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的手下将军都是匈奴人吗 霍去病用匈奴将领

网友提问:

霍去病手下的将领为何有很多匈奴人?

优质回答:

感谢邀请,关于霍去病的手下为什么很多是匈奴人这个问题,我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都知道霍去病是历史上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骁勇善战而且还很睿智的一位将军。他智勇双全,一生战功赫赫,是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大家称为”战神”,用时他也是民族的英雄,年纪轻轻的他就被皇帝封为了大司马飙骑将军,而后又被封为冠军侯。

由此也可见霍去病是一个能力多么出众的人,不然也不会年纪轻轻就被封为冠军侯。那么霍去病到底有多厉害?甚至连强悍的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号都闻风丧胆。

匈奴悲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祁连山,使我嫁妇无颜色,霍去病,他年纪轻轻驭骑兵,深入大漠,他被称为最年轻的战神。但了解到霍去病与匈奴的关系,才真正清楚这位军事天才有多可怕。很多人认为霍去病打败匈奴都是汉人的功劳,其实并不是霍去病实际上一直在用匈奴人打匈奴人。

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匈奴足够了解,才能击败他们。著名的漠北之战,霍去病阵营中一多半都是匈奴,将领。其实任用匈奴人为将的风险非常大,卫青就曾遭受过匈奴将领叛逃的事情,更有甚者还可能起兵造反,而霍去病则每次出征都不会带资历比较老的汉朝将领。从历史记载来看,他去匈奴的驾驭几乎是无人能及的,最让人感到可怕的是,那时候霍去病都不足二十岁,河西之战中仅有十九岁,中国历史上不缺青年将领,但能够做到像霍去病这样的几乎没有。

霍去病是上天给予汉朝的麒麟子,他天生就是为了战争而生的。他从小跟着舅舅卫青上阵打仗,学到了不少东西,再加上他天生对战争的敏感程度,使他的能力更加出众。当年匈奴王叛变,他仅仅带了少量亲信,就敢深入敌军阵营,并且最终平定了叛乱,这等气度和魄力也没有第二个人了。

这样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北派说书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们知道,在汉武帝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将领,这些将领当中,最以霍去病出名,因为他是第一个将闪电战运用的如鱼得水的将军,曾经多次对匈奴的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霍去病最成功的一次战役,就是霍去病带5万骑兵出定襄,一路找寻匈奴的主力,深入大漠的封狼居胥,成为了中国历史北击匈奴的著名事件,在这一场战役当中,霍去病战术灵活不拘古法,让匈奴人吃尽了苦头。

在这里我们重点谈一下,为何霍去病的手下将领为何有很多匈奴人。

元狩四年,霍去病得汉武帝之令,出定襄直扑大漠深处,一路歼敌数万,但是和卫青不同的是,霍去病的骑兵部队直扑大漠深处,身后的辎重粮草却跟不上来,曾经一度找寻不到霍去病的大部队。

反观霍去病呢,却灵活运用战法,因为生怕圣身后的后勤部队跟不上,反而又浪费了战机,干脆直接甩开后勤部队,带着骑兵深入大漠找寻匈奴的主力部队,而在这场战役当中,霍去病充分显示出了狼王的姿态,告诉手下,咱们没吃的,只能和匈奴一样的战法,那就是抢,抢不上的你就饿肚子,抢上的,那就是你自己的。

一时间将军这样放话了,手下士兵自然开心,用命来保卫大汉,但是也就那么一点军饷,还不如跟着霍去病劫掠一次,所以霍去病的手下一个比一个狠,和草原上的狼群一样,完全没有大汉兵卒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样子,但是纵然这样,总会保不住自己的手下在每次的战斗中存活下来,战斗减员是很正常的,但是问题是,当霍去病归来的时候,几乎带走多少人,就来回来多少人,而且这些人的面孔多半是匈奴人的长相。

原因就是,匈奴人也有不同的部落,他们大部落和小部落之间也是存在压榨劫掠的关系,这些人也是痛恨一些匈奴贵族,何不如跟着大汉帝国的军队,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其他网友回答

霍去病手下的将士,是西汉最精锐的部队。也是从16岁时起,霍去病经常率领骠骑军,不断深入匈奴腹地,收服了许多匈奴人作为部将。其中著名的有赵破奴、伊即轩、赵安稽、复陆支(名字汉化过,真名不可考)。前119年,漠北决战时,这4名匈奴部将,给予霍去病很大的帮助。

正因为霍去病了解,匈奴人的生活习性作战时的特点,才能彻底击溃匈奴骑兵。那么霍去病,为何不怕这些”蛮人”发起祸乱?居然重要的决战,如此信任他们。其实霍去病早已掌握了人性的弱点,那就是”赏罚分明”。史书记载霍去病治军非常严明,不和下属有太多的私情往来。做事一板一眼,与匈奴交战时,每名士兵击杀多少敌军,俘获多少物资,这些霍去病都一一登记在册,战后会如实上报给汉武帝,论功行赏。

所以霍去病不怕他们造反的原因,就是使用利益关系进行捆绑。大家或许会在某些电视剧,和小说传记中迷惑认为。打仗应该做好士兵的思想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有极强的忠诚心。可是在几千年前的西汉,当时的制度环境和人们的所思所想,与今天又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西汉并不是采取现在这种志愿兵的制度,大部分还是穷苦百姓参军混口饭吃。除了那些将门世家之外,普通士兵都想获得军功,博得好功名封妻荫子。

所以霍去病论功行赏的制度,虽然看上去比较无情。可管辖的士兵,都愿意和冠军侯一起打仗。前文提到霍去病治下人员素质以及装备,都是西汉所有军队中最好!加上这位将军从不徇私枉法,也不搞裙带关系。任何出身背景的人,都可以在霍去病的麾下,得到施展本领的机会。霍去病打完漠北决战之后,几位匈奴副将全部被汉武帝重用,封为司马或者是行军总管这样显赫的职务。

这样霍去病手下将领,无论是贩夫走卒,亦或者是匈奴人,甚至是其他少数部族的士兵。无不甘心情愿追随霍去病南征北战,为了今后的将来着想,也会拼尽全力。尤其是这些匈奴人。最终目标也是想获得个安稳的生活,留在西汉比荒凉的戈壁沙漠,无疑是更好的选择。才会死心塌地追随霍去病,不会造反。

用句通俗的话来介绍,”跟着霍去病总会有肉吃”。只要战役获得胜利,最后都能获得个一官半职。这样的好处,可比那些说两句人情话,许下的空头支票要好很多。所以霍去病不怕手下的这些异族将领哗变,就是因为他凡事条理清楚,抓住人性的”软肋”加以利用,试问,又有谁会和光宗耀祖这样的好处过不去呢?

其他网友回答

霍去病是汉武帝的替身,要啥有啥,反正是大汉有的,一个都不漏。名将群,猛将群,最强士兵,最强弓弩,最好马匹,最好后勤,最好盔甲。当然几个重要的匈奴王,都是汉武帝特地给他配的。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我们看古装历史剧《汉武大帝》,有一个桥段:汉武帝(陈宝国饰)检阅大汉骑兵队伍,他对其中的一个骑兵说,你不是匈奴人吗?匈奴骑兵当即三呼万岁。给朕看看你的兵器。只见,皮袋里,除了弓弩之外,还有近战兵器,斧头等等。汉武帝满意地笑了笑,还拍了拍他的肩膀,以资鼓励。汉匈之战,旷日持久。匈奴重用中行说等汉人,以汉制汉。汉朝也不傻,也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分化瓦解匈奴的机会,因此,弃匈投汉的匈奴人,在军队中、朝廷中担任要职的并不少见,甚至还有进入汉朝领导核心的。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作为草原上的游牧帝国,匈奴并不能总是比较顺利地解决王位继承问题,每到这个时间节点上,匈奴内部往往会发生分裂、战争,这是汉朝统治者希望看到的局面。为了生存,内附称臣,挟汉自重,以利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匈奴势力也是有的,比如南匈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