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意味着什么 方言有意思

网友提问:

你的方言里有哪些有趣的说法或者读音?

优质回答:

你的方言里有哪些有趣的说法或读音?

我的家乡隶属华北平原,我们这里大部分的言语和其他地方的言语没有什么质的区别,但个别的言词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的。

比如有一些事情的名称就很具地方特色。

长虫,我们不把蛇叫做蛇,我们管它们叫长虫。但也不绝对,我们管一种有红绿花纹的蛇叫菜花蛇。

拉拉古,我们不把蝼蛄叫蝼蛄,我们称它为拉拉古。是很可恶的一种昆虫,专啃咬禾苗的根须,是害虫,但用它来喂鸡是很好的食物。

疥禾蟆、疥赶子,这是我们对癞蛤蟆,也就是蟾蜍的习惯性叫法。曾经,在我们那里有好多的疥禾蟆,因此还留了一个歇后语,叫疥禾蟆爬脚背一一不咬人,硌硬人。

禾蟆,我们把青蛙就叫禾蟆。

鲫(jǐ)瓜(guá)子,这是我们对鲫鱼的叫法。

草包,草鱼在我们当地被叫做草包,主要是因为它以水草为主食,故名。

家雀(qiǎo),这是我们对麻雀的叫法。

老鸹(gua),乌鸦在我们这儿就是这样的叫法,没人管它叫大名。我们还有一个歇后语叫老鸹站在猪身上一一看到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

大起秋,这是我们对喜鹊的叫法。

黄狼子,黄鼠狼被我们叫成了黄狼子。

蜥虎鲁子,这是我们对壁虎的叫法。

除了这些活物儿的叫法比较特别之外,我们对一些植物的叫法,也比较怪异。

棘藜狗子,这不是动物的名字,我后来看图比对才知道,这就是学名苍耳的一种草。

狗屎捻:很难听吧?这就是我们对龙葵的叫法。小时候摘吃这种植物的果实,吃得满嘴都是黑紫色。

转(zhuàn)日莲,我们管向日葵就这样叫,我觉得这比叫向日葵还形象一些。

洋蒿子,我们管格桑花就叫洋蒿子。

窜子花,这是我们对萱草花的叫法。

指甲花,我们称凤仙花为指甲花。

对一些方位区域的叫法也比较有意思。

后身儿,这就是说某个地方的后面。

紧里头,说的就是最靠里面的地方。

眼莫前儿,就是眼前的意思。

再比如人体的某些部位。

跛(bǒ)了盖儿,说的就是膝盖。

后脊娘,说的其实就是人的后背。

手丫子,就是手指头。

脚丫子,我们不说脚趾,说脚丫子。

我们说一个人不果断,磨蹭,话也说不清,就叫磨叽。

我们表示惋惜,就会说可惜了(liǎo)的。

穿了一件新衣服,就说扎古,或倒(dáo)饬(chi)。

两个人好,叫对视,也叫穿一条裤子都嫌肥。

受连累,被牵连,就叫吃挂落(lào)儿了。

主动去做什么讨好,就叫上赶着。

跟别人一块儿倒霉了,就叫沾包了。

对死亡的不敬的说法叫哏屁了。

管打嘴巴叫抽大耳刮子,也叫大脖搂子。

讨厌被说成硌硬人。

把特别顾家的人称作把家虎儿。

把又别扭又固执的人叫棱子。

没有见过世面就会被人称为老坦儿。

红白喜事的司仪,我们叫大了儿(liǎo),或者大操儿。

如果说差不多就会说大概齐。

说了老半天,我们当地比较有意思的方言大概齐就这么多吧。

其他网友回答

河南,豫西的部分地区,方言里对外公外婆的称呼为“魏爷”“魏婆”。

关于这个称呼的来源,据说与汉献帝刘协以及曹操有关。

历史上的汉献帝刘协是个傀儡皇帝,被曹丕逼迫推位的时候,是40岁,过世的时候已经54岁了。

刘协被废位后,贬为山阳公(现焦作市),软禁的生活反而好了,封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

推位后的刘协过着耕田种地的田园生活,积极融入民间生活,访贫问苦,与民同忧同乐。还通过在皇宫中所学的中医要术,在山阳临近的云台上采集药材,来为百姓治病,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

由于曹节的关系,曹操也是刘协的岳父,刘协的儿女便称曹操为“魏爷”,称卞夫人为“魏婆”。

刘协夫妇在当地百姓中威信很高,慢慢的民间也效仿起来,称外公外婆为“魏爷”,“魏婆”叫法,这个称呼就一直流传下来。

其他网友回答

我的方言是四川话。四川话分很多口音,几乎是一县一口音,但相互理解起来还不算太难。

我的家乡德阳,位于川西,以成都话为标准音。关于语调和发音特点那些研究术语,大部分老百姓都弄不明白,我就举例聊聊日常的四川话和德阳话吧!

四川话发音的普遍规律

这是交了外地朋友,教他们听和说四川话时总结出来的,大部分时候还是适用的。

普通话的三声,四川话念四声

比如“喝水”、“咏柳”。

普通话发音是“hē shu?”、“y?ng li?”

四川话发音是“hō suì”、“yòng liù”。

普通话的四声,四川话念二声,接近三声

比如“睡觉”、“气氛”。

普通话发音是“shuì jiào”、“qì fèn”

四川话发音是“suí jiáo”、“qí fén”。

其他声调变化规律不明显

极端的平舌翘舌

从上面的拼音备注不难发现,四川人大部分是搞不清楚什么时候平舌,什么时候翘舌的,所以为了省事和,大部分地区方言都将翘舌音也发成平舌音。

但是,有个地区例外——自贡。在自贡人嘴里,所有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就连自我介绍是也说“我是zhí贡人”。

搞不清的l&n

这两个音,除了接着“i”的字,四川人也是不太念得清的。

比如“你好”,“泥土”,大部分人会有所区分,但也有人直接发音“lì hào”,“lī tù”。

再比如“河南”和“荷兰”,在很多四川人口中就真的听不出差别来,全部发音“hō lán”。

前后鼻音也是问题

这个大概是大部分南方人的发音通病。我记得在《了不起的offer》中,蓝莹莹作为嘉宾,讲了她的名字一直被自己念成“yín yín”,多年后才知道,正确念发是“yíng yíng”。

大部分的四川话里,我们也是听不见前后鼻音的。

四声叠字的词语

普通话里的四声字组成的叠字词,在四川话里很少见,通常可以不考虑声调,直接用别的字来取代。

比如“试试”、“看看”、“秀秀”。

四川话直接换掉第二个字:

“试哈”、“试下”、“试一哈”;

“看哈”、“看下”、“看一哈”;

“秀哈”、“秀下”、“秀一哈”。

如果直接用普通话表达四川话发音的,一定不是正宗的四川话。

德阳话与其他四川话的最大区别

普通话里两个发四声音的字组词时,德阳话一定将第二个字的四声发成一声。

这一点是我大学好友无意中发现的。有一天晚上在校园里,我跟她说“月亮都出来了”,她笑话我“月亮”的发音。

普通话发音“yuè liàng”

四川话发音“yué liáng”

德阳话发音“yué liāng”

再比如,“36路车”

普通话发音“sān shí liù lù chē”

四川话发音“sān sí liú lú cē”

德阳话发音“sān sí liú lū cē”

我曾经用这种方式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土生土长德阳人,屡试不爽。

德阳话中有趣的词

德阳话中有趣的词很多,因为常年在外,用得比较少,印象最深的有这些:

窝窝儿

读wēir wēir,每个“窝”都带儿化音,意思一个极小的凹陷。比如揉面的时候,用跟指头按一下,就有了一个窝窝儿。

踏踏

读ta tá,这不是普通话的四声叠字词,所以不适用于上年那个发音规则。意思是地方。比如和朋友约好碰面,可以问,在哪个踏踏见?

读nī-àng。一定要把ī的音读出来才行。意思是累了,疲惫了。我西昌的好朋友是听不懂这个字。比如今天走了一天,可以抱怨,脚杆好酿哦!

铲铲

读chuàn chuàn。这是个虚拟词,没有什么实意。属于可意会难言传那种。比如你很不爽别人盯着你看,东北小伙伴会说:你瞅啥?我们会说:你看个铲铲!再比如你辛苦炖好一锅汤,然后掉了只小强进去,你可以抱怨一句:这下吃个铲铲哦!

拖神

读tò shén,这个“拖”字可能另有字,但年轻人一般很少用这个词。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吊儿郎当,不修边幅之类。比如你穿着拖鞋短裤,一脸胡茬去逛街,你妈可能批评你:看你那个拖神样哦!流皮liā子的。

后记

以上只是比较明显的四川话和德阳话的读音和表达特点。

四川话里还有很多很有趣的表达,从疫情期间四川支援武汉的特色蔬菜名中可见一斑。不同于粤语有很多自创字,特用字。四川话最典型的特用字应该就是全中国人都知道的“”,四川特产之一,耳朵。开个玩笑而已。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与我讨论。如有误,也欢迎大家斧正。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给大家讲一个经典的陕西方言故事,80年代,有个农村大爷进城,碰巧路过一个卖鞋的城里姑娘。姑娘面前放了一张钢丝床上面摆满了鞋,屁股底下坐了一双棉鞋,可能是由于忘带凳子的缘故吧!就开始张罗吆喝了,大爷走近一看说:女子,把你勾子(屁股)底下那个窝窝(棉鞋)让我试一下,城里姑娘当时一听就来气,装做没听见,这不是明摆着公开耍流氓。老大爷误以为姑娘没听见,又提高音量重复了好几遍,女子,把你勾子底下那个窝窝让我试一下(大爷应该是认为这双鞋被压变形价钱好搞),姑娘忍无可忍终于生气了,你一大把年纪不学好,非要试我屁股底下的窝,走跟我去派出所。老大爷也急了,女子,我就是试一下你勾子底下的窝窝怎么要拉我去派出所,你还说,屁股底下的窝能试吗?姑娘反问老大爷。两人争论不休,互相说服不了对方,这时有个知识份子路过,问了事情来龙去脉,给老大爷和姑娘现场普及,姑娘老大爷说的窝窝没有恶意,窝窝专指的就是棉鞋,你刚好在棉鞋上面坐着,不由得让你想多了。又叫过来老大爷,窝窝在城里叫棉鞋,你老说窝窝搞得让人家姑娘误解了你的用意。本来就是一场误会,话说开就行了。知识份子简单明了的解释,消除了现场的尴尬。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武汉人,武汉方言有趣得太多了。比如”里面”叫”豆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