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王安石的梅花对梅花有怎样的印象 王安石写过梅花吗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王安石的《梅花》?

优质回答: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这诗中有二点隐喻1,梅花颜色有红、粉、黄、白等,诗人单写白色,表达了自己心地高洁,幽幽的暗香带给世人以爱和关心,这点较“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更高的意境。2,梅花开墙角,为什么不是庭院或山坡,春林等处,这隐喻了作者当时的情况,变法不成,受排挤。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写出了诗人远大的理想和坚强。

其他网友回答

问题:如何评价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前言

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梅的形象,到了南北朝开始出现大量的咏梅诗。王安石的这首咏梅诗就是从南北朝的一首诗化用而来。

一、南北朝咏梅诗 格律诗的雏形

《梅花落》(乐府诗集) 

中庭一树海,寒多叶未开。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上郡春恒晚,高楼年易催。织书偏有意,教逐锦文回。

这首《梅花落》来自于《乐府诗集》,这本书记录了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的精华作品。从这首诗的体式来看,五言八句,讲究平仄四声,应该是南北朝齐永明早期的格律诗。

二、王安石的化用

其中“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被王安石化用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中庭一树海,寒多叶未开。被化用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日本空海和尚写过一本《文镜秘府论》,记载了不少唐朝的诗歌理论。其中说唐朝诗人有个好习惯,随身带有前人诗歌的手抄本,自己作诗的时候如果苦思不得,就打开“锦囊”看一看:

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人,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

不仅唐人如此,历朝历代的诗人因为熟读古人诗书,自己创作时不免会有前人的影子。

南宋文学家周紫芝说 :

自古诗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语。

北宋的黄庭坚也表达过同样的意思: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三、点铁成金

宋代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中还说过这样一段话: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从王安石的化用来看,他舍弃了《梅花落》的后面画蛇添足的四句:

中庭一树海,寒多叶未开。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上郡春恒晚,高楼年易催。织书偏有意,教逐锦文回。

仅仅留下了前面四句,确实如同黄庭坚所说:

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结束语

古人咏物,常常借此一发胸中郁闷。写这首诗时 ,据说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 心灰意冷, 退居钟山。此时王安石一定是读到南北朝的这首《梅花落》,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咏梅诗。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回答

答:王安石的《梅花》诗,正是王安石的自喻诗,他把自已比喻成樯角的孤独无助的雪梅,来排泻自已当时在朝中受到守旧派对他的排挤忿慨之情,而当时他的改革大计只有少数人支持,得不到贯彻落实成了他心中的一块石头,《梅花》正表现了王安石当时的境遇与心情。完毕,谢邀!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我们看王荆公的这些头衔,跟诗有关的只是一个文学家。

唐诗宋词,所以北宋的诗人不行?王荆公的诗不行?错得远了。其实宋诗的成就非常高,只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盛唐诗顶峰已具,宋词大兴,才给人宋诗默默无闻的感觉。宋代理学的发展,让宋诗的哲理性已经完全超越了以前的时代,不过相对于更受普罗大众喜欢的词牌,宋诗天生具有的性冷淡面孔让它没有竞争能力,所以宋代的文学形象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词牌问鼎。

如果当时的人称王安石为诗人,估计他是不喜欢的。他是一个影响巨大的政治家,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他的诗文创作,都是为政治、思想服务的。

北宋年年岁贡,文人带兵,部队长期换防,军费开支巨大,而由于宋朝开国后的重文轻武,文官系统庞大臃肿,国库空虚,积弱难医,军队战斗力差,对外战争屡战屡败。

王安石几次拜相,推动变法。他的改革具有超前的远见,充盈了皇家国库,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但是由于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和推动得过于激进引起了普遍的反对,最终在宋神宗去世之后,新法全废,变法失败。他退居钟山,郁郁而终。

王安石对经学的阐发也是走在最前面的,二程一朱,陆九渊都只能算是他的后来人。这样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诗词对于他来说,只是服务政治和学问的末技而已。

政治、思想上的成就也不能掩盖他在诗歌、散文上的巨大成就。

他的诗风分为两个阶段,以变法失败、退居钟山为转折点。前期他是极其反对晚唐体、香山体(白体)、西昆体的,他认为诗以致用,所有的都该为了思想、政治服务,既有反映民间疾苦的《河北民》,也有对汉家提出批判的《明妃曲》,视野辽阔、大气磅礴。罢相赋闲后的王安石,诗风突变,一反自己早期的诗论,写就了一手美妙绝伦的诗篇。

这种特殊的美妙诗篇,被称为“荆公体”或“半山体”,成为宋诗的一个特别的品种。

《梅花》就是这一时期经典小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一首仄起首句押韵的五绝,平仄为: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北宋格律诗早已圆熟,只是“梅”、“开”、“来”三字作为韵脚在平水韵中同属于“十灰”部,所以当时是押韵的,我们在赏析的时候注意即可。

诗意字面直白,这就是写墙角几只似雪白梅的暗香浮动,没有必要逐字解诗。我们把它和其他同时期的作品一起来看,就可以看出王荆公此时的心态,更好的了解诗人诗风突变后的特色。《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饶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梅花、杏花,孤独墙角,春风化雪,暗香幽送,胜过碾尘。王荆公对变法的执着,执拗,虽万千人诋毁吾往矣,孤高自洁,粉身碎骨的无悔就在这些淡泊、白描的笔下忽隐忽现。

这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泊,字句中透露着曾经的波澜壮阔,绝不是一众小情调、小确幸文人才子的文艺腔。历经风雨飘摇,无奈归隐半山,王安石的诗歌作品虽然看起来画风突转,其实和他前期所痛恨的宋代文艺腔还是有着天地云泥的差别的。

熙宁变法曾经有机会中兴北宋,却以失败告终。

王安石因此被黑了上千年,甚至被丑化成獾子精转世,是祸害北宋的妖人。但在诗文上,即便是他的政治对手,也是佩服的。

王安石,是宋诗中的最高峰。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