心。其次当时的秦国政治环境异常复杂,有山东六国派系、老秦人的本土军功派系、亲楚派系,当时的亲楚派系虽然随着昭襄王母亲的去世、舅舅魏冉的驱除而实力大减,但亲楚派系在秦国几十年的经营根基并没有削弱。白起又是魏冉发现并推荐给当时的秦宣太后的,这使得白起和魏冉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在魏冉被驱逐秦国后白起因为和魏冉的关系使得昭襄王在政治上并不信任白起。第三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因与秦王意见不合而被罢职回乡后又卷入了当时的储君之位的争斗,这就引起了秦昭襄王对他的杀心和杀意了,最终白起被逼自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