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曾国藩是刽子手 曾国藩屠杀百姓

网友提问:

有人说曾国藩是完人,有人说他是屠杀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曾国藩就是镇压农民起义的一个统帅而已。因为对手太菜,并且因为得到了洋人的帮助,所以他成功了。也就这样了。说他是什么万世楷模,说他是什么完人。这是在侮辱这两个词吗?

曾国藩本人是以学习戚继光为开端的。但是他真的学到了戚继光吗?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军纪极其严明,对民众秋毫无犯。曾国藩的湘军是怎么样一个情况?攻下一个地方就敞刀数日,烧杀淫掠。

当年成吉思汗屠城,杀的是敌国百姓。湘军屠城,杀的是本国百姓。这就是万世楷模?蓄意屠杀本国无辜百姓都成了万事楷模,是要中国亡国灭种吗?

其他网友回答

晚清时期的中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的情况非常严重。内部统治日渐腐朽,国内百姓都生活在火深火热之中;外部侵略者不断肆意挑衅,企图瓜分中国的领土和财富。这个时候,活在聚光灯下的人不仅只有皇帝和皇室成员,还包括朝廷中的那些股肱大臣。

尤其是像曾国藩这样手握大权的臣子,其一举一动都会在国内和国外掀起较大的议论浪潮。而对曾国藩这个人的评价,即便到了现在,也依然存在两种。第一种评价认为他是个完人,而第二种评价则认为他是屠杀农民起义的刽子手。那么,关于曾国藩这个人,世人评说差异较大,你更支持哪一种评价呢?

一、持有上述两个观点的人给出的原因。

首先,认为曾国藩是完人的人给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从工作方面而言,曾国藩身为朝廷中的一位权臣,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为朝廷尽忠。他在国家陷入危亡处境的时候,能够边给朝廷举荐能人,边帮朝廷培养人才。

第二个原因,他还负责主办了洋务,为国家制造出大量能用于抵御外敌的船舰,给中国自救提供了一定的军事条件。

而从家庭方面而言,他虽位极人臣,手中握有清朝莫大的权柄,却治家甚严,从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仗势欺人,做出有损体统和体面的事情。他教育子女要勤俭持家和保持良好的德行,不得像清朝的其他官宦子女那样纨绔和好吃懒做。

正因为如此,他的子女才未在关键时刻给他和国家添堵。而他教育子女的这套理论,还被一直流传下去,影响了后世好几代人。所以最起码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曾国藩这个人无疑算得上是完人。

其次,认为曾国藩是屠杀农民起义的刽子手的人给出的原因也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曾国藩曾经在国内太平天国势力逐渐变强变大的时候,曾奉命采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尤其是在他率兵合围太平军的都城南京的时候,竟然下令在城中大开杀戒。就连城中无辜的老百姓,也都没有放过。这样一来,不管他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多少好事和实事,也照样会有百姓觉得他这个人不但算不上完人,而且还应该算是人生存在巨大污点的一个伪善之人。

至于第二个原因,则跟外国侵略者有关了。熟悉晚清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1870年的时候,我国曾经出现过天津教案。当时,天津的百姓为反对天主教会在法国武力的庇护下肆行宣教,攻击了天主教教会机构并造成数十人被谋杀的结果。

后因外国侵略者动用军事力量给清政府施压,清政府便派出曾国藩去处理这件事。结果,曾国藩不仅将涉事的中国人都给处置了,而且还答应了法国提出的赔款和上门道歉等无理要求。自此以后,曾国藩便背负上了卖国贼的骂名。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很多人眼中一点都算不上完美的人。

二、现代人目前较为支持的一种有关曾国藩的评价。

以前的时候,大家了解情况的方法有限,所以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就容易走极端路线。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有机会和条件去全面地了解某些历史人物了。所以,在评价他们的时候,给出的内容就会显得较为客观公正一些。

就拿评价曾国藩而言,现代很多人在充分了解了曾国藩的为人和所做的事情后,都认为虽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他算不得完人,却也还没有不堪到让人忍不住侧目的地步。他是做过很多错事,却也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做出这些事来的。

要知道,他的身份是大清朝的一位权臣,当然做事前该考虑的事情就是要竭尽所能为大清朝谋福利。

若是有人非抓住曾国藩此生所犯的过错来评价他,那其实这样的行为就算得上是有些偏激了。这样做虽能让他们达到发泄心中愤懑之情的目的,却容易给其他后研究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的人造成误导。

总之一句话,人无完人。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完全没有瑕疵的人。就看我们自己会以什么样的视角去看一个人了,大家觉得是这样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曾国藩,何许人也,他是晚清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一生经历丰富、成就非凡。他创办了湘军,被称为晚清中兴之臣,因其符合“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与孔子、王阳明并称为“二个半圣人”,他就是那半个圣人,也是完人。

从我这里来看,曾国藩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写的家书、《挺经》等文字流转下来,其中涉及很多道理,却又通俗易懂,让人不自觉间牢记心中。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大学里看他的书,提到的“打碎牙和血吞”、“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功不独居,过不推诿”等语句,让我受益一生、遵循依旧至今不敢忘。他的家人在他的教导下历经几代不衰,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传统固论,也是佐证他思想影响后人之深刻。

而他被称为完人,是后世无数人研究其功绩而评论的,不代表任何一家言论,具有可靠性。之所以有“曾剃头”之称,是因为他率兵镇压太平天国,但在我看来,这只是因立场不同,他想施展才华,挽救清朝。这只是他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的局限性,并不代表他任意屠杀农民起义者。

其他网友回答

乱世流民硝烟起,曾李左张可中兴?湘军一跃势如虹,是非公道后世评。

曾国藩被认为是近代以来的圣人,他一手训练出晚清强军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被世人称之为曾剃头。他又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兴办军事学堂培养人才、引进西方典籍开阔国人眼界、甚至开创了留学生制度,但他又是一位科考不顺的“学渣”。历史上的曾国藩究竟有何真正面目?我们又该怎样去客观评价这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呢?

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并未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少年英才,相反他的科举入仕道路是十分的坎坷,比他读书读的好的人有太多太多。还好,曾国藩有个读书入仕的大环境。曾国藩有个当私塾秀才的老爹,所以他六岁得以入驻家里的私塾“利见斋”。虽然说曾国藩的科举道路并不顺利,但是自幼读书,启发了他的心智,开阔了他的眼界。

曾国藩经过寒窗苦读和数次的失败,终于在道光十八年的殿试中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这个名次真的是十分不理想,按理来说对后世影响如此之大的人物应该在当时学富五车、金榜题名,可是这个同进士及第的称号同那些同时期的大家相比,真的是上不了台面。不过,曾国藩的初始成绩不太好,但是他很会做官,官运亨通。

曾国藩刚踏上仕途之路时,就成为了届时大清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弟子。有了这层关系,曾国藩自然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关注。在道光十八年至道光二十八年这仅仅十年间,曾国藩足足被提拔了七次之多。曾国藩在这十年间,进过翰林院、文渊阁,担任过地方科举考官,历任礼部、兵部、工部侍郎的职位。这十年间,曾国藩连升十级,世人惊叹。从中我们不难窥见,当时的曾国藩是如何在清廷一帆风顺,逐步成长到权力的中心的。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此时的清王朝的权力掌控者为咸丰,咸丰刚刚继位,根基不稳,偏偏爆发农民起义。朝廷国库早已空虚,军械松弛。当年那帮与关宁铁骑争英雄的八旗子弟和绿林兵早已不堪一击。迫于无奈,咸丰只得放权给地方官员,让他们组织团练,镇压起义。

恰逢曾国藩丁母忧回到老家湖南,咸丰帝干脆就下旨,令曾国藩和湖南巡抚张亮基合作组织团练,这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湘军的由来。

所谓团练,是从清朝嘉庆帝始。当时,白莲教作乱,朝廷分兵击破又不现实。于是便下令各地乡绅组织乡勇,来保卫自己的财产。练兵所需费用及军饷开支均向地方索取,以示自养。因此,朝廷对团练的插手相对较少,团练军拥有相对的自由,他们的最高长官自然有极大的权力。所以,虽然朝廷很少插手团练,但是也对练总练长有所猜忌和防备,以免他们拥兵自重,不利朝纲。

为什么说湘军的威名震天下呢?这和曾国藩的识人、操练的准则是密不可分的。现在的士兵大都选择雄壮威武的,但是曾国藩不一样。他在选人时,专选些身材短小的。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因为身材高大的士兵不容易隐藏,而且灵活度不够好。而短身材的士兵不仅善于隐藏,而且灵活性强,善于躲避敌人的攻击。这是曾国藩的选人之道,如果只有选人之道的话是成就不了湘军这支神勇的军队的。在练兵上,曾国藩也有自己的一套法则:

首先,他躬身力行小到船上的船浆,大到西洋的火器大炮,他都一一演示,亲自教授士兵;其次,在武器装备上,曾国藩从来都不含糊,他从西方购买最新的洋枪大炮,来提高自己军队的杀伤力,这可是朝廷所做不到的;最关键的是,曾国藩此人非常有条理,特别有远见。他在军队编制上,将5000湘勇编为罗、王、李等十个营,甚至还筹备了水军。

曾国藩有如此的魄力和远见,湘军怎能不强?

堕落的天国

与曾国藩的湘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军。他们提出“共有财产制”,抗击对外软弱无能、对内镇压百姓的清政府。获得了大量劳苦的支持,在起义之处可谓是一呼百应、势如破竹。但是在1853年攻克江宁(南京)起,起义军内部便已经初见间隙。

首先是起义军的大统领洪秀全,在进入江宁城始便开始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帝生活,完全把提出的“共有财产制”忘到了天涯海角。每日的大鱼大肉,甚至强抢民女,搜刮美女、金银到皇宫内,整日的纸醉金迷、酒池肉林很快腐蚀了他的初心。大业未稳,最高的统治者就是如此嘴脸,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被暴漏的彻彻底底。

上梁不正下梁歪,同患难易,共富贵难。

三年后的天京之变便是太平天国堕落的最佳写照:太平天国前期,洪秀全安享皇帝之位后,军政大权由军师东王杨秀清独揽。东王见起义形势一片大好,便暗自膨胀,将自己九千岁的称号封为万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于是北王韦昌辉见东王图谋不轨便上书天王洪秀全除掉东王。洪秀全明面上不肯,暗地里命令北、翼、燕三王除掉了杨秀清这个祸患。

这件事便像导火索一样迅速发展起来。翼王石达开到达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暗杀无辜(杨秀清满门被诛连,此事牵扯到无辜军民2万人之多),两人随即不欢而散。当天夜里,石达开感到事情蹊跷,遂逃到城外。这一夜,北王韦昌辉在洪秀全的示意下,将石达开一家尽数屠杀。石达开逃至安徽以靖难的名义要求天王洪秀全,杀了北王韦昌辉,主持公道。洪秀全看放虎归山又忌惮密谋泄漏,随即杀害了北王韦昌辉。事件稍稍平息后,洪秀全始终忌惮翼王石达开,石达开也自知兄弟众人已经离心离德,便带了千余亲信远走安庆。

太平天国起义运动声势浩大,可没想到到头来竟是首领内耗,几近分崩离析。这样的堕落天国不值得人们同情,它的失败是骨子里的必然。单单从外界军事打击上来看,湘军与天平天国起义军之间的激烈碰撞,也是意义颇深。

曾国藩在镇压天平天国运动时也遇到过惨败:1854年太平军石祥贞于靖港大破湘军水师,曾国藩当场投水自尽,最终被幕僚所救。又如1855年,石达开攻湘军于湖口,湘军百艘战船被燃烧殆尽,曾国藩的座船甚至被俘获,重要的情报案卷尽数丢失,曾国藩跃马赴死,被众人拦下。这些在教科书里被简略的概括成曾国藩胆小怕朝廷追责,想要以死免责。这是对曾国藩的谬论。

曾国藩失败过,但没有放弃。1864年终于攻克天京,彻底清剿太平军。此事原本可以落下完美的句号。奈何曾国藩纵容湘军攻入天京后烧杀抢掠,甚至默许湘军屠城,无数无辜百姓惨遭杀害,曾国藩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曾剃头”的千古骂名。曾国藩严明军纪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不怕留下骂名吗?他怕,但是他更怕没有命享受美名。曾国藩剿灭太平军,下一步朝廷就会整治这个大军阀。自古养寇自保,如今贼寇已出,便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屠城,表明了湘军与朝廷一条心。屠城,卖个破绽给朝廷,让朝廷有理由削弱这帮功臣。

说他是圣人,把他捧得太高。他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也会失败;说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对曾国藩太不公平。太平天国已是堕落,湘军只是表象的推动力。曾国藩始终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曾国藩是个有远见的人,从他创办湘军到开设学堂,再到让更多学子留学海外;曾国藩是个官场能臣,他考试成绩并不是数一数二,但是能受到贵人的青睐,并且办事不糊涂,说明他没有像那帮书呆子一样读死书;他同样是个自私愚昧的人,他拥立腐朽落后的清政府,为表自己忠心屠遍南京城,此番罪过,青史为证。

其他网友回答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曾国藩是自我约束力很强的人,但肯定不是完人。

看一个历史人物,应该把这个历史人物还原到这个历史人物当时的环境去看待分析。

说他曾剃头、刽子手,是因为他的湘军大肆镇压农民起义,屠杀了千千万万的农民起义军。所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说曾国藩是曾剃头、刽子手也正常。

从曾国藩当时所处的清末乱像丛生,清皇朝走向覆灭的历史过程中,曾国藩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为了他的没落腐朽皇朝殚思竭虑。这样的人臣,说曾国藩精忠报国也不为过。

中国读书人,历朝历代所接受的,哪个不是从忠君报国开蒙的。

就拿我们现代人,从第一天认字开始,不也是爱祖国爱人民军队爱人民,然后就是遵纪守法保护家园……

曾国藩就是曾国藩,生于清末,能以他一己之力匡扶了一下清末那个岌岌可危皇朝苟延残喘,让清末回光返照一瞬间,终究不易!

版权声明